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7月1日,历史的指针再次指向这个光荣而神圣的日子: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104周年华诞。
104年来,我们的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奔向未来。新征程上,我们的党,奋勇前进、笃行不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必将开创更加辉煌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瞻仰一次中共三大会址遗址,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参观一次中共三大历史陈列,感悟百年党史,先烈们为了革命理想,上下求索、凝聚共识,在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焕发理想之光;听一场红色文化讲座,生动展现了中共三大的历史背景、召开过程、重大成果与深远影响,体现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担当;观看一个党史专题短片,重唱一次《国际歌》、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观看一次中国这十年影像展、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深受感动,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走进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回顾、了解党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增长革命知识。一百年峥嵘岁月,一百年辉煌成就。104个风雨春秋,104年奋斗不息。回首党的风雨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心怀信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104年,是党带领我们披荆斩棘,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104年,是党带领我们艰苦奋斗,从贫穷走向富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将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出席大会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1923年6月25日,马林在广州起草致共产国际的报告,汇报中共三大的召开和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投票情况,陈独秀在选举中获得最高票数40票,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详细记录中共三大选举结果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中共三大代表的完整名单目前尚未发现,根据马林笔记、瞿秋白记录的大会选举结果,与会代表回忆等资料,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至少有40名,其中可查实姓名的有38名。他们当中最年长者46岁,最年轻者21岁,平均年龄为29.8岁,有工人、知识分子、军人,第一次有女性代表参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共三大代表简况表(按姓氏笔画排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共中央在春园</span></p><p class="ql-block"> 1923年4月,中共中央从上海迁驻广州春园24号。直至同年9月初,这里一直作为中央机关的主要办公场所,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革命的中心。</p><p class="ql-block"> 在一楼有蔡和森、向警予、毛泽东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1923年6月中共三大期间,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张太雷等部分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春园24号居住办公。他们在春园研究国共合作的方式和策略,起草中共三大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制订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春园位于广州新河浦路,由三幢并列的小楼组成,分别为22号、24号、26号。20世纪20年代初由华侨所建,建筑风格呈现典型的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园名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这个门口走进去就是中共中央机关办公旧址</p> <p class="ql-block"> 在走廊右边的墙壁上挂着醒目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春园》简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蔡和森、向警予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毛泽东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楼会议厅</p> <p class="ql-block"> 1923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在春园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呼吁“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p><p class="ql-block"> 陈独秀等人认为,党在三大后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召开国民会议,工作重心应当放在宣传舆论方面,当时全国宣传舆论的中心在上海,而非广州。另一方面,党中央设于交通便利,产业工人聚居多的上海,对指导全国革命斗争更有利。于是,中共中央机关于1923年9月初从广州春园迁至上海三曾里。</p><p class="ql-block"> 9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第五号》,宣布中央机关自穗迁沪后的人事变动:“中局组自迁沪后略有变动,即派平山同志驻粤,而加入荷波同志入中局。又润之同志因事赴湘,秘书由会计章龙同志兼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独秀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楼走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大钊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据中共早期党员陈式熹、梁复燃和周边老居民回忆,中共中央移驻上海后,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庭、军事顾问加伦,分别入住春园26号的三层和二层,孙中山曾到此拜访,廖仲恺经常到此开会,苏联水手常在天台上开晚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楼马林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阅览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