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暑少动心平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泳瑜珈太极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苦瓜果蔬粥汤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规律休眠情绪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夏练三伏百步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避暑胜地好旅游。<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5年小暑时间:7月7日 04:04:43。农历六月十三。</b></p><p class="ql-block"> 小暑时节宜少动多静,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作息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多吃苦瓜等清热祛暑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汤或粥;选择散步、游泳、瑜珈、太极拳、旅游等方式进行运动。</p><p class="ql-block"> 从每年公历的 7 月 7 日或 8 日开始,视太阳到达黄经 105°时为小暑 。从字义上来讲,“暑”即“热”,说明小暑时气候炎热。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进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降雨增多。</p> <b><font color="#ff8a00"><u><i>宜少动多静</i></u></font></b><br>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br><b><i><u><font color="#ff8a00">勿久坐木</font></u></i></b><br>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b><i><u><font color="#ed2308">饮食养生</font></u></i></b><br>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也有人将小暑节气的饮食概括为“三花三叶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也适合冲泡;“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降火;“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西宁被誉为“夏都”,夏季以凉爽著称,因此要适度食用“三花”“三叶”和“三瓜”,以免寒凉伤脾胃。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 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 ,过饥 ,则摄食不足、能源缺乏 ,而致气血不足 ,引起形体倦怠消瘦, 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 ,继发其他病症 ;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 , 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乏病。因此小暑节气的饮食应多注意 , 即中医所谓“夏季暑湿,适宜清补”。饮食方面,宜以清淡、质地爽口、易于消化为主,少吃膏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凉菜要洗干净,并加少量蒜泥、醋,既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又能灭菌解毒。还有绿豆汤、赤小豆汤等,帮助体内散发热量,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炒菜可推荐炒豆芽、炒素豆皮等。 小暑时节运动强度应避免过大,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也可选择游泳、瑜珈、旅游等。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应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br><b><i><u><font color="#167efb">游泳可消暑健身</font></u></i></b><br> 游泳可谓最适合盛夏的一种运动方式。小暑时节游泳不仅可健身,而且可消暑。因为水的导热能力比空气的导热能力大很多倍,游泳时水可帮助身体更快散发热量,因此人会感到凉快、舒适。游泳可防治颈椎、腰椎疾病,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游泳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身体的脊柱由原来的直立状态可以变为水平状态,大大减轻了脊柱的负担,从而有效降低了颈、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同时,水流对脊柱、肌肉和皮肤还可起到“按摩”作用,对防治颈椎、腰椎疾病有一定作用。游泳时不仅能增大呼吸肌的力量,而且能扩大胸部活动的幅度,增大肺的容量,从而增强肺功能。游泳时人体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以供给运动器官更多的营养物质。血液速度的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跳频率加快,收缩强而有力。因此,长期游泳可增强心肌功能。 <b><i><u><font color="#39b54a">练瑜伽可安神养性</font></u></i></b><br> 小暑气候炎热,人容易变得烦躁不安。此时练瑜伽可起到安神养性的作用。瑜伽起源于印度,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术和人体锻炼法,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伽经》中,瑜伽被准确地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练习瑜伽功有助于发挥意念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与调节。在小暑时节练习瑜伽,可以使人保持心境平和,帮助舒缓烦躁情绪。<br><b><i><u><font color="#167efb">情志养生</font></u></i></b><br>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容易烦躁不安,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静”。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气平和,做到“心静自然凉”。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u>中医皮肤养生</u></i></b></p><p class="ql-block">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以辛温祛寒药物,作用于人体。“冬病夏治”不仅有“三伏贴”,比如可以予以普通艾灸,脐灸,灸于相应的穴位,两阳相合,以达祛病保健,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脐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即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专家介绍】</b></p> <p class="ql-block"> 山凯萍,副主任医师,熟练诊治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如痤疮、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等。主要方向为皮肤外科,如色素痣,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等皮肤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p><p class="ql-block"> 咨询电话:0971-7524232</p><p class="ql-block"> 想进一步了解脐灸的温通作用?欢迎来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皮肤科咨询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