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701,农历乙巳年六月初七,周二,多云转晴天。</p><p class="ql-block"> 进入阳历7月了,黄梅雨季过去了,但粘湿仍在,仍如影随形。好些天来,一台菲利普除湿机每天生产四大桶水,真不是盖的!如此情状估计还会持续多天。有时,难免心疼其如此卖力,生怕影响其寿命,便有意减少其发力时间。但又一想,如果不好好除湿,这住宅环境难免湿重乃至于积重难返。何况,除湿的同时,其本身还有风扇和负离子的助力,能带动空间降温和除尘。所以,它不仅是在黄梅季节里大大发挥作用,其实一年四季都会视情用到,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我很庆幸能有这样一台高质量的除湿机改善住宅空气环境。</p><p class="ql-block"> 今日,相比大多数情况,起得较早。早起的鸟儿有得吃。起得较早的明显好处是时间似乎有料了些。尤其是在晴阳丽日的天气里,精气神明显变好了些,干活也显得较为精神抖擞了。譬如, 好几缸洗好的衣物,经过丽阳的透晒,散发着太阳的好闻之味,我轻快地收拾叠好它们。又如,即便汗流浃背地上下楼和室内外忙着清洁卫生,但因为有阳光的加持,心情还是不错的。</p><p class="ql-block"> 因此,即使接下来有漫长炎炎的酷暑煎熬,我还是喜欢晴光朗照!喜欢被烈日尽晒的感觉!火热的生活,怎么能没有阳光的照耀呢?!倘若能于流火的日子里,还能常常修身养性,保持心境的平和静宁,那无疑是功德无量、前途光明啊。</p><p class="ql-block"> 心念,随着各种忙碌,也在各种起伏。好在观照力和正念都在不断提升,能尽量不受干扰,更是尽量去除妄念。各种念头可能云来云去,漂浮不定,但尽量做到“即有即空”,少受影响,更不会成无根的浮萍。</p><p class="ql-block"> 而《百法明门论》阐述的遍行(意、触、受、想、思)、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烦恼等分类,令人进一步了解内心。而其十一种“善心所”、六种“根本烦恼心”等,都代表着不同的心理力量,由此构成生命的延续,并构成不同的心态和人格。由此,更加明白了正念决定一切。由此亦可见,真正的修行是一种见地、一种用心,故禅宗有“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之说。惟有达到了“见地”和“用心”,才能真正进入实质性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夏日之味越发浓烈了。奥地利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如此讴歌《夏日》:</p><p class="ql-block"> “我仰面躺在世上,/无需房屋,无需帐篷,/那么自由,没有忧虑。/我的生命值得这般时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那么远,我那么近,/我忘记经历过的一切,/我虚度,我存在,/和天使一起盘旋。”</p><p class="ql-block"> 诗境太美妙了。诗句深入浅出,涵义隽永,发人深省。“我存在”于天地万物中,“仰面躺在世上”,既远又近,“和天使一起盘旋”,“那么自由,没有忧愁”。如此夏日,多好!</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将今年阳历6月下旬每日的点滴心得汇集于《2025的六月啊(下)!》中,并分享与你,愿您喜欢!愿您开心!</p> <p class="ql-block">1,20250621。【老调新弹•蝶恋花•夏至】</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21,农历乙巳年五月廿六日,周六,多云转晴天。</p><p class="ql-block"> 重要的是,今日“夏至”莅临。这是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夏季之第四个节气。据说,这个节气是所有节气里最早被确定的。而“夏至”莅临之今日,北半球有着一年里最长的白昼和最短的夜晚。</p><p class="ql-block"> “夏至”时节,盛夏来临,天气炎热,人们需注意防晒防暑降温。饮食清淡,健脾祛湿,适当吃“苦”(指苦味食物)。并晚睡早起,适当午休。避免寒凉,避免熬夜,养心安神。此外,一些冬病可以对症夏治。同时,此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的旺盛期。江淮一带,梅雨继续会肆虐。</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夏至”节气有其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因交节时间在今上午十点四十分十三秒,属于“早夏至”。按古谚认定,预示着气温上升可能更快,炎热天气亦会更快来临。</p><p class="ql-block"> 二是今日为农历乙巳年五月廿六日,恰逢“天地交泰九毒日”之中,人们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户外活动,以防被毒虫咬伤。</p><p class="ql-block"> 三是今日是“分龙日”(夏至日遇到辰日),按古人说法,意味着龙王们分散至各地行云布雨,以保障炎热的夏季有充足的降水。</p><p class="ql-block"> 四是今年“夏至”在农历五月末莅临,属于“月尾夏至”,按传统说法,对农作物生长有利,雨水充沛,秋收时会有好收成。</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希望今年的“夏至”能为人间带来好运!</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夏至”日,恰逢周六,且是江南此地的中考日。这是个热烈的日子。电台正热烈地播放着有关节目,说着夏至以及养生,说着中考,说着接下来的暑假,等等。</p><p class="ql-block"> 而且,随着“夏至”莅临,无论是家中的庭园,还是周遭,举目所及,浓荫一片,绿意浓郁,仿佛暂时遮蔽着现代的某种粗鄙,暂时去除了尘世的浮华喧嚣,而令人沉浸于大自然赐予的静宁中。虽然,稠密的蝉鸣尚未来临,但“圆荷始散芳”的好时光好意境已可期待。</p><p class="ql-block"> 此刻,仿佛宋人吴炳的《出水芙蓉图》已立眼前,端庄、虔敬、清静,充满禅意。亦令人想到了唐代庞蕴的《诗偈•其十》所言:“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华一净土,一土一如来。”</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古人关于“夏至”的一些诗境亦纷至沓来、意象缤纷,令人如临其境:“芳林隔水隔云间,夏令风清吹入山”,“夏荷随风而摇曳,池中游鱼知夏至”,“又是一年夏至日,映日荷花别样红”,“杯盏佳酿消夏暑,出水芙蓉入酒香”,“骄阳绿意浓,恰逢夏至时”,“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p><p class="ql-block"> 如此,不妨泡一杯觉醒之茶。修习正念,品味禅茶,培植慈心,随缘觉醒,成为温暖、慈悲的“存在”。诚如《慈经》所言:“愿我,乃至一切众生,无敌意、无危险。愿我,乃至一切众生,无精神的痛苦,无身体的痛苦。愿我,乃至一切众生,保持快乐。”</p><p class="ql-block"> 值此“夏至”莅临,愿您开心!</p><p class="ql-block"> 《蝶恋花•夏至》词云:</p><p class="ql-block"> 夏至鸣蝉偶不定,暮光流残,观忆故水井。镜中清眸正炯炯。江南闷热贪吹冷。</p><p class="ql-block"> 但闻鸟鸣不见影。漫思徊徨,禅茶心语听。年来白昼最长屏,晚睡早起人相应。</p> <p class="ql-block">2,20250622。【2025的六月啊(中)!】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22,农历乙巳年五月廿七日,周日,阴雨天。</p><p class="ql-block"> 果然天气如万物,亦是无常,亦是变化不定。今日淅淅沥沥、沥沥淅淅的雨下了个没完,且雨势不小,基本在中等左右,和“绵绵细雨”相比,自是少了些许诗意。</p><p class="ql-block"> 而且,许是黄梅天之故,总觉着空气中有股子气味,是阴湿的潮气加了点霉味,并不令人喜欢,但亦不至于惹人有多大反感,毕竟这是黄梅季节的气味,是相对熟稔的味道。身处江南此地,每年必然会遭遇这样的黄梅雨季,至少会有一个月的持续,加上前后的时间关联,潮湿、粘腻的空气,可谓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何况,这亦是江南味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吧。</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南方,同样亦潮湿,相比西南华南地区,江南东道此地的人并不好辣,似乎亦没有特别独特的长久以来形成的排湿祛湿习俗。而西南华南地区以及江南西道的人,通过嗜辣,譬如嗜好麻辣、清辣、酸辣等地域饮食习俗,以有效祛湿排湿和排毒,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p><p class="ql-block"> 江南东道的此地,大片平原,一马平川,通衢发达。海河湖兼有,自古以来即是鱼米之乡,是物华天宝的富庶之地。全域所属县(市)皆是全国百强县(市),也是全国范围城乡差异最小的地区,全域实现了文明创建“满堂红”。地理环境影响地域文化。这里,地势平坦,人心平和,社会平安,发展平稳。</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包容性强,很少排他性。以饮食为例,原来并不好辣更不嗜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来自全国各地移民的增多,饮食文化的包容性亦在不断增强,吃辣的人也在增多。</p><p class="ql-block">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群流动的加强以及社群结构的变化,地域文化亦在潜移默化中有所变化,虽历史根脉源远流长并继续保持坚韧不拔,但枝叶变化亦有目共睹。随着地域社群交流、融合的不断增强,久久为功,地域文化的“根深叶茂”之势也会越加突出。</p><p class="ql-block"> 漫思飞舞中,黄昏又莅临了。黄梅季节阴雨天的“气味”仍在弥漫,除湿机继续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水产量一天里可达四大桶,可见这周遭湿气之浓重。虽说大环境如此,但改变小环境也多少有点用。譬如,除湿机的工作多少令小楼的空气有所“减湿”,这也是在为人体的“减湿”出力和助力,可谓功不可没,惟愿其“身体康健”出力多多。</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仿佛已从“黄梅气”中闻到了某种花香,又仿佛是看到或感到了某种新事物,至于其是由外而内还是由内而外发生作用以及有何特别意蕴,端看我的兴趣和认知以及不断的探寻。</p><p class="ql-block"> 此刻,雨声基本停了,代之以不断进出小区的汽车声,室内的音乐声仍如水般漫溢小楼。我仍在写写停停,停停写写。文学和音乐,乃终生所爱也。我甚至觉着,我的无数个“前世”一定也是喜欢文学和音乐的。即便觉受着连日肆虐的雨水和粘湿,我自岿然不动。我心中的大地,始终亮堂。</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将今年阳历六月中旬每日的点滴心得汇集于《2025的六月啊(中)!》里,并分享与你,愿您喜欢!愿您开心!</p><p class="ql-block"> 美篇地址:https://www.meipian.cn/5e83h382?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13341117</p> <p class="ql-block">3,20250623。【老调新弹•蝶恋花•怀兴】</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23,农历乙巳年五月廿八日,周一,阴有时有雨天。进入“夏至”节气第三天。</p><p class="ql-block"> 今日,是2025年第二十六周的第一天,距离2026年还有191天。流光若此,逝者如斯,是要疾疾把人带往何处啊?!</p><p class="ql-block"> 此刻,雨终于停了,很有可能只是暂停,因为这环境、这时空还是水气弥漫,还是阴沉潮湿。</p><p class="ql-block"> 而林俊杰和邓紫棋都略带哭腔的老歌,情深意切,如水般溢满小楼,使得这黄梅雨季恍如“如虎添翼”。这些歌听了多遍了,曲调熟稔,但歌词却记不全也不太在意,常常只记得某些片段只字,且断断续续,这很奇怪。是我倾听时不够上心或者不够全神贯注?还是相比歌词,我更在乎旋律或者是旋律更能搅动耳根?又抑或是歌的整体打动力不够?</p><p class="ql-block"> 此刻,静坐着,既漫思飞舞,亦自然地闭目听歌。老歌复听,有了新感觉;新歌初听,亦潜心凝神。总之,不乏有打动人心之处,也有抚慰人心之处。</p><p class="ql-block"> 此刻,脑子里蹦出了“得圣定无疑”这五个字。这五个字出自傅大士的偈诗。诗云:“人法俱名执,了即二无为。菩萨能齐证,声闻离一非。所知烦恼障,空中无所依。常能作此观,得圣定无疑。”由此可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 然则,亦更加深悟了《庄子•外篇•知北游》之所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p><p class="ql-block"> 是啊,一切皆“忽然而已”。就在这“忽然”之间,今年上半年马上要过去了。步履匆忙中,今年的期盼,可实现或完成了多少?</p><p class="ql-block"> 由此亦可见,“时间”是多么贵重的礼物。人间常常以时间为衡量刻度,亦往往以时间衡量记忆、追问答案,殊不知,有时“时间”即是答案。那么,不如把问题和心结交给时间吧。</p><p class="ql-block"> 迟子建在其《时间怎样地行走》一文里的心得,不失为一种对待“时间”的良策:“随日月和流水,艰辛而踏实、朴素而温暖。”</p><p class="ql-block"> 在倏忽流转的人生中,现实与虚幻交替着,随着岁长,越发感觉自己常常游走于二者之间,如同纪伯伦所说:“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p><p class="ql-block">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大部分人的状态是:按部就班、周而复始地生活着。而纪伯伦说的这“两个我”,亦免不了不断冲撞、破碎而又重组。较好的状态是:理智和情感跌跌撞撞而又相扶相依、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勇敢前行、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衷心愿您:拥有不被定义的勇气,欢行于人生旅途上,去创造自己真正渴望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蝶恋花•怀兴》词云:</p><p class="ql-block"> 雨落湿重夏风细。歌诉悲欢,静听杂滋味。老歌新曲归来未。世界无常看新起。</p><p class="ql-block"> 流觞音乐古今事,茗茶果盘,浮尘如游戏。静坐一隅无穷意。即有即空自在地。</p> <p class="ql-block">4,20250624。【老调新弹•西江月•夏意】</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24,农历乙巳年五月廿九日,周二,阴有时有雨天。进入“夏至”节气第四天。</p><p class="ql-block"> 黄梅雨季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农历五月已到最后一天了。明日即进入农历未月(六月)。出了未月,还有一个闰未月(六月),亦可见今年夏季的漫长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人们能够平静地喜欢自己就好了。”波伏娃如是说。波伏娃的这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此刻却冒上我的心头。而邓丽君的经典歌曲《亲密爱人》亦正从手机屏流出,旋律如此熟稔,如此深情,令人百听不厌。而邓丽君辨识度极高并富于独特魅力的歌声,总会把人带入到那个深情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各有各的悲欢离合。外界的爱悬而未决,没有关系,何况各有各爱、各有承受之命。但,人须得热爱自己这件事,必须明确而坚定。无论如何,都必须知道。如索菲•坦纳所言:“我愿意做自己亲密的爱人、忠诚的战友,自尊、自信、自爱,一生如是,至死不渝。”</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感到,我是否太对自己的身体敷衍凑合了?常常不好好吃饭,多处于不饿不吃、尽量简单果腹的状态。近些日以来更是如此,不仅早饭依然不吃,连中餐也经常“省略”。这固然有身体的原因,譬如全身虚弱、疲累和四肢疼痛是这阵子的常态,只愿静待着,如坐着、躺着、各种休息着。家务上则是省略了一些事项,放慢了一些频率。心性上,似乎亦是“低到尘埃里”了。</p><p class="ql-block"> 如是看,如同无常的天气,我亦是“无常”啊。当然,我接得住命运的一切投注。现在,我是进入了一个新的“蛰伏”期。从身心现况看,这是不得不如此,但也是在顺其自然,故而这应亦算是“爱自己”吧。</p><p class="ql-block"> 此刻,《佛说阿弥陀经》文句在我心头鸣响:“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搙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p><p class="ql-block"> 此“五浊”指劫(时间单位)浊、见(认知)浊、烦恼浊、命浊、众生浊。</p><p class="ql-block"> 世界有成住坏灭四个阶段即四个劫;人类对世界存在错误认知而又自以为是;人类存在各种烦恼并为其困惑;生命即在一呼一吸间,实在是危脆无常,谁也不知道未来和死亡哪个会更快到来;世间众生存在种种污浊现象。可见,要跳出“污浊”,“从今不做娑婆客”,何其难也。但若不如此,则会永受其害。因此,虽然修行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仍必须“吾仍将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 此刻,黄昏已降临好一会,天色渐黯,雨水也已停了好一会,地面仍湿,不过看情形,明日应是相对较好的天气,至少雨会停了,说不定还会有淡阳出来。希望如此,但愿如此啊!</p><p class="ql-block"> 今日,过的是“三段论”式的生活:一段是沉睡,一段是张罗和完成阶段性尘事,一段则是静坐自省和创作学习。</p><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多才从昏睡中突然醒来。虽昨夜,确切地说是今凌晨六点多才入睡,但一睡居然连着睡了六七个小时,期间居然未醒来过,如此沉睡,且无任何做梦的记忆,不多见。而且,对于中餐,可谓毫无觉知,在沉睡中度过。</p><p class="ql-block"> 起来后,便忙不迭地张罗日常琐事。晚餐,做了烤鳕鱼、肉沫蒸蛋、爆炒包心菜、海带豆腐煲,外加五彩糙米和糯米双拼饭。两人用餐。菜的种类比平常多了一个纯荤菜,仿佛是为了弥补中餐的不足,中晚餐合用了似的。</p><p class="ql-block"> 此刻,张罗完了晚餐善后事宜。才坐下来,例行每日的静坐自省和创作。</p><p class="ql-block"> 阴雨天气,阴沉潮湿空气,使得夜幕落下更早、更快。这也加重、加深了周遭静宁的氛围。这样的夜晚,我也喜欢。这样的夏意,我在觉受,我在谛听……</p><p class="ql-block"> 《西江月•夏意》词云:</p><p class="ql-block"> 仲夏梅雨湿热,静待惟求清凉。高天心空正苍苍。了愿晴光有望。</p><p class="ql-block"> 漫意天涯海角,逆旅地老天荒。娑婆客行心安乡。何妨随缘舒畅。</p> <p class="ql-block">5,20250625。【老调新弹•菩萨蛮•黄昏】</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25,农历乙巳年六月初一,周三,阴转多云天。</p><p class="ql-block"> 今日,果然天气好了些,雨停了,淡阳出来了,如昨日我之祈望那样。感恩老天!</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农历五月过去了,迎来了农历六月。世界照样在按部就班地运转,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如果多多尊重它、顺应它、感恩它,它定会源源不断地给人间带来福祉和庇佑吧。</p><p class="ql-block"> 昨日看到有人云:“一路美景重重,世界不曾亏待我。”说得真好!的确,天地辽阔,即便孤独,也有美好;即便无助,却也自由。得失本就一体两面,有得自然有失,得失并在才是常态。而多持正念正见,多多“正眼”看世界,便会多见美好,美好多多。</p><p class="ql-block"> 今日还是下午一点多才起来,所不同的是:昨日是一口气沉睡了六七个小时,浑然不思饭不思水不知今夕是何夕;而今日是从凌晨三点多入睡,至清晨五六点醒来复睡过去,到七点多又醒来,本想起来,可不知怎的头一歪又浑然不知了。如此,可能是潜意识还是有所牵挂,不想太晚起来,故而至九点多、十一点多、一点多分别又醒来数次,基本隔两个小时醒来一次,最终还是被尿憋醒,并靠意志力令沉重疼痛的四肢“自由落体”。</p><p class="ql-block"> 可见,除非睡着,不然大小烦恼在“醒着”时总会明着登门造访。即便如我,虚弱、乏力、疼痛等症状,这段时期多多少少会成为“烦恼”如影随形,在醒着时、在睡不着时尤其搅动心弦。那是因为“醒着”时,那个“我”也是醒着的,一切尘事都会围绕着“我”展开,自然地大小“烦恼”也会围绕着“我”展开。</p><p class="ql-block"> 为何只要与“我”关联,一切事物便会偏离原本轨道?其实,这个“我”,便是缘起的各种念头和想法,包括将种种不是我的(指错觉)当成(附加)是“我”。受此“干扰”,所有变化便会牵动我们的心。</p><p class="ql-block"> 由此亦可见,“我”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心有所住”啊。所有和“我”关联的人事物,因为都能产生“感觉”,便都会影响到我们。</p><p class="ql-block"> 突然,我心有激灵,闪着电光火石,诚如一位大德所言:“虽是造作,宛若天成。作而不作,心无所住。无作无为,无不为。”举一反三,诸事来了,坦然面对,不要执着,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举重若轻,顺缘解决。</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的身心状态,某种程度上如马林•索雷斯库的诗言:“由于青草,/我觉得全身开始葱茏。/由于山峦,/我的心充满了深渊/和雾霭。”而且,梭罗在其《瓦尔登湖》中如此说:“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p><p class="ql-block"> 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受外伤引起病痛煎熬的艰难期,但既然发生,我得坦然接受,认真对待,积极治疗,尽快解决。此时,身心状态是:悬崖陡峭和万物的盎然葱茏并不矛盾,潮涌潮退、冰冻三尺和阳光流经亦可以相安无事,并充满星辰大海……</p><p class="ql-block"> 如此,有点煎熬的日子,可以多些风轻云淡。而我,不妨从中“坐看云起时”,“谈笑无还期”。</p><p class="ql-block"> 此刻,黄昏又莅临了,相比昨日,有点姗姗来迟,但也是自然而然,来得正好,显然是“无作无为,无不为”。</p><p class="ql-block"> 《菩萨蛮•黄昏》词云:</p><p class="ql-block"> 是日静坐意沉醉,茗樽香前烟尘事。安住此处心,天地拢心深。</p><p class="ql-block"> 辗转眠长短,贪茶不厌满。笑对世呵呵,逝水如斯何。</p> <p class="ql-block">6,20250626。【老调新弹•念奴娇•感兴】</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26,农历乙巳年六月初二,周四,阴转多云天。</p><p class="ql-block"> 凌晨五点零点就醒来了,想继续睡,可总是不踏实,辗转了一会,还是睡不着,小电风扇开了好长时间了,有几次关了,但觉得闷热,身体黏黏湿湿的难受,便还是打开了,虽然凉爽了些,但不知怎的还是睡不好、睡不着,索性起来了,起来后索性先把滚筒洗衣机里的一缸衣物洗了,接着把该做的要做的一些事处理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时间很早,但夏日的清晨亮堂得早,何况今日的天气不错,自然亮堂得更早。虽然“夏至”节气里,起居养生宜晚睡早起,今日之早起当符合要求,但分明觉着精气神差了点,没睡好和打破常规的后果已显,故而近晌午,身体深觉乏力、虚弱,并头昏脑胀,坐不住,躺着也不舒服,真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难受得很。</p><p class="ql-block"> 当然,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早起的好处是,一下子把日常的时间提前了好多个小时,突然觉着今日的时间挺有料,也挺经用了。但又因身体难受、体力不支,而觉长日漫漫、度日如年。这人,真是矛盾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如此纠结中,身心折腾着,索性闭目养神会,听听音乐,听听有声书,并漫思飞舞,如果顺便能睡过去一会,补补觉,则更好。</p><p class="ql-block"> 江南此地,这座水都绿城,我大学毕业后便进入的城市,长年工作、生活于此,已对它构建、缔结了深厚的感情。并如卡尔维诺在其《看不见的城市》里所说:“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不断涌流的记忆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p><p class="ql-block"> 而城市予人的幸福感,是藏匿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里吧,充盈着细微的温暖,并能使“异乡人”亦会生出“此心安处即吾乡”的踏实和亲近。由此亦可见,人与城市,二者是互相滋养、相辅相成,并共同成长、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在其《不安之书》里叹:“里斯本用它的荒芜滋养我。”令人惊艳,摄人心魄。仿佛城市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是无数个“正在被经历”和“经历着”的鲜活瞬间,亦是无数个“我在这里”的生命印痕。</p><p class="ql-block"> 而于我而言,这个我生活了这么多年的这座城市,更是托举着我的生命翅膀,翱翔在浩瀚碧空中。行万里路,看天涯花,归心仍在此处。愿山水万程,福运长伴!</p><p class="ql-block"> 《念奴娇•感兴》词云:</p><p class="ql-block"> 小楼凝望,廿年立、爱屋及乌意会。家人共体,觉受着、无限诗意世界。南北园呈,篱景三面,盎然夏浓势。时水流逝,昼夜循环复计。</p><p class="ql-block"> 更觉娑婆梦影,登楼怀远,竟无语凝涕。胸流大江,常映到,漫天星辰无际。前路长驱,何须反顾,践履锦绣誓。蛰伏况味,安心顺缘应对。</p> <p class="ql-block">7,20250627。【老调新弹•蓦山溪•微光】</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27,农历乙巳年六月初三,周五,多云转阴天并有时有雨天。</p><p class="ql-block"> 转眼下午六点半多了,即将进入戌时,天色明显比昨日此时要黯,这亦源于今日之多云转阴天气吧。阴天之色,总是令万物更趋近于暗色并离夜晚更近,即便如长昼的夏天亦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不过,南园却传来了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挺热闹。进入黄梅季节以来,已多日未闻鸟鸣声了,这是否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会多与阳光为伴呢?!某种程度上,对于天地万物的变化,飞禽们的知觉比人类要敏感和发达。</p><p class="ql-block"> 此刻,室内窗门透进来的光亮,斑斑驳驳,影影绰绰,模模糊糊,形成了某种“微光效应”。不开灯坐着,静静感受着,觉受着流光对于一切“存在”的扫描,挺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而李健平静、祥和、缓慢的歌声,字词句清晰,多日未听闻了,此刻倾泄而来,萦绕小楼,亦如潺潺溪水,流进人之心田、胸壑,令此黄昏有了某种“治愈”系的格调。</p><p class="ql-block"> 《入行论》言:“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这是说,所有的觉受,即是心念的显现。因为六道即是心念发展的结果,不同之心会造就不同的生命形态。也即,有什么样的心,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如若能不断减弱乃至消除“贪嗔痴慢疑”,则无论对己还是对他人,都没有了对应点,也没有了着力点,便自然能降伏内心,亦没有了外在的冲突。如此,不仅能消除一切恐怖畏惧,还能化解一切外敌和灾难。诚如《心经》所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静坐微光里,分明又有新悟。</p><p class="ql-block"> 此刻,微光若此,雨声突然响亮起来了,雨滴敲击窗棂和玻璃面,是如此突兀、急促、冒失,却又不容分说、势不可挡。大约有半分钟时间里,我以为是落冰雹了,心里陡然一惊。好在,随后的雨声确切无疑地声明了不可能是其它。据电台播报,局部地区还伴有雷电大风,据说随后雨势会有变化,但会断断续续持续到半夜。但愿这坨乌云赶紧释放、赶紧过去,但愿这个双休日会晴阳回归、好天丽日。</p><p class="ql-block"> 《蓦山溪•微光》词云:</p><p class="ql-block"> 播音趣逗,乐送夏深去。总是爱绿红,四季处、云歌虹舞。喜花映面,对芳论诗心。赏素手,文意游,看花天涯路。</p><p class="ql-block"> 坐北南户,吾爱长此处。漫思舞蹁跹,偶向望、故土曾度。雨敲窗面,随后动帘风。赏文脉,久不厌,静坐微光暮。</p> <p class="ql-block">8,20250628。【老调新弹•谒金门•心月】</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28,农历乙巳年六月初四,周六,阴转多云又转阴有雷雨天。进入“夏至”节气第八天了。</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多,阳光还是不错,只是天空云系较浓,密云不雨,预示着老天还是在隐忍着,没有发脾气,但看这架势,迟早会爆发。</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傍晚六时不到,乌云密布,夏雷开始滚动,由远及近,由隐渐显,由小至重,时滚时歇,时动时静,亦在不时敲打人心。而且,天色明显变化,很快黯淡,看来这后面的雨势不容小觑。</p><p class="ql-block"> 但愿这雷雨赶紧落下,爽快落下。与其隐而不发、引而不发,不如搅动天地,令此“夏至”节气爽快一场。而江南此地亦可借此机会,将黄梅季节的“霉气”浇个透心凉、好好去去。</p><p class="ql-block"> 如是观着、想着、觉着,并静坐起居室一隅,点亮了常用并用了很久、有着古典窗格子镂空花纹的白色长条柱状落地台灯,灯光纯白色,清凉中具温暖的力量,是冷光和暖光的结合品,令人保持距离却又不由自主地追随,不偏不倚,不即不离,不离不弃。俨然是月光,且是满月之光,从众多大小格子的四面透射出来,并着重聚焦了人间此地此处的某一片,其渐变色还映射影响着周遭。</p><p class="ql-block"> 虽然,音乐声漫溢着小楼,可于我而言却是不受影响,因为我心“岿然不动”,“无动于衷”,“我心安处即吾乡”,我心牢牢安住着。如果我想听音乐,音乐便会自动跑入我的耳根乃至心里。反之,周遭任何的“动感天地”,于我都可以“不存在”,此亦不啻是“大隐隐于市”。</p><p class="ql-block"> 因此,此刻,我静坐着,被灯光照耀着,观想着。这是相对静谧和具有仪式感的时刻,亦聚焦和照亮了我的漫思和意念朝向某处飞舞。而且,果不其然,滚雷过后,雨声响亮起来了,和音乐声媲美着,合创着夜的变奏曲。</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相对阴柔的夜晚,阴性的力量不容小觑,令人想起月亮,没法不想起月亮。罗伯特•瓦尔特说:“月亮是夜晚的伤口,每颗星星都像滴血。”而博尔赫斯说:“月亮不知道她的恬静皎洁/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月亮”。而我,喜欢太阳,也喜欢月亮。太阳和月亮离我们很远,但其光亮却是离得很近,且对人一视同仁。太阳的炽热和月亮的清辉,彰显阳刚和阴柔之美,都自由坦荡,都无可比拟,都充满魅力,都照亮人心。都端看观者、觉受者如何对待、如何接纳……</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分明看到了月亮已在我心中高高升起,我在观照着,并感应着葡萄牙诗人佩索阿的《我的目光清澈》诗句,不由得怦然心动、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看的时候,我的目光清澈如向日葵。/……每一刻我看到的东西/都是我以前从没见过的,/我善于留心事物……/我能够保持一贯的惊奇/一个婴儿如果能真正目睹/自己的诞生,他将会感到惊奇……/每一刻我都感觉自己刚刚出生/出生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上……</p><p class="ql-block"> 我信任这个世界就像信任一朵雏菊,/因为我看见了它,而不是想到了它,/因为思考就意味着不理解……/这个世界的诞生并非为了让我们思考/(思考意味着视力不好)/而是让我们观看并认同/我没有哲学,就只有感觉……/如果我谈到了自然,并非因为我懂它/而是因为我爱它,至于爱的理由,/就像在爱情中,你根本不明白自己爱的是什么/或者为什么爱,以及爱是什么……/爱就是永恒的纯真,/而唯一的纯真就是不思考……”</p><p class="ql-block"> 太令人惊艳了!这首诗,我无数次读过,每读一遍,心中震惊一次,并不断有新感受。如同此刻,我强烈觉受了天地万物的无可比拟、无与伦比、无法阻挡的强大力量!我对这个世界,乃至寰宇的“存在”,更加感恩并臣服了。</p><p class="ql-block"> 愿一切祥和、自在!</p><p class="ql-block"> 《谒金门•心月》词云:</p><p class="ql-block"> 雷滚起,密云疏泄夏水。挑灯静坐一隅里,漫思舞花蕊。</p><p class="ql-block"> 心月观照升起,珠雨眼前跳坠。天地万物和谐至,感恩臣服喜。</p> <p class="ql-block">9,20250629。【老调新弹•江城梅花引•觉知】</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29,农历乙巳年六月初五,周日,阴天。</p><p class="ql-block"> 转眼进入“夏至”节气第九天了,江南此地进入黄梅季节也有二十多天了,“夏”的味道是越加浓郁了。</p><p class="ql-block"> 昨夜雷雨过后,今日天气阴沉,虽然雨停了,但“雨势”似乎隐在,仍在蓄势待发,至少近期,还会频频下雨。</p><p class="ql-block"> 粘湿,令天气闷热,但气温还不至于高得吓人,也即暑气还不至于浓郁。再过一周,夏季之第五个节气“小暑”来临,那时“黄梅(霉)气”当会式微了,气温亦会高高昂扬了。</p><p class="ql-block"> 故云,凡事有得有失。艳阳高照、骄阳似火时,天气固然没那么潮湿了,可气温会紧紧拥抱人间,拥抱世界,且江南此地的“闷热”感会远超北方,这是此地的特质决定的,润泽和闷热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 一天天过去,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因为太过倏忽,有时难免“不知今夕是何夕”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自然涌上心头的古人的这首诗,恍如打开了时光的另一扇大门,令人有种时空穿越感:“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p><p class="ql-block"> 可见,不仅人要知道外界人事物难,因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请循其本。”;而且,人要知道自己其实亦难;而要清楚觉知内外之“存在”及其状态,可谓难上加难。</p><p class="ql-block"> 此刻,处于“蛰伏”期的我,全身的精气神可谓差强人意,整体处于“坍缩”状态,能量明显缺乏,精气神低迷,说话、走路、干活等都吃力。这些,只是自我觉知的一方面,至于深层原因和疗愈的具体策略办法,其实并非清晰,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重中之重是要休息好,补充营养,放松心态,并假以时日,令能量逐渐充实,重拾生命的盎然活力。</p><p class="ql-block"> 值此“夏至”节气,扑面而来的风更热烈、更强劲了,世界在蓬勃变化,内心在渴望被炽热的流光晒透并饱汲世界的丰盛。</p><p class="ql-block"> 作家赫尔曼•黑塞说得好:“心啊,你曾那样痛地被撕裂/现在,放空去探索有多喜悦,/不必思考,不必知晓,只是呼吸,只是感受。”(《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p><p class="ql-block"> 如同黑塞所叹,我心亦由春入夏了。虽然现在静如处子,但我心仍可动如脱兔,并用灵魂微笑。静静待着,多独自一人,但很自在。</p><p class="ql-block"> 而且,静待中,我的“六根”更敏锐了,并不断有新感悟、新觉知。我坦然、安然接受这个“蛰伏”期。诚如佩索阿诗言:“事物令人惊奇的现实/是我每天的发现。/每件事物都是它自身,/很难向别人解释这使我多么快乐,/多么满足。”</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分明觉知,我的内心完整无缺。</p><p class="ql-block"> 《江城梅花引•觉知》词云:</p><p class="ql-block"> 座前灯方光团。夜胜揽。思系缆。觉受阴云,觉受梅季颜。常常静坐不觉腻,且悟得,六根清,景斑斓。</p><p class="ql-block"> 知人知事知物难。忙中闲。天地宽。觉受觉受梦幻了,越加通贯。夏雨多中,暑气到临关。且任红尘滚滚扰,尽自由,世间花,悠游看。</p> <p class="ql-block">10,20250630。【老调新弹•临江仙•清凉】</p><p class="ql-block"> 今日20250630,农历乙巳年六月初六,周一,阴转多云天。</p><p class="ql-block"> 今日,是2025年第二十七周之第一天,距离2026年还有184天。半年过去了,阳历6月也已至最后一天。</p><p class="ql-block"> 而且,据气象报道,今日江南此地“出梅”了,这是好事,意味着每年都来造访的扰人的湿答答黏糊糊的黄梅雨季终于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5日进入“芒种”节气,此地于6月7日“入梅”,今日(30日)“出梅”,“出梅日”较常年(7月9日)为早。当然,这主要还是气象学意义上的“出梅”。</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向来滋润甚至有点过度滋润的此地,“潮味”可谓是常态至少夏季还会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梅雨的尽头是暑热。据气象预报,今天开始,此地受副高控制,雨带逐步北去,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晴热高温天气,也即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度,本周后期甚至会冲上37度酷暑线,并且持续数日,而且午后局部地区雷阵雨还会常出没。</p><p class="ql-block"> 梅雨收官,持续高温无缝对接。但即便“出梅”了,因为湿气仍重,不会是“爽热”或“干热”,而是“闷热”或“湿热”。在即将莅临的“小暑”“大暑”节气里,当会是“上蒸下蒸”“暑热蒸腾”。此刻,我仿佛已在感同身受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如此,除了具体做好防暑防晒事项外,我还是坚信:心静自然清凉。诚如唐代的栖白在其诗《寄南山景禅师》中所言:“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可见,“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禅心依旧自清凉!</p><p class="ql-block"> 心静,内心便会少躁动散乱,以及面对外境外缘便会少波澜起伏。如此,内心便会有定力、能自控,便能逐步做到“如如不动”,便能安住在善所缘境中,便能在“定”中防非止恶。</p><p class="ql-block"> 此亦如同持戒,并是在修习止观和修空性慧。戒是定慧之基础,而修定发慧又能助人更好持戒。倘有“定”“慧”之力辅助,持戒便有了坚强后盾。同时,也便是在修强“止观”和依正见建立的观照力,这些都是持戒的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 如此,便能以超然态度,透过现象看本质,观照财富、地位、名闻利养等“五欲六尘”,不过是过眼云烟、漂浮影像而已,从而没有力量能够扰动内心,从而心真正能够安住于空性。</p><p class="ql-block"> 值此酷暑来临,愿您心静自然清凉!</p><p class="ql-block"> 《临江仙•清凉》词云:</p><p class="ql-block"> 湿重梅雨逝如水,暑阳气壮英雄。酷热炼人心性空。心静清凉在,迎抱太阳红。</p><p class="ql-block"> 绿城水都运河上,畅流江南夏风。一壶香茗常相逢。娑婆纷繁事,云烟泡影中。</p> <p class="ql-block"> 备注:所配画图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