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故乡的村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出生于1918年秋季,属马,比我大三轮。她出生在大山里的贫苦农家,家中有姊妹六人,一姐四弟。大姨妈生于1916年,比母亲大两岁;大舅生于1919年,比母亲小一岁。大舅出生后,三寸金莲的小脚外婆无力抚养三个连胎孩子,只能将一周多岁的母亲送给四十里外高安圩区的舅姥爷做养女。舅姥爷与舅姥姥无儿无女,母亲便成了他们的唯一女儿。然而,舅姥爷家也很穷,母亲自小便吃尽了苦中苦。母亲21周岁时与比她小两岁的父亲成亲,婚后22年生育六男四女。不知为何,我们六个男孩在苦难中长大成人,而四个女孩却都在幼年夭折。我父母为抚养我们历经诸多苦难,这些在其他作品中已有介绍。现在,主要讲述母亲的娘家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故乡老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姊妹六人中出了两位军官,这是母亲一辈子的荣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舅李应宏,1938年底新四军三支队到我家乡繁昌抗日,司令部设在外婆家邻村中分村。1939年,大舅参加新四军,跟随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屡立战功。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解放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两次负伤。1949年4月20日大兵渡江时,他在后勤保障部队,官至团级。当年10月转业任中共繁昌县委委员、黄浒区委书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舅李应根,1929年出生,1949年4月随渡江先谴部队走了。解放后在部队上了军校,当上了军官,多年后转业到徽州地区当干部,今年96周岁仍健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舅李应文,1937年出生,担任30多年村书记,现已健在。解放后外婆家划为雇农,分到了地主家带走马楼的大瓦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外婆家村庄八分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的养父母在母亲成家后不久相继离世,母亲又回到了亲生母亲的怀抱,从舅姥爷的佘姓改为李姓,从此我们家与外婆家来往密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时候,母亲常带我去外婆家。两个当干部的舅舅虽不住家里,但外婆家在村里影响很大,每逢过年过节,常有人来看望外婆。母亲因娘家几个弟弟出人头地,内心充满自豪与荣耀。茶余饭后,母亲与邻居们闲聊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夸奖娘家弟弟们。那个年代,我们家也沾了舅舅们的光。1963年,我二哥当兵,在部队入党,政审很容易通过。1964年,父亲参加了县贫下中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母亲为养育我们兄弟吃了一辈子的苦,但她娘家几个弟弟让她内心世界充满了幸福与欢乐。1995年1月8日,母亲驾鹤西去,生命定格在77周岁。送葬那天,母亲娘家来了很多人,也许她在去另一个世界的路上看到娘家人,会含笑九泉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写美篇图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