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坦桑游猎,除了众多的野生动物外,国家公园如画的风景同样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也颠覆了我们之前对非洲只有荒芜的片面认识。几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风景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印象,从多哈到阿鲁沙从飞机上看到下面的绿茵茵的大地。咦,这与我的主观臆断大相径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阿鲁沙国家公园</i></b></p> <p class="ql-block"> 有关资料介绍:阿鲁沙国家公园是坦桑最小的国家公园(322平方公里),也是最美、地形最多样的北环线公园:草地、湖泊、山丘。坦桑尼亚的第二高山梅鲁山(海拔4566米)也在阿鲁沙国家公园内,但我们没有去往那个区域。</p> <p class="ql-block">阿鲁沙国家公园入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六人小组和我们的游猎“座骑”</p> <p class="ql-block"> 这养眼的青绿草地、苍翠的金鸡纳树(也有称之为金合欢树)、成群的斑马及茂密的山林,第一眼就颠覆了我对非洲的印象!大家不约而同赞叹到: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 莫米拉湖群环绕在公园的草地、山丘间,火烈鸟等水禽在湖中嬉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塔兰吉雷国家公园</i></b></p><p class="ql-block"> 塔兰吉雷国家公园是坦桑第六大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密度仅次于塞伦盖蒂,位居坦桑所有国家公园第二位。除了野生动物,我们在塔兰吉雷第一次见识了几种特别的的树种。</p> <p class="ql-block"> 猴面包树</p><p class="ql-block"> 猴面包树属落叶乔木,树干粗壮,树高最多达到15米,但树冠却的直径可达50米。𤠣面包树的木质非常疏松,雨季时它可充分吸收雨水并贮存于树干中,在旱季时剥下它的树皮(其树皮是可再生的)取水。动物也可啃咬树皮而获得水源。𤠣面包树的果实成熟后会自然掉落,以采集为生的土著人把果实收集后取出果肉磨成粉食用,其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果实也是动物们的美食,特别是猴子和狒狒在猴面包树果实成熟时成群结队到树上采食。树干粗壮的𤠣面包树的树洞还可成为土著人或一些动物的栖息场所。塔兰吉雷国家公园里到处都生长着𤠣面包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雨季刚结束,猴面包树开始长新叶</p> <p class="ql-block">长颈鹿、非洲象、猴面包树同框</p> <p class="ql-block">特说明,这里是公园允许的下车拍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请旁边的游客帮忙拍集体照,他先来一张自拍😁</p> <p class="ql-block"> 香肠树</p><p class="ql-block"> 圆柱形的果实一个个挂在树上随风摇摆像极了一截截香肠,所以称之为香肠树。但它们并没有香肠的口感哟。其果实味道甘甜,富含淀粉和能量,当地人将其作为主食或酿酒。在坦桑,香肠树比较普遍,各个国家公园里和其它地方都可看见。还记得我的游猎记(一)中那些挂在香肠树上的狮子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箭袋树(有称烛台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种好似由无数蜡烛簇拥在一起的树,有称其为“烛台树”的;有称为称“箭袋树”,因为这种树种枝叶可以被当地土著人用来制作箭筒,故称之为箭袋树。看起来箭袋树和仙人掌类的植物很相似,但它们在种属上和芦荟是亲戚,与仙人掌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金鸡纳树</p><p class="ql-block"> 金鸡纳树(也有称它们为金合欢树),是我喜欢的树,原以为这是坦桑尼亚的特产,结果在我们国家的南方也有。无论是纤瘦的小树还是粗壮的大树,树干都顶着大大的绿伞似的树冠。有的孤独的立在茫茫的草原上,给予人一种宁静的美;有的几棵树在一起,各自偌大的树冠相互缠绕,搭起一片阴凉之地,让野生动物们有个遮阳避暑的地方。金鸡纳树全身都是宝。其树皮、根皮、枝皮及种子均含有金鸡纳生物碱,在医药上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树皮的生物碱主要是奎宁,是抗疟疾的特效药。</p><p class="ql-block">(图中金鸡纳树下的房子为动物保护组织的营地)</p> <p class="ql-block"> 而且,金鸡纳树的枝条虬枝盘曲,婀娜多姿,就连枯树都别有一番风骨。</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金鸡纳树剪影</p> <p class="ql-block">多彩的塔兰雷吉</p> <p class="ql-block">非洲大裂谷滩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恩戈罗恩戈罗国家公园(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i></b></p> <p class="ql-block">恩戈罗恩戈罗国家公园以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为核心景区。250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在此形成一个直径约19公里,深610米,方圆约260平方公里的圆形火山口,这是世界上最大且很完整的火山口。这里的火山地貌与我曾经见过的其它火山地貌完全不同,不但集中了草原、森林、丘陵、湖泊、沼泽等各种生态地貌,而且不断吸引了火山口外的动物来此定居,2.5万多头大型动物在这个半封闭区域形成了自然生态平衡。极度濒危的黑犀牛🦏主要生活在这一区域。</p><p class="ql-block"> 恩戈罗恩戈罗国家公园也是几个国家公园中最完美的,空灵、苍翠、多彩。特别是每年雨季后。从谷底到山坡都开满了野花,动物们或立或卧或行于花丛中,它们是多么的幸福!而且,由于恩戈罗恩戈罗独特的地理环境,草不会枯萎,所以这里的角马、斑马和瞪羚不用经历迁徙的劳苦,也能获得稳定的食物供给。因为马赛人发现塞伦盖蒂大草原的功劳,坦桑政府允许他们在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的边缘建立生活区和放牧。1979年,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认证的双重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火山口的顶部,海拔2286米</p> <p class="ql-block">谷底的湖泊</p> <p class="ql-block">拼图中的上图是远处花中黑犀</p> <p class="ql-block"> 这头朝气蓬勃的大象状态极佳,甩着长鼻、悠闲自得地在花草间散步。</p> <p class="ql-block"> 恩戈罗恩戈罗国家公园的另一个出入口,这里与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相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i></b></p> <p class="ql-block"> 塞伦盖蒂在马赛语中是“无边的平原”。位于东非大裂谷南部,坦桑尼亚北部马拉、阿鲁沙、希尼安加3区境内。据说整个塞伦盖蒂大草原总面积有2万多平方公里,纳入国家公园的核心保护区有1.5万多平方公里(我们在塞伦盖蒂的3天游猎就在核心区里),故塞伦盖蒂是坦桑尼亚最大的国家公园。从1956年起,坦桑政府将塞伦盖蒂与恩戈罗恩戈罗生物保护区合成一片,得到国际公认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态计划中的生物保护区。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广袤的塞伦盖蒂草原的主要植物是马唐和鼠尾粟(盐碱土壤的代表植物)等茅草,雨季让它们蓬蓬勃勃地生长,密密匝匝,又高又厚,真想在草地上去奔跑、打滚,可是为了安全是不允许随意下车的!马上又要进入到塞伦盖蒂的旱季了,这些茅草很快就会枯萎,那时塞伦盖蒂会变成苍凉的沙漠,角马、斑马、瞪羚这些草食动物为寻找新鲜的草地而迁徙,待到来年雨季。塞伦盖蒂重又草木葳蕤时,它们又会迁徙回来。</p> <p class="ql-block"> 茅草比人高(这是在用午餐的安全地带。就在这地,导游还不允许我们进到茅草深处,怕被毒蛇咬)。</p> <p class="ql-block">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内有不少巨石自然堆砌在一起的石山,石山上灌木茂盛,大多是狮子的领地。在草原中部有大片金合欢(金鸡纳树)林地,我们在塞伦盖蒂住的草原酒店,周边都是金合欢树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在国家公园的游猎期间,午饭都是盒餐,所有的游客都在规定的相对安全的地点用餐。</p> <p class="ql-block"> 在塞伦盖蒂结束了我们在坦桑的游猎行程。几天来,在阿鲁沙、塔兰吉雷、恩戈罗恩戈罗、塞伦盖蒂我们见到了世界最大的动物自然生态系统,动物们以其本身的生存状态不受人类的干扰。(动保组织对所有国家公园内动物互相之间的伤害,遵循自然法则,不予救助。只有人类有意无意伤害到动物时才给予救助。)草木年年岁岁的兴衰更替,让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以其赖以生存的蹄类动物,不得不跋山涉水奔赴几千公里来来回回地迁徙。这仿佛就是地球最原始的状态。人类应该尽全力保护这种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生态长期存在,给予动植物们的自由,才能保障生物的平衡,资源不竭,人类才有生存的空间。</p><p class="ql-block">(特别提醒:坦桑境内所有的国家公园内的道路都是非铺装路,雨季过后,车轮碾过尘土飞扬。所以,帽子、眼镜、口罩或面巾是必须品!也可准备背包防尘袋、相机防尘罩,免得每天擦包擦相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游猎酒店</i></b></p> <p class="ql-block"> 塔兰吉雷,位于非洲大裂谷上的瑟琳娜酒店。茅草屋顶,酒店的观景平台可俯瞰马尼亚拉湖的晨㬢、晚霞及大裂谷沟壑。</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恩戈罗恩戈罗马塞克湖乡间小屋帐篷酒店。酒店坐落在草原中,周边可见犬羚、瞪羚等野生动物,当然也不排除猛兽的出现。</p> <p class="ql-block">上为清晨,下为黄昏</p> <p class="ql-block">酒店晚上靠马赛人彻夜巡逻以保证游客安全</p> <p class="ql-block"> 塞伦盖蒂乡间小屋野奢酒店(又称石头酒店)。因为按照规定,在塞伦盖蒂建酒店绝不允许对草原上的地型地貌有改动,就是石头都不能炸掉或搬动,所以这个酒店的餐厅、咖啡厅里一个个巨型石头在它们本来的位置上纹丝不动。建酒店用的木材也全部从塞伦盖蒂以外的地区购买的名贵木材。</p> <p class="ql-block">这个观光平台也建在一块巨石上</p> <p class="ql-block">酒店附近的热气球营地</p> <p class="ql-block"> 塞伦盖蒂卡里布·萨梅图营地。该酒店在塞伦盖蒂中心区,晚上可听见动物的嚎叫声。</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独栋房屋即是一个带大露台的房间。夜晚,在房间里可听见动物的嚎叫。(入住每个国家公园内的酒店时,导游交待的重要注意事项里都有一条:晚上进到房间后不能私自外出,也不能随意串房间,如果需要出房间一定要通知酒店前台,他们派保安人员陪同外出。)</p> <p class="ql-block"> 所有建在国家公园内的酒店,室外的道路一律禁止铺装;公园内也没有电线,各酒店自己发电,还要把发电机发出的噪音处理好,以免影响动物的生存环境。</p> <p class="ql-block"> 塞伦盖蒂草原的美丽星空(手机拍摄)。本想架起相机拍个星轨,可就在露台下的草丛里传来的可怕的动物叫声,直接打消了拍星轨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 地图上红色虚线框内的区域便是我们在塞伦盖蒂草原三天的游猎区。</p> <p class="ql-block"> 地图上三角形标记是我们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入住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 全体团员与卡里布酒店的工作人员和我们四车的司机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从在乞力马扎罗机场就接上我们的T222号越野“座骑”,陪伴我们6人小组8天。这8天的快乐游猎与座骑的主人Rain(一位30岁的非洲小伙,他告诉我们因为出生在雨季,所以父母给他取了此名)周到的服务分不开。因为语言不相通,我们对他说得最多的是:Go!Stop! thank you! 他也在发现野生动物后,尽量用中文告诉我们动物名称。他们的车上没有导航设备(因为在所有的国家公园内手机均没有任何信号),车与车之间凭车载电台联系,但是他们对方位、路线的熟悉程度令我们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Rain也是一个爱照相的大男孩,抓住时机让团友潇洒女士为他拍酷照</p> <p class="ql-block"> Rain与我们6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Rain还是一位热心的小伙子。同行的前车爆胎了,他毫不犹豫地停车后前去帮助换轮胎</p> <p class="ql-block"> 对Rain的热情服务,我们也以多种方式表达谢意。每天中午我们都把盒餐中多余的食物装在一起送给他,还把我们随身携带的中国零食给他品尝。游猎结束那天,我们6人利用翻译机向他表达了我们的真诚的感谢和祝福!Rain也通过翻译机对我们的感谢和祝福表示谢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哈德咋比部落</i></b></p><p class="ql-block">在坦桑,原始的自然生态,野性自由的动物给人是一种原始的美。但是在坦桑尼亚中北部的非洲大裂谷的一处丛林深处的哈德咋比部落看到二十一世纪还有如此落后、原始的人类,让我吃惊和不可思议。哈德咋比人是坦桑原住民,生活方式依然是自人类进化成人之后就几乎没有改变过的原始人生活,他们以狩猎和采集生存。随着季节变化和居住地周边可捕食的动物或可采集的浆果减少,不能赖以生存时便不断迁徙。他们拒绝现代文明的渗透和帮助,衣裤也是坦桑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后才穿上的,但可能穿上后就不会再洗啦。部落内部近亲通婚,人口素质每况愈下,人的寿命大约40岁左右。他们这种与现代文明世界格格不入的状态,让我们一行人都五味杂陈!</p> <p class="ql-block"> 当地志愿者为我们讲解哈德咋比人各种狩猎器具的用途。</p> <p class="ql-block">当地土著人带着我们去打猎</p> <p class="ql-block">捕获了一只林猫</p> <p class="ql-block">在干涸的河道里检上一些枯树枝来烤食猎物</p> <p class="ql-block">收集的𤠣面包树果实</p> <p class="ql-block">树荫下坐卧的妇女儿童</p> <p class="ql-block"> 为庆祝狩猎成功,也为了欢迎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部落的人跳起了舞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姆万扎——维多利亚湖</i></b></p><p class="ql-block"> 5月29日下午,离开狂野的塞伦盖蒂大草原来到柔情绵绵的维多利亚湖畔。我们将在玛莱卡海滩度假村住一晚,第二天从姆万扎(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飞往桑给巴尔岛。</p> <p class="ql-block">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横跨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肯尼亚三国,面积6.94万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134米,水域辽阔,南北长337千米,东西宽240千米,是尼罗河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湖水像极了湛蓝的绸缎</p> <p class="ql-block">资深美女们怎么可能放过这么美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酒店环境</p> <p class="ql-block"> 在维多利亚湖畔享受一夜湖景酒店,次日一大早将乘飞机到达累斯萨拉姆再转机前往印度洋边美丽的桑给巴尔岛,开启我们的躺平旅游模式😁</p><p class="ql-block">下一篇将主要呈现桑给巴尔海洋风光</p><p class="ql-block"> 2025.7.1</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i></b></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