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见闻之三(卡帕多奇亚)

碧空尽

<p class="ql-block">安塔利亚以东约40多公里,来到土耳其的阿斯潘多斯古剧场,这是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剧场之一。</p><p class="ql-block">其建筑工艺、声学效果和宏大的规模使其成为地中海地区重要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剧场建于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约公元161-180年)</p> <p class="ql-block">半圆形阶梯式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数了一下共有41排座位,据说可容纳约15,000-20,000人。</p> <p class="ql-block">舞台建筑面积高约1 5米左右,装饰着精美的科林斯式立柱、壁龛和浮雕。岁月的流逝,现存的石结构仍显恢弘。</p><p class="ql-block">凝望石块,感觉这儿的石块们满脑子是对往日的回忆,当然,也许它们之间也会谈一谈哲学。</p> <p class="ql-block">三角门楹上的浮雕是谁?不知道,只知道它看了n个世纪的你方唱罢我登台,还有一批批流水似的观众,好似下雨时在水洼中的小水泡,“啪”一声瞬时又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顶端是一个个弧面,笑着对来人说:请来走一走,感受下音乐隧道。</p> <p class="ql-block">剧场以卓越的声学设计闻名,音效卓越。舞台中央的低语声可清晰传至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汽车从阿斯潘多斯圆形剧场往孔亚方向走,来到了科尼亚。</p> <p class="ql-block">这儿是梅乌拉那博物馆,其前身为塞尔柱王朝时期的苏菲道场,是孔亚人虔诚圣地,亦是土耳其最重要的文化与宗教圣地之一,并且又是鲁米的陵墓和核心修行地,融合了历史、艺术与精神信仰,称得上是土耳其深层文化灵魂。</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主体是一座绿松石穹顶的宏伟建筑,穹顶下方是大名鼎鼎鲁米及其家族成员的陵墓。绿色的高耸尖塔,象征伊斯兰教的神圣与永恒,也是科尼亚的城市标志。</p><p class="ql-block">据说全世界最大和最小的可兰经藏于此。</p> <p class="ql-block">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是13世纪波斯-阿拉伯-罗姆苏丹国的伟大诗人和神秘主义神学家,被誉为“属于整个人类的精神导师。</p> <p class="ql-block">鲁米的经典句,也许你不经意时读到过:</p><p class="ql-block">1)人性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你正在寻找的东西也在寻找你。</p> <p class="ql-block">3)你今生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发现并消除内心那些抵挡爱的障碍。</p> <p class="ql-block">4)不要悲伤,你失去的任何东西,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来。</p> <p class="ql-block">鲁米石棺:覆盖着金线刺绣的绒布,刻有鲁米的诗句,信徒常在此静默祈祷。</p><p class="ql-block">穿着黑袍的年青妈妈冷眸注视,多少有沉重感。</p> <p class="ql-block">馆内中轴线顶端是博物馆,由一排如盖碗般的屋顶指示你进入。</p> <p class="ql-block">露天中央是清真寺内必有的洗礼用的水亭。</p> <p class="ql-block">进门,抬头看到的是门上的横匾——阿拉伯书法。</p><p class="ql-block">居然能给人一种侘寂之味。</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的圆形图案,体现了伊斯兰美学。</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着各种场景,给观者诠释苦行僧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种装饰艺术作品,旋转苦行僧,象征与神连接的舞蹈表演。</p> <p class="ql-block">还有中世纪时期的嵌饰工艺。</p> <p class="ql-block">塞尔柱遗产,几何图案华美之极。</p> <p class="ql-block">黑袍姑娘们</p> <p class="ql-block">祈祷室里的静默祈祷</p> <p class="ql-block">除了罩着华丽金丝刺绣图案的墓馆 ,还在石馆顶上的圆柱形缠着颜色不一线轮圈,应该按地位的显赫来决定缠什么颜色。那么绿色应该是最高级别的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另一侧是苏菲文化展品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内有手抄《古兰经》、鲁米诗稿、乐器等。</p> <p class="ql-block">塞尔柱建筑风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塞尔柱的建筑,庭院石砌简朴。</p><p class="ql-block">石雕:入口处的拱门、壁龛和讲坛上布满繁复的几何纹样与植物浮雕,体现塞尔柱石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再见!下次只能在记忆中旧地重游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与博物馆相距1.5公里的阿拉丁清真寺时,时间已不允许进去一探究竟了。</p><p class="ql-block">这个建于13世纪,是塞尔柱王朝在安纳托利亚统治的巅峰之作,其建筑技术(如无支撑大跨度拱顶)影响了后世伊斯兰建筑。</p><p class="ql-block">科尼亚作塞尔柱首都时,这座清真寺是帝国宗教、政治与学术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朴素与庄严并存,相比奥斯曼建筑的华丽瓷砖装饰,塞尔柱风格更强调石材本身的质感与结构美感。</p> <p class="ql-block">途径8小时左右,晚上就寝于卡帕多奇亚的一个洞穴酒店。(全名:CRYSTAL KAYMAKLI OR SlMILAR)。</p><p class="ql-block">当车子停在村前空场地时,二位酒店的小伙子来回帮拖行李,约走5分钟的泥路,下坡时坡度有点大,差点被滑,然后一路是窄窄的平地,黑暗中仍颇感荒凉,来到北向的一个矮平房口,在只有二个门面的左屋内已瞧见到自己的行李静呆着等我,在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空荡的破烂的接待室,一位不太干净的女人张罗着给房门钥匙🔑。</p><p class="ql-block">拿了钥匙往下走一铁梯子(约25级左右),眼前是个露天大约50平左右的天井,除西边是围墙外,东,南边随山体伸展布置房间,在东南侧还有一个木门可以进出。西南面摆放着双人沙发,墙上灯光照耀,满目温馨,一改初见的样子,让人刮目。</p> <p class="ql-block">话说西元4世纪时期,基督教徒们被罗马帝国、阿拉伯等迫害,被迫逃到巨石环绕的卡帕多奇亚躲避,因为土耳其中部火山地形遍布,使得卡帕多奇亚地质大多为质地比较软的软岩,基督徒们得以挖掘出无数洞窟穴居。</p><p class="ql-block">如今,这些洞穴被改造成酒店和餐厅,为游客提供一种别具一格的住宿体验。</p> <p class="ql-block">好奇心又去看了各处房间,房间类型风格各异,大小不一,有的甬道深入有十几米,且每个洞穴都设有窗户,壁柜,用粗原木作的门窗,卫生设施(估计后期改建)与洞穴匹配。</p><p class="ql-block">总之,式式俱备,客房大小及设施不比4星差。</p> <p class="ql-block">晚上躺在床上,一夜无梦。如果有梦能与古人相遇交谈,会谈些什么?</p><p class="ql-block">我心中有很多的疑问求解答。</p> <p class="ql-block">墙体上一凿凿痕迹清晰可见,这是个当初点油灯🪔的地方,那么当初你说话,但谁在倾听?你倾听,但谁在说话?</p> <p class="ql-block">请再交给我一把钥匙,用以打开一扇我从不知晓的门,它的存在,我还要摸索。</p> <p class="ql-block">早上,我独自走出洞穴,往昨晚进酒店的路回走,一边是圆锥形岩层,仔细看,岩石表面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洞穴,形态各异,或门或窗与我对视。</p><p class="ql-block">这儿地名叫内夫谢希尔。</p> <p class="ql-block">道路时而狭窄,时而是崎岖,而现代所建的民房大多建于原洞穴上面,墙体有阿拉伯风格图案装饰。</p> <p class="ql-block">早晨的阳光抚弄着石屋顶上野草,无门的屋身也不修葺,完全遭人遗弃了。</p><p class="ql-block">那么遗弃的连同相连的洞穴吗?</p> <p class="ql-block">荒凉又半毁</p> <p class="ql-block">洞开的石门在阳光照射下沉默不语</p> <p class="ql-block">假设你认识这儿的某个人,又能懂他的语言,他说的话是否又能解答失眠的鸟提出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一如往昔,只有轮回的四季</p> <p class="ql-block">那么当夜晚降临,你应该是孤独的。</p><p class="ql-block">那么你说的话,除了自己又有谁在听?</p> <p class="ql-block">当阳光洒在你身上,你立马有一种温馨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当然大部分历史仍深埋在手工挖凿的地下洞穴中。</p><p class="ql-block">远处的最高处,装饰着城堡堂皇的尖顶。整体看上去类似中东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所有洞穴的四周墙壁有记忆,有秘密,除了苦难,应该也有笑声。</p> <p class="ql-block">天然的自然景观鸽子谷(居维辛利克山谷),可以看到一群群的鸽子栖息在岩石上大大小小的洞穴口,自由自在。</p><p class="ql-block">山谷中有一条徒步路线,我惬意地去走了一小段路程,野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用陶罐祈福也许是这个地区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具视觉震撼力的喀斯纳地貌,高低起伏的土地,肯定也会有万千情绪。</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仅此地与棉花堡拥有文化和自然双世遗,曾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十大地球美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佩服当时原住民和基督徒的艰辛和创造,这种生存和信仰的力量在卡帕多奇亚创造出这令世人称奇的建筑景观。</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另一个洞穴酒店就餐</p> <p class="ql-block">走廊两侧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大厅、酒吧和餐厅,装潢得并不会让见广识多的游客们望而却步,也不会让大家感觉不自在。</p> <p class="ql-block">关键还有美味佳肴,陶器烤牛肉,将肉和蔬菜放在陶罐中,在炉中烹制。</p> <p class="ql-block">古老神圣的信仰以及悄然入侵的现代文明,在厚重的历史长河里,只是点点沙粒。</p> <p class="ql-block">虽然卡帕多奇亚的洞穴生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当地居民利用洞穴建立了庞大的地下城市,如神秘的格雷梅地下城。</p> <p class="ql-block">地下城的建造是人类应对危机所采取一种智慧与力量并存的结果,好似一个鸡蛋的孵化,甚至一颗种子的发芽都是场胜利。</p><p class="ql-block">格雷梅地下城模型。</p> <p class="ql-block">洞内曲折蜿蜒起伏,并向四周延伸,犹如全身血管,敞通又有序,进去不但空气未变稀薄而且非常凉爽。</p><p class="ql-block">在一个个互相联接的空间,蒙着一层浅淡的黄色,使地下增添了温暖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些地下城不仅按用途划分为寝室、厨房,储物仓库,储酒室,水窖和公共大厅,并有高高的通风口(有的居然可攀爬上下)甚至设有逃生通道,每个洞穴间曲折高低相连,上下二层,最上层养放牲口,许多地下通道都有巨大的圆形石头,用来封锁房间和隧道,以防入侵者。而一旦某一处被入侵者发现,就可推动巨大的圆形石磨盘封死通道,可确保其他各处安全,很像现在小区地下车库的防火设施。当外敌入侵,洞穴内存储的粮食和水可令躲藏其间的居民维持数月而不必外出。</p><p class="ql-block">我弄不清楚这些巨大圆形石盘是如何放下去卡在窄窄的通道中的?</p> <p class="ql-block">刚巧有个女孩站在通道圆形石盘边叫男友拍照,我快速抓拍。</p> <p class="ql-block">如深井般深的通风口,一圈圈罗旋着直指天空。</p><p class="ql-block">在地面上轻易发现不了它的存在。</p><p class="ql-block">他们的世界已经像风中的碎屑般逝去,只留下曾经藏身的洞穴。</p> <p class="ql-block">马不停蹄去内夫谢希尔另一景点,阿瓦诺斯区观摩规模较大的陶器生产坊。</p> <p class="ql-block">居民居住地有苏菲旋转舞塑像</p> <p class="ql-block">洞穴内满墙全是</p> <p class="ql-block">这是这儿的精品,放在凹进去的石龛内</p> <p class="ql-block">用圆规刻画的女技师</p> <p class="ql-block">匠人现场献艺。</p><p class="ql-block">本来也有想买个盘子想法,权作纪念物,奈何价格太贵。</p><p class="ql-block">瓷器嘛,还是不能与中国比,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拉出任一窑现身,毫无悬念对方立马会低到尘埃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克孜勒河是土耳其最长的河流,河水流淌在美丽的阿瓦诺斯区沿河两岸。</p><p class="ql-block">一下勾起对江南的比照。</p> <p class="ql-block">这多像江南的味道啊,岸边嫰树叶簌簌声的低柔细语,在碧水中照映自己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类似贡嘎拉的小船带着游人在河上荡漾</p> <p class="ql-block">这儿的碧水柳树,与一簇簇岩锥群面目各具风骨,仿佛有着看不见的血脉相连,在同一片土地以不同的姿态呈现,让人有种不真实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真是个神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追忆2023年10月6日之游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