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Viking Grand European River Cruise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 7.22-8.5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4px;">米爾騰伯格 (Miltenberg) 2023 7.26 (德國)</span></p><p class="ql-block">離開科布倫茨後, 船駛入萊茵河最大的支流美因河 (Main), 來到米爾滕伯格 (Miltenberg), 一個不足一萬居民的小城. 這裡狹窄的小巷、鵝卵石街道、半木結構的房屋, 以及盛開著牽牛花的窗欄都透著一股中世紀的氣息. 不少民居和建築上還吊掛一些複雜的木製圖案和壁掛。 小城裡還有著1611年建造的斯塔夫尔布伦嫩(Staffelbrunnen)中繼水井(relay wells), 它曾為米爾滕伯格提供水源。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米爾滕伯格老城半木結構房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米爾滕伯格老城街景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街上漫畫顯示早在1600年市民就從斯塔夫爾布倫嫩噴泉(Staffelbrunnen)取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富有情趣的男孩撒尿的斯塔夫爾布倫嫩(Staffelbrunnen)噴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4px;">威爾茲堡 (Würzburg) 2023 7.27 (德國)</span></p><p class="ql-block">威爾茲堡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北部下弗兰肯地区(Lower Franconia)的美因河畔。這裡的王府-威爾茲堡主教王子宅邸是德国最大、最華麗的宮殿之一,建於18世紀, 以巴洛克-洛可可裝飾風格聞名於世, 198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遺. 二戰期間, 由於威爾茲堡遭到聯軍轟炸, 90%的城市建築(包括這座宮殿)受到嚴重破壞, 但在戰後20年中, 城市中重要歷史意義的建築經過精心修復, 重現了舊貌. 據記載, 參加重建城市的市民大多是婦女. 值得一提的是, 有一位美國藝術策展人叫約翰.斯基爾頓(John D. Skilton), 二戰時服役來到歐洲, 在盟軍大轟炸後, 看到威爾茲堡官邸大廳中珍貴的藝術天花板因屋頂坍塌暴露在風雨中, 他心急火燎, 立即出資建了一個鋸木廠砍伐原木, 雇用德國建築師、工程師和當地工人組成團隊, 最終修復了屋頂. 為此西德政府授予他一等勳章(Verdienst Kreuz), 表彰他在重建工作中的傑出貢獻. 大廳中有一個介紹約翰.斯基爾頓少校事蹟的陳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威爾茲堡皇家官邸</span>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威爾茲堡皇家官邸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舊美因河大橋 Alte Mainbrücke (建于1473-1543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宮殿大廳中介紹美軍約翰.斯基爾頓少校拯救藝術事蹟的陳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4px;">班貝格(Bamberg) 2023 7.28 (德國)</span></p><p class="ql-block">班貝格是巴伐利亞上佛蘭肯區(Upper Franconia)的一個小鎮, 位於美因河(Main)與雷格尼茨河(Regnitz)的交匯處. 來之前對這個小城鎮沒什麼概念, 只知道這裡有個很不錯的交響樂團, 我們曾在慕尼黑和美國佛羅里達聽過他們的兩場音樂會. 沒想到一下船就看到他們的音樂廳, 很現代, 跟這個中世紀古城的建築風格形成巨大反差。</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班貝格大教堂(Bamberger Dom)是由國王海因里希(後來的國王亨利二世)於1002年興建的. 大教堂內有亨利二世及皇后庫妮根德(Cunigunde)的墓葬, 他們是唯一被封為聖徒的皇帝夫婦夫婦。此外, 還有教皇克萊門特二世 (Pop Clement II, 1005-1047)的墓葬 - 也是德國和阿爾卑斯山以北唯一的教皇墓地。教堂旁設有博物館, 陳列著一些精美的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班貝格大教堂(Bamberger Dom)</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班貝格大教堂(Bamberger Dom) 御殿 (Imperial Hall)</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班貝格騎士(Bamburger Reiter)是當地的象徵, 班貝格大教堂(Bamberger Dom)</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城內還保留一些中世紀建築和裝飾風格. 離班貝格大教堂不遠的班貝格舊宮殿(Alte Hofhaltung)曾是16和17世紀的主教官邸. 電影《三劍客》(2011)曾在此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班貝格街景</span></p> <p class="ql-block">班貝格舊宮殿(Alte Hofhaltung), 電影《三劍客》(保羅·W·S·安德森執導, 2011)曾用過此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4px;">紐倫堡 (Nuremberg) 2023 7.29 (德國)</span></p><p class="ql-block">中世紀的紐倫堡是羅馬帝國議會經常例行會議的場所. 由於多次頻繁召開紐倫堡會議, 紐倫堡在這一時期(1211-1543)成為帝國重要的例行管理機構和羅馬帝國的“非正式首都”. 在近代史中, 由於這座古城與羅馬帝國的歷史淵源以及位於德國中心位置, 納粹黨選擇這座城市作為納粹黨大型集會的場所。也正因為如此, 戰後盟軍和國際法庭也選擇了紐倫堡作為審判戰犯的所在地. 由於時間關係, 大巴只帶著我們在當年納粹“黨代會”集會廣場外面轉了一下, 並沒有下車進去參觀(當時還下著雨). 二戰期間, 盟軍對紐倫堡市中心進行了大面積轟炸, 據說僅一個小時就摧毀了約90%的城區. 導遊帶我們在城堡高地俯瞰市中心民居, 並對照二戰轟炸後的照片, 當時只有照片中畫圈的民宅倖存, 周圍其他建築都被夷為平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二戰期間紐倫堡被系統轟炸, 據介紹, 紅圈中的民居是周圍唯一倖存的建築</span></p> <p class="ql-block">二戰期間不少中世紀古建築遭到破壞. 聖勞倫斯教堂(Larenzkirche)建於1400, 是巴伐利亞福音路德教會(Evengelical Lutheran Church)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二戰時也遭到轟炸, 戰後進行了修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聖勞倫斯教堂 St. Lorenz</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聖勞倫斯教堂陳列的二戰期間受損的圖片和實物</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14世紀建造的“美泉”(Schöner Brunnen)是紐倫堡的著名地標</span></p> <p class="ql-block">紐倫堡的日耳曼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是德國乃至全歐洲面積最大、藏品數量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其中的樂器陳列館藏品非常豐富, 有不少罕見的古樂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巴洛克樂器@紐倫堡日耳曼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古樂器@紐倫堡的日耳曼國家博物館(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span></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的進口處掛著一幅巨大的圖片, 很有意思, 這個系列被稱為“Hauptstadt"(首都). 它收集了社會主義東柏林的一些老路標, 德國統一前後, 這些路標有的被塗鴉, 有的被破壞, 最後被摘下. 有趣的是以馬克思, 列寧, 胡志明等人命名(標以紅圈)的街名沒有被塗鴉。😂</p> <p class="ql-block">在紐倫堡的最大收穫是意外地找到了據說是瓦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中歌詠比賽創作原型的所在地. 在紐倫堡的日耳曼國家博物館參觀時, 我好奇地打聽老瓦《名歌手》歌詠比賽的原型, 沒想到博物館工作人員很熱心地告訴我地址, 然後按圖索驥, 找到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教堂(聖瑪薩教堂 St. Martha Kirche). 當時教堂神職人員正在閉門用餐, 見我不遠萬里前來拜訪, 很熱情地替我開門介紹. 據<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_Martha,_Nuremberg" rel="nofollow">史料記載</a>, 這個教堂原是個天主教堂,路德改革后成為纽伦堡名歌手竞赛地, 1614年歌詠比賽被禁, 1627年改回成福音路德教堂, 2014年大火烧毁, 重建的教堂只有彩色窗户玻璃是原来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曾作為中世紀歌詠比賽的聖瑪薩教堂 St. Martha Kirche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繼續下篇“萊茵多瑙文化之旅(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