<p class="ql-block"> 善化古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p><p class="ql-block"> 辽代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寺院遭受战火破坏,金天会、皇统年间进行大规模重建,基本形成了现存的格局和主要建筑风貌。</p><p class="ql-block"> 明清两代对善化古寺进行了多次修缮和增建,不过在整体建筑风格上仍保留了辽金时期的特色。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善化古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层层递进,由南至北分别为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中轴线上西侧有天王殿、观音阁,东侧有地藏阁。整体布局严谨对称,主次分明,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 善化古寺的建筑融合了辽金时期的建筑风格,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整体造型雄浑大气,展现了这一时期建筑的独特魅力,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例证。</p><p class="ql-block"> 寺内的佛像、菩萨像、天王像等雕塑作品,造型优美、比例协调、神态各异,是辽金时期佛教造像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的壁画内容丰富,包括佛传故事、经变画等,绘画技法娴熟,色彩运用巧妙,为研究古代宗教绘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和阳街南侧,坐南朝北,南北长38.6米,东西宽64.5米,占地面积</p><p class="ql-block">249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九龙壁之一,也是明代琉璃艺术的杰出代表,与北京故宫、北海的九龙壁并称为“中国三大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同善化寺五龙壁原为明代兴国寺山门前的照壁,因兴国寺荒废及城市改造,于1980年迁至善化寺山门前,成为该寺的标志性景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