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流体力学巨人 ‍蒙鼎

蒙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培源,这位被誉为“文武双全”的流体力学巨人,他的一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科学探索与家国情怀的交织中,书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每一次回望他的人生轨迹,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那是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更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不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培源与科学的结缘,始于他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早年,他远赴重洋,求学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在异国他乡的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面对复杂深奥的理论,他从不退缩,总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超乎常人的专注去钻研。在加州理工学院,他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密立根,从事理论物理研究。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他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理论物理研究领域,周培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在广义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方面的研究,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深入研究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论模型。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同行的认可和赞誉。然而,周培源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的目光逐渐转向了流体力学这一充满挑战的领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流体力学,是一门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运动规律及其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在航空航天、水利工程、能源开发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当时,我国在流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又迫切需要这方面的技术支持。周培源毅然决定投身于流体力学的研究,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深入了解流体力学的实际应用,周培源亲自到工厂、工地进行调研。他不顾条件的艰苦,与工人和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常常在施工现场一待就是一整天,仔细观察流体的流动现象,记录下各种数据。回到实验室后,他又废寝忘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从理论上解释这些现象,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湍流理论的研究中,周培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湍流是流体力学中最为复杂的现象之一,其运动规律难以捉摸,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周培源凭借着深厚的数学功底和敏锐的物理直觉,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湍流理论。他从基本的物理方程出发,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和分析,建立了湍流模式理论。他的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他的理论被应用于飞机和火箭的设计中,帮助工程师们优化飞行器的外形,提高飞行性能;在水利工程中,他的理论为大坝的设计和水流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了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效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培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心怀家国的教育家。他深知,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回国后,他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科学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他始终坚持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常常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未知。他说:“科学的进步,需要不断地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有勇气提出新的想法和理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周培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他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他还非常注重实验教学,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他的教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成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周培源还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经常与学生们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他不仅是学生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人生导师。许多学生在回忆起周培源老师时,都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他们说:“周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动荡的年代,周培源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抗日战争期间,他随校南迁,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当时,教学设备简陋,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他和同事们一起克服困难,为学生们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周培源还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发表演讲,撰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他的行动,不仅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也为科学界树立了榜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后,周培源迎来了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春天。他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和教育改革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他还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科学事业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周培源在学术管理和科学普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参与科学院的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非常重视科学普及工作,认为科学知识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他经常深入基层,为群众讲解科学知识,开展科普讲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热爱科学,从而推动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培源的一生,是“文武双全”的一生。这里的“文”,是他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这里的“武”,是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的精神,什么是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当我们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和进步时,不应忘记像周培源这样的科学先驱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是时代的脊梁,是民族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向周培源这位“文武双全”的流体力学巨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传承他的精神,续写科学事业的辉煌篇章。</p> <ul><li>蒙鼎 原名蒙云龙,广西巴马人。以文字为舟,遨游知识的海洋。</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