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灵儿<br>美篇号:156893800<br>图/网络(感谢原摄影老师) 仲夏的丹东,连空气都带着江水的湿润。清晨六点,鸭绿江边的石板路还泛着微光,早起的人已沿着江堤开始了一天的故事。退休的赵叔推着自制的音响,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旋律混着江浪声,在薄雾里悠悠散开;几个穿练功服的老人扎着马步,一招一式间,仿佛把江水的沉稳都融进了筋骨。 转角的早餐铺飘来阵阵香气。老板娘掀开蒸笼,热气裹着韭菜盒子的焦香扑面而来。"姑娘,来个刚出锅的?"她笑着递来油纸包,指尖还沾着面粉。隔壁卖豆腐脑的大爷,铜勺在青花瓷碗里转出漂亮的弧度,卤汁里卧着的虾皮随着热气轻轻颤动,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 日头渐高,江边的梧桐树撑开浓密的绿荫。树下的石桌上,几个老棋友摆开阵势。"啪"地一声,棋子重重落下,"你这步棋太急!"老张头急得直拍大腿,惊得停在枝头的麻雀扑棱棱飞走。树荫下的长椅上,年轻妈妈摇着婴儿车,轻声哼着童谣,孩子咯咯的笑声和着蝉鸣,成了最动听的夏日乐章。 午后的江面被晒得发亮,游船载着游客缓缓驶过断桥。导游的讲解声随风飘来,讲述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甲板上,孩子们举着望远镜,兴奋地指着对岸;老人们倚着栏杆,目光里满是感慨。江水在船舷边翻涌,卷起白色的浪花,又轻轻落下,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 傍晚时分,江边热闹起来。广场舞的音乐准时响起,大妈们踩着节奏舞动,彩色的丝巾在晚风里翻飞;几个滑板少年在空地上腾挪跳跃,轮子与地面摩擦出尖锐的声响;卖棉花糖的小摊前,孩子们排着队,眼巴巴看着糖丝在机器里旋转成云朵的模样。 夜市的灯火次第亮起,烤串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烤架上的肉串滋滋冒油,撒上孜然和辣椒面,瞬间勾起馋虫;炒焖子的铁锅铲与铁板碰撞出清脆的节奏,蒜泥、麻酱和香醋的味道混在一起,成了最接地气的美味。几个年轻人围坐在塑料凳上,喝着冰镇汽水,谈笑着生活里的琐碎与美好。 夜深了,江边的喧嚣渐渐散去。我坐在防洪堤上,听着江水轻柔的呢喃。月光洒在江面,碎成粼粼的银片,对岸朝鲜的灯火星星点点,与这边的霓虹遥相呼应。鸭绿江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流淌着,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清晨与日暮,包容着人们的欢笑与叹息。它教会我们,生活的美好,就藏在这看似平淡的日常里,藏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的瞬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