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知识殿堂

沙漠玫瑰

<p class="ql-block">  游完美丽乡村拜伯里,我们出发去往牛津大学。牛津大学与牛津市区融为一体,城即是校,校即是城,牛津大学建于1167年,学院建筑均是中世纪修道院的模样,城内多塔状建筑,因此又有“塔城”之称。</p> <p class="ql-block">  牛津大学这座由三十九所古朴庄重的学院组成的大学城,各大院校建筑散落在牛津城的各个街头,古老的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从校园中穿过,四处充满了文艺典雅气息,走在街上,和你擦肩而过的几乎都是世界顶级的学霸<span style="font-size:18px;">,举手投足间,自有几分学者的矜持。</span></p> <p class="ql-block">  泰晤士河与柴威尔河在此地交汇,河水不深,古时常有牛车从这里涉水而过,因而得名Oxford。如今,这两条河绵延依旧,但古时牛车涉水的痕迹却早己不再。牛津大学校徽。牛津大学的校训是“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意为“耶和华是我的亮光”,出自《圣经》中的诗篇第27篇。这不仅是牛津的校训,也是每一位学子心中的灯塔。</p> <p class="ql-block">  首先参观的是阿什莫林博物馆。1682年,收藏家埃利亚斯·阿什莫尔将他的藏品赠给了牛津。1683年,这座博物馆作为英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和世界第一座大学博物馆正式开放。它的建立标志着近代博物馆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阿什莫林博物馆丰富的艺术类藏品闻名,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古典大师的手稿与版画,同时通过持续调整策略,致力于直面历史与现实议题。</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一层大厅左手边有一条长廊,两边摆放着来自希腊罗马地区的石膏雕像。阿什莫林的石膏雕像是英国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希腊和罗马雕塑作品集之一,总计大约900个。</p> <p class="ql-block">  阿什莫林博物馆出来,就是牛津市中心核心区域博蒙特街。大街中心有一座殉道者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来到牛津大学城,必须要走走<span style="font-size:18px;">牛津高街。这条街是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景观艺术家之一的</span>威廉·透纳(1775-1851)笔下的“牛津高街”,威廉·透纳1810年3月完成的《牛津高街》这幅作品珍藏在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这幅画保留了大量的建筑细节,这可能与他曾经的建筑绘图师身份有关。</p> <p class="ql-block">  这里什么都没改变,牛津的建筑仍然和200年前一样。对比一下,汽车及其周围的事物,如标志和柏油路面,对街道外观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牛津大学城中有39个学院,其中万灵学院没有学生,只有学者(包括访学者专家问学者)。各学院规模不等,但都在500人以下,学生与学者均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科。</p> <p class="ql-block">  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世界最顶级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之一,27位英国首相及69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此学习或工作。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截至2023年11月,现有4个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部、数学物理和生命科学学部、医学科学学部以及学部下设独立的中心和研究所等。从1902年起,牛津大学还设立了面向全世界本科生的“罗德奖学金”。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p> <p class="ql-block">  牛津高街是牛津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西到卡尔法克斯,东到莫德林桥;这条街被描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街道之一。它形成一个柔和的曲线,是许多版画绘面、摄影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莫德林学院,也被称作“艺术学院”,坐落在高街的东端,查韦尔河畔。这里背靠广阔的园林,还有一个鹿苑,里面养了很多小鹿。</p> <p class="ql-block">  三一学院则以其宁静优美的庭院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吸引着众多学子。</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牛津大学城中,非常庆幸的我们遇上了一个刚刚参加完考试的牛津学生,何峰老师于他合影留念,等道多机位的拍摄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据说牛津大学生佩戴的是大红色的康乃馨鲜花,代表着他顺利通过了考试;准备考试的配带白色的康乃馨,正在考试中的配带粉色的康乃馨。</p> <p class="ql-block">  在牛津大学也有一座叹息桥,由托马斯杰克逊爵士设计。由于此桥形似意大利威尼斯的叹息桥故被称为叹息桥。叹息桥(英国牛津大学)始建于1913年(1914年完工),正式名称为赫特福德(Hertford)桥,她跨过新学院路连接了赫特福德学院的新旧两个部分,是牛津大学的一个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  叹息桥在桥下拍照后,如果你继续沿着桥走大约2分钟,<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曾是爱德蒙•哈雷住过的</span>一栋古老宿舍楼。他在1673年至1676年间在牛津大学学习和生活。27年后,他发表了关于哈雷彗星的论文,成为科学界的名人。为了纪念他,这里有一块小小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是牛津大学下属的中央图书馆,1602年由外交家托马斯·博德利重建,其前身可追溯至14世纪汉弗莱公爵图书馆。该馆为英国第二大图书馆,截至1986年藏有图书500万册、手稿13.4万册、地图98.5万件,设有24个阅览室及拉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等分馆,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领域,并承担英国与爱尔兰出版物法定送存职能。1604年就有了第一本中文书。</p> <p class="ql-block">  乔治·赫伯特被授予皇家医院。</p> <p class="ql-block">  汉弗莱公爵图书馆,15世纪时,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捐赠了281部手稿给牛津大学,这些手稿包括重要的古典文件。位于博德利图书馆老楼的第三层,是英国最古老的阅览室之一。该图书馆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作为霍格沃茨中世纪图书馆的取景地而闻名‌。当年钱钟书和杨绛在牛津留学期间的重要学习场所,钱钟书曾将其称为“饱蠹楼”‌‌。</p> <p class="ql-block">  布莱克威尔书店:牛津最古老和最大的书店之一,拥有浓厚的文学氛围。</p> <p class="ql-block">谢尔登剧院</p> <p class="ql-block">  位于英国牛津市中心的拉德克利夫广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拉德克利夫阅览室</span>与圣玛丽教堂相邻,隶属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体系‌‌。是英格兰最早的环形图书馆,帕拉第奥风格建筑,由建筑师詹姆斯·吉布斯设计‌‌。内部装饰精美,尤以二楼阅览室的古典风格科林斯柱廊和雕刻著称‌‌。最初作为科学图书馆,后转为博德利图书馆的阅览室‌‌。</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拉德克利夫图书馆为牛津标志性圆顶建筑。</span>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取景地之一,以其圆顶和魔法气息著称。牛津大学城里的大学院校均不能入内参观。门口留影纪念一下。学生们依墙席地而坐,都专注于自己的书本中。</p> <p class="ql-block">  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就位于高街北侧,是牛津最大的本堂,该堂的尖顶被一些教会历史学家称为士最美丽的尖顶之一;我们没有时间登顶。建于1280年的塔楼是教堂现存最古老的部分,装饰着精美的雕塑和怪诞雕像;游客需要购买6磅一张的门票就能通过127 级中世纪楼梯到达塔楼(有的台阶破1且陡峭),期间经过克洛尔老图书馆和一座历史悠久的钟楼;站在狭窄的塔楼上,牛津中心区包括牛津大学的诸多建筑尽收眼底;这里也是观看“拉德克利夫图书馆”的最佳角度。</p> <p class="ql-block">  圣玛丽大教堂始建于11世纪,采用后哥特式建筑风格。其1637年建造的巴洛克风格门廊,采用了英国首创的螺旋形立柱结构,这一创新在英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2。教堂的尖顶被教会历史学家评为“英格兰最美丽的尖顶之一”‌。此外,教堂内保留了英国最大的中世纪回廊和持续运转800年的机械钟表‌。</p> <p class="ql-block">  牛津的基督教堂学院是哈利波特取景地‌,必看汤姆塔、大餐厅及庭院。学院内矩形草坪和哥特式建筑极具魔法氛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牛津的邮箱,好大的。</p> <p class="ql-block"> 知识在这里被一代又一代的求知者所浸润,就像哈雷彗星一样,虽然短暂,但留下了永恒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基督学院 拥有宏伟的学院餐厅是《哈利波特》电影中霍格沃茨大礼堂的灵感来源。遗憾的我们没能进去参观,看看网上图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