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大同——古城佛都

索菲亚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被誉为"佛都",它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开辟城邑,约公元前300年成为赵国边陲要地。如今的大同古城是明代修缮增建的,它几乎呈正方形,有和阳、清远、永泰、武定四个朝向的城门,是非常规整的古代皇城型制。</p> <p class="ql-block">而大同曾经是北魏的都城,武帝拓跋珪在398年迁都平城,即如今的大同。武帝在此大规模营建宫室、宗庙、社稷等。</p> <p class="ql-block">因此大同古城内寺庙林立,特别在北魏时期,曾经出现儒、释、道三教和平共处,各自繁华的盛况。从第一张地图可以看到大同古城内寺、庙、宫、观……星罗棋布。而我们今天要从东西南三个方向依次参观法华寺、华岩寺和善化寺。</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位于古城东侧和阳门内,坐北朝南,始建于元末明初。山门是琉璃牌楼,为四柱三门七楼式结构,翼角翘起,斗拱层叠,雕有卷草和莲花文饰,整座牌楼黄绿琉璃和草白玉相间,绚丽夺目。 </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是亭阁式钟鼓楼,均为圆形攒尖顶的二层圆阁,一层有腰檐和檐廊,二层是敞轩和平座,钟鼓分别放置在二层敞轩内,造型独特,在国内较为少见。</p> <p class="ql-block">整体院落共分四进,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即毗卢殿,为法华寺主殿,位于三进院。殿内供奉中尊毗卢遮那佛、左尊卢舍那佛、右尊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从建筑风格上看,法华寺融合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寺内建筑则集砖雕、琉璃、壁画等为一体,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p> <p class="ql-block">室内有精美繁复的木制藻井和水陆壁画。壁画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内容涵盖儒、释、道各色人等。</p> <p class="ql-block">从大殿岀来,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广场上一尊洁白的藏式佛塔映入眼帘。法华塔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也是寺庙的中心建筑。塔高约18米,为砖石结构。</p> <p class="ql-block">塔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方形佛龛,周围有黄绿色琉璃图案装饰,龛两侧是金刚雕像,塔刹由黄、绿、紫三色琉璃砌成,精美别致。</p> <p class="ql-block">当然法华塔也是整个法华寺中唯一真正的古建,其他建筑多为近年按照原址原样重新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这面红墙是大殿背后幽静无人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有轻风拂过,有禅音渺渺,还有佛香袅袅。</p> <p class="ql-block">特别适合在此发呆和暝想。</p> <p class="ql-block">这是藏经殿,法华寺最深处的建筑。门楣上的匾额“教藏真源”。“教藏”指佛教经典的总集,是佛教教义、修行方法等的集大成者。“真源”意味着藏经殿所藏的经典是佛教教义和智慧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影壁上的福字载着满满的祝福,送给信众和参观者。</p> <p class="ql-block">花开见佛,心地光明。不知道是否念对了。</p> <p class="ql-block">感受中式古建的哲学理念:内圆外方,刚柔并济。</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扇门便可觅一处清幽。</p> <p class="ql-block">走出一扇门亦可携一分禅意。</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以白塔为魂,集元代喇嘛塔之古韵、明代壁画之精工、清代修缮之匠心于一体。游历其间,既可仰观白塔,亦可参禅悟道。其静谧的院落与古城墙、树林相映,为闹中取静的绝佳处。</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我们来到位于大同古城西部清远门内的华严寺。它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辽金寺庙建筑群。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即公元1038年。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皇帝在大华严寺敕建薄伽教藏殿安放《契丹藏》,使其成为皇家祖庙。</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坐西朝东,是依照契丹族以东为尊的信仰,与一般汉地佛寺坐北朝南截然不同,也极为罕见。寺院的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建筑分别排列在东西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到明朝中叶以后被分为上下两寺。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即公元1062年。面阔九间,建筑面积达近1千6百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 </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上的鸱吻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吻兽。北边的鸱吻是金代原物,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南面的是明代制作,由二十五块琉璃构件组成。 在古代,鸱吻被视为辟邪镇宅、防火消灾的神兽,被放置在屋顶之上,以祈求平安与稳固。</p> <p class="ql-block">拉近镜头,鸱吻造型栩栩如生,口吞正脊,尾部前伸,仿佛正欲腾云驾雾。吻身上细密的麟纹清晰可见,耳后有足的独特设计,区别于五代时期及宋初常见的鱼尾造型。</p> <p class="ql-block">大殿并非立于平地,而是矗立在4米多高的月台上,显得更加宏伟壮观,也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威严感。</p> <p class="ql-block">此刻,摄影师和我之间正隔着4米高的月台。</p> <p class="ql-block">但这绝对是一个最佳的拍摄角度。可以拍到脚下的石兽、头上的大殿屋檐及檐角上的小动物,身后还有牌匾、楹联……天空和树影也都能入画。</p> <p class="ql-block">眼前月台边缘雕刻了螭首。雨天可通过兽口疏导积水,兼具实用与美观。</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正门是进入主殿的主要通道,与宏伟的大殿主体紧密相连,体现了辽金时期建筑的雄浑大气。其门洞高大,建筑的梁枋、斗拱造型硕大,出檐深远,不仅起到承重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与庄严感。</p> <p class="ql-block">此藻井为八角形,由斗拱层层叠码而成,中心有垂莲柱。榫卯结构严谨,斗拱造型古朴,不仅美观,还巧妙应用了力学原理 。藻井上方的“普光明殿 ”匾额,寓意着佛的智慧光芒普照四方,与佛教教义中佛法无边、照亮众生的理念相契合。</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四壁绘满了21幅壁画,总面积875平方米,是我国单体建筑内壁画面积之最,内容全部为佛教题材,包括佛本行经变、佛说法图等。</p> <p class="ql-block">绘画风格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法,线条流畅细腻,构图严谨精妙,画面层次丰富,富有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色彩运用以朱红、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为主,辅以赭、黄、白色,色彩艳丽,经久不变,部分地方还采用沥粉贴金工艺,增添了画面的富丽堂皇之感。</p> <p class="ql-block">题材上主要有经变画类、说法图类、菩萨像类、祖师图类、佛传故事类等。</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菩萨头戴宝冠, 优雅闲适地坐于莲座之上,背后有月轮、祥云、竹林、流水等自然景色相衬,营造出一种静谧空灵的氛围,更有种行云流水般朦胧的美感。 </p> <p class="ql-block">“净心行善”这一理念多体现在佛教文化的内涵中。“净心”指净化内心的杂念、烦恼,达到心无挂碍的境界;“行善”则是倡导通过慈悲之行积累善业。</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有金盘,下承莲池。 </p> <p class="ql-block">四面塔,不仅每一面不同,各层也都有不同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换上专门的鞋子,经过狭窄陡坡的阶梯才能到达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内的藏经阁是国内现存唯一的辽代木作藏经阁,其建筑结构和木雕工艺极为精湛。</p> <p class="ql-block">寺内的砖刻文字墙,虽难以识别内容。从风格看,应是佛教相关经文、偈语或寺院记事。</p> <p class="ql-block">漫步华严寺,大雄宝殿巍峨矗立,鸱吻傲立屋脊,雄浑气势扑面而来,让人震撼于古人巧夺天工的营造技艺。殿内壁画色彩斑斓,栩栩如生。薄伽教藏殿天宫楼阁玲珑精巧,似凝固的旋律,尽显辽代建筑的华美与匠心。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与宗教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善化寺,位于大同古城南侧永泰门内,坐北朝南。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p> <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明正统十年英宗赐名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左右为东西朵殿,西侧为普贤阁,东侧曾是文殊阁。</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的精美佛像 。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双手合十,神态庄严。佛像的背光,雕刻繁复华丽。上方藻井采用复杂的木构工艺,中心绘有双龙图案,色彩虽历经岁月有所黯淡,但仍可看出当年的繁华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殿内保存有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五年所绘的190平方米佛经壁画,画法细腻,线条流畅,人物刻画鲜活。</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的吉祥天女像,是寺内大雄宝殿二十四诸天彩塑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代表。她头戴天冠,身披华美璎珞,双手拢袖于胸前,服饰上有沥粉的粉米、星辰、黼、龙凤等纹饰。</p> <p class="ql-block">吉祥天女,又称大吉祥功德天女,是佛教中的重要护法天神。在古印度宗教中也被视为美神、财富与吉祥。在善化寺大雄宝殿内,她位于左侧,立像高约3.72米。</p> <p class="ql-block">她面部圆润,弯眉垂目,嘴角含笑,眼神充满悲悯与慈爱,既具神性庄严,又透露出人性的慈悲和友善。</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历经辽金战争等诸多历史变故,吉祥天女像为金代原作雕塑,距今将近900年,见证了千年历史变迁。梁思成曾称赞其“世间难觅此佳作”,代表了辽金时期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准。</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内的普贤菩萨塑像。菩萨头戴华丽宝冠,面容祥和, 身披璎珞,姿态优雅地坐于青狮之上 ,青狮造型生动。</p> <p class="ql-block">寺内保存金代塑像34尊,如大雄宝殿内的五方佛以及二十四诸天像,神态各异,既有武将的威武,又有文官的儒雅。明代塑像有9尊,位于天王殿内。而最精彩的就是四大天王。这表情这神态是不是与我们平常见惯的神龛佛像有明显区别,没那么严肃反而有些萌萌哒。</p> <p class="ql-block">在善化寺读懂了跨越千年的温柔,这座辽金古刹将九百年的风霜雨雪,化作脉脉温情。无论是慈悲的吉祥天女还是灵动的四大天王,让仙女,天神都有了人间温柔和蔼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结语:一天的时间游走在大同的三座寺庙。抬头仰望,是层层叠叠的藻井和如莲花般绽放的斗拱;伫立凝视,那些被时光侵蚀的壁画,虽已褪去鲜亮的色彩,却让斑驳的笔触有了穿透历史的力量;眼前飞檐上的脊兽仍在眺望远方;耳畔风铃声中,似有辽代的驼铃、明代的晨钟、近代的喧嚣;真正的永恒也许就在代代工匠用榫卯托举的匠心;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也许才是天下大同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摄影师:道格先生</p><p class="ql-block">原创文字:索菲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