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生活空间放点水

新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生优生,优生优育 。那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社会共识。父母为了儿女能成才,可以说无不用其极:此打“孕育”就开始了“胎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孩子从三岁上幼儿园到二十一岁上完大学,要整整19年,若是再去读“研”、“博”,在学校就要研读25年,出去校门就块30岁了。可以说青春就是校园,校园就是青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家长们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惜砸重金,想方设法挤进“优质学校”,有的甚至全程陪读。一切为了分数,为了分数一切。家长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孩子的课余生活不再是社会实践,而是数不清的“兴趣班”,上不完的辅导班,孩子的玩的时间被“压榨”了,他们活泼的天性被枯燥的学习生活替代,厌学、叛逆、扭曲、轻生现象屡见不鲜。我以为家长如此这般操作,孩子的创新能力不强,自理能力缺失,社会化无从谈起,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工作起来费劲,胜任不了工作“脾气”见长,动不动就甩手不干了。学历与能力不成正比例,高分低能儿不少,与人相处困难等,这些都是长期与世隔绝的纯粹的学习,唯分数教育的诟病所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教育如同“榨油机”,孩子们成了“压榨的花生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有些怪现象:成绩中下游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品格健全,抗压能力强,与人和谐共处,很快成了业务骨干。</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以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学习平平的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再考入高职高专,学得一技之长,成为技术能手,也是“平庸”孩子和“无助”家长一个不错的选项。教育多设实践、创新平台,重视“能力”、“习惯”培养,唯文凭、唯分数是不可取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必要在大学这一根独木桥上拥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