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国寺的辽塑七佛像!

美在苏杭

<p class="ql-block">奉国寺的主要建筑大雄殿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在中央七间的内槽和外槽采取了减柱法。为了增强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还科学地运用了“侧脚”和“生起”两种做法。檐下斗拱用材粗大,工艺粗扩简练,气势浑厚有力。由于支梁架柱完全符合结构力学原理,历经千年仍保持着平直挺健,没有出现弯折扭曲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又称七佛殿,位于奉国寺南北中轴线的北端,耸立在高阔的月台上,是奉国寺内唯一保存下来的辽代建筑。建筑为五脊单檐庑殿式,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长55米、宽33米、通高24米(含月台),建筑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支撑整个大殿的是梁、柱、枋、斗拱组成的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奉國寺大雄殿</p><p class="ql-block">奉国寺主体建筑大雄殿是以梁、柱、枋、斗、拱组成木结构框架作支撑的五脊单檐庑殿式建筑,其面阔9间通宽55米,进深5间通宽33米,寓意“九五至尊”。奉国寺大雄殿是中国古代佛教寺院遗存中规模体量最大、等级规格最高的木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其雄浑伟丽的体貌充分展示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无穷魅力,其精湛的建筑技艺、绝妙的结构设计和极致的美学艺术代表着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奉国寺大雄殿内,遗存有世界最古老、最宏大、最精美的辽代彩绘泥塑佛像群“过去七佛”以及胁侍菩萨、金刚力士、辽代梁架彩画、元明两代壁画、明代倒坐观音像和众多金、元、明、清时期的碑刻、匾额、石雕等珍贵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左侧天王像一尊,高3.5米。</p> <p class="ql-block">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内佛坛上的七尊佛像为辽代雕塑,自东向西依次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七佛皆在须弥座上结跏跌坐。正中的毗婆尸最高,通高8.6米,两侧各佛依次略低。每尊佛像前对塑胁侍菩萨两尊,高2.5—2.7米不等。佛坛东西两端各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毗婆尸背后有明朝时期重塑的观音一尊,具有早期造像男相观音风韵。佛坛前陈列着七套二十一件辽代石雕供器。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碑记十一通。</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内佛坛上的七尊佛像为辽代雕塑,自东向西依次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七佛皆在须弥座上结跏跌坐。正中的毗婆尸最高,通高8.6米,两侧各佛依次略低。每尊佛像前对塑胁侍菩萨两尊,高2.5—2.7米不等。佛坛东西两端各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毗婆尸背后有明朝时期重塑的观音一尊,具有早期造像男相观音风韵。佛坛前陈列着七套二十一件辽代石雕供器。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碑记十一通。</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内佛坛上的七尊佛像为辽代雕塑,自东向西依次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七佛皆在须弥座上结跏跌坐。正中的毗婆尸最高,通高8.6米,两侧各佛依次略低。每尊佛像前对塑胁侍菩萨两尊,高2.5—2.7米不等。佛坛东西两端各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毗婆尸背后有明朝时期重塑的观音一尊,具有早期造像男相观音风韵。佛坛前陈列着七套二十一件辽代石雕供器。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碑记十一通。</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内佛坛上的七尊佛像为辽代雕塑,自东向西依次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七佛皆在须弥座上结跏跌坐。正中的毗婆尸最高,通高8.6米,两侧各佛依次略低。每尊佛像前对塑胁侍菩萨两尊,高2.5—2.7米不等。佛坛东西两端各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毗婆尸背后有明朝时期重塑的观音一尊,具有早期造像男相观音风韵。佛坛前陈列着七套二十一件辽代石雕供器。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碑记十一通。</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内佛坛上的七尊佛像为辽代雕塑,自东向西依次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七佛皆在须弥座上结跏跌坐。正中的毗婆尸最高,通高8.6米,两侧各佛依次略低。每尊佛像前对塑胁侍菩萨两尊,高2.5—2.7米不等。佛坛东西两端各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毗婆尸背后有明朝时期重塑的观音一尊,具有早期造像男相观音风韵。佛坛前陈列着七套二十一件辽代石雕供器。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碑记十一通。</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内佛坛上的七尊佛像为辽代雕塑,自东向西依次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七佛皆在须弥座上结跏跌坐。正中的毗婆尸最高,通高8.6米,两侧各佛依次略低。每尊佛像前对塑胁侍菩萨两尊,高2.5—2.7米不等。佛坛东西两端各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毗婆尸背后有明朝时期重塑的观音一尊,具有早期造像男相观音风韵。佛坛前陈列着七套二十一件辽代石雕供器。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碑记十一通。</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内佛坛上的七尊佛像为辽代雕塑,自东向西依次为迦叶、拘留孙、尸弃、毗婆尸、毗舍浮、拘那含牟尼、释迦牟尼,七佛皆在须弥座上结跏跌坐。正中的毗婆尸最高,通高8.6米,两侧各佛依次略低。每尊佛像前对塑胁侍菩萨两尊,高2.5—2.7米不等。佛坛东西两端各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毗婆尸背后有明朝时期重塑的观音一尊,具有早期造像男相观音风韵。佛坛前陈列着七套二十一件辽代石雕供器。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碑记十一通。</p> <p class="ql-block">右侧天王像一尊,高3.5米。</p> <p class="ql-block">右侧天王像一尊,高3.5米。</p> <p class="ql-block">右侧天王像一尊,高3.5米。</p> <p class="ql-block">法器</p> <p class="ql-block">胁侍菩萨</p> <p class="ql-block">胁侍菩萨</p> <p class="ql-block">倒坐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倒坐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佛座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胁侍菩萨</p> <p class="ql-block">法器</p> <p class="ql-block">匾额</p> <p class="ql-block">建筑架构</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部架构</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部架构</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部架构</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部架构</p> <p class="ql-block">殿堂后门</p> <p class="ql-block">利用整棵红枣木树制作的韦驮像,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奉国寺的魁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韦驮法器</p> <p class="ql-block">奉国寺大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