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旅游之一 <p class="ql-block">甘南不是指甘肃南部,而是指甘肃省的一个行政区,即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近年来开发出许多著名的旅游景区,形成旅游热点。今年(2025年)6月9日我和老伴闻讯参团前去游玩。</p> <p class="ql-block">游程第一站:麦积山石窟。</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获悉麦积山石窟概况: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区,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峰高142米。此峰因其形状似农家麦垛而得名。此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其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 陈列馆”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各个时代有其各个时代的建筑特色,如北魏前期的特色是魁伟雄建,北魏后期的特色是秀骨清像,西魏时期的特色是俊秀清朗,北周时期的特色是珠圆玉润,隋唐时期的特色是饱满圆润,两宋时期的特色是写实求变等。石窟造像体量大者有十余米高,如第13、98窟的摩崖大佛;体量小者仅有十多厘米高,如窟内壁画上的影塑造像。这些造像形神兼备,有极高审美价值,如第78窟主尊坐佛魁梧强健,第44窟坐佛慈悲宽悯,第133窟和9号龛弟子笑意盈盈,第121窟菩萨与弟子“窃窃私语”,第123窟“童男”“童女”纯真稚嫩等,充分体现麦积山石窟造像浓厚的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 石窟的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 一、宗教价值:麦积山石窟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内容,从壁画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性和佛教故事,这是佛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p><p class="ql-block"> 二、艺术价值:从麦积山石窟各时代的造像中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物等形象。</p><p class="ql-block"> 三、建筑价值:麦积山石窟建在悬崖峭壁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雄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居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孤峰</p> <p class="ql-block">准备登峰浏览石窟。</p> <p class="ql-block">登峰。</p> <p class="ql-block">登峰。</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孤峰高142米,孤峰四周崖面凿满如蜂窝状的窟洞。从峰底到峰顶修成盘旋木制栈道,供人们登峰观看窟洞。</p> <p class="ql-block">栈道。</p> <p class="ql-block">游客沿着栈道逐层观看窟洞。</p> <p class="ql-block">003窟</p> <p class="ql-block">009窟</p> <p class="ql-block">洞窟中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窟洞中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群山。</p> <p class="ql-block">从麦积山高层乌瞰山下景色。</p> <p class="ql-block">介绍麦积山石窟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游程第二站: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地处国道212线的交通要道上,南距 县城35公里,北距岷县县城35公里,西距迭部腊子口70公里。哈达铺位于岷山脚下,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后,到达哈达铺。红军就在这里制定了挥师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决策,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筹建于1978年,1981年10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由7处革命遗址构成:</p><p class="ql-block"> (1)毛泽东、张闻天住过的“义和昌”药铺。</p><p class="ql-block"> (2)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及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p><p class="ql-block"> (3)二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关帝庙”。</p><p class="ql-block"> (4)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张家大院”。</p><p class="ql-block"> (5)原哈达铺“邮政代办所”。</p><p class="ql-block"> (6)哈达铺苏维埃政府。</p><p class="ql-block"> (7)苏维埃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现馆内存有革命文物52件,其中国家一级1件,国家二级8件,国家三级14件。收藏胡耀邦、张震、萧克、杨成武等七位上将和22位中将、77位少将的题词、手迹、墨迹11 6幅。</p><p class="ql-block"> 三个方面军在这里三个月,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这是长征史上绝无仅有的。红军走后,当地党员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革命遗址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革命遗址是继井冈山、延安之后,遗址最大、最全面,保存原貌最完整的革命纪念地。</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是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决策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红军经过爬雪山,过草地,到达哈达铺时已因饥饿劳累,个个瘦瘠不堪。为了迅速恢复体力,总政治部提出“大家要吃得好”的口号。经过休养补给,战士们体力得到了恢复,精神振奋,大大地提高了战斗力。</p><p class="ql-block"> 此后,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发动了“成徽两康战役”,红四方面军在哈达铺地区发动了“岷洮西战役”。两个方面军历时三个月的战斗中,消灭了蒋介石在甘肃南部的有生力量,摧毁国民党在当地的反动统治。根据中央关于建立陕甘川根据地的指示,红军每占领一地,就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全地区(包括岷县)共建立了148个县、乡、村苏维埃政权,开创了陇南革命根据地。同时还扩大了红军队伍,三个方面军在陇南三个月,共有5000多名陇南儿女参加了红军,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参军人数最多的地方。还组建了地方游击队。1938年建立了陇南地下党组织,到1949年解放前夕,陇南地区地下党员已发展到4800多人,占甘肃省地下党员总数近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哈达铺是红军长征北上的里程碑。哈达铺之前,红军提出了北上抗日的目标,但主要任务是突出重围,不被蒋介石消灭。但北上去哪里,一直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根据在哈达铺邮政代办所发现的敌人报纸提供的消息,得知陕北有红军队伍以及根据地,便决定继续北上到陕北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伟大转折。</p> <p class="ql-block">参观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红军门。进了这个门就是当年红军居住过的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红军居住过的这条街长1200多米,街上有382家店铺。</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泽东和张闻天住过“义和昌”药铺。</p> <p class="ql-block">这是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周恩来住过的小院“同善社”。</p> <p class="ql-block">张家大院。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贺龙、任弼时住过的大院。</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这是团以上干部会议的会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邮政代办所。当年就在这里发现刊登陕北有红军队伍和根据地的报纸。</p> <p class="ql-block">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馆里内容展示情景。</p> <p class="ql-block">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介绍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游程第三站: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郊,由官珠沟、鹅嫚沟、雷古山等核心游览区组成,森林覆盖率达75.1%。景区内拥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0多科700多种植物资源。有20余处形态各异的湖泊、10余处瀑布。景区内的鹿仁古寨、阴坪寨、新坪寨等具有特色民俗的村寨保存完好。2003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2014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2022年7月被确定为国家5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官鹅沟景区属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和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海拔1748—4154米。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沟壑纵横交错,“两谷夹一梁”的地貌特征明显,地势由西北向东倾斜。境内高山峻岭,山势陡峭。</p><p class="ql-block"> 雷古山是官鹅沟景区三大游览区之一,也是陇南第一神山,主峰海拔高4145米,古羌人信奉苯教,尊崇凤凰山神, 雷古山也是凤凰山神的祈福之地。</p><p class="ql-block"> 阴平湖周边高山耸峙,古木参天,森林遮天蔽日。因日照时间较短,湖面平如镜面,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团队伙伴在景区进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景区四周是高山峻岭。</p> <p class="ql-block">景区中最美的自然景观是崇山峻岭、高山峡谷、瀑布、湖泊。</p> <p class="ql-block">高山峡谷。</p> <p class="ql-block">瀑布。</p> <p class="ql-block">湖泊。</p> <p class="ql-block">观景栈道在高山峡谷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观景栈道在高山峡谷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行进观景。</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行进观景。</p> <p class="ql-block">介绍官鹅沟景区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游程第四站:腊子口战役遗址。</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战役遗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腊子乡深山峡谷中。</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3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从甘肃省俄界地区出发,继续长征北上。16日,先头部队红4团在前进中击溃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第6团的阻截。当日下午逼近甘肃省南部要隘腊子口。腊子口素称“天险”,口子宽约30米,两边绝壁峭立,中间是腊子沟,沟上有座木桥,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国民党军新编第14师在桥头口山崖上筑有碉堡,以一个营扼守隘口,一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红四团决定以第六连从正面强攻,夺取木桥;第一、第二连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两面夹击,夺占隘口。入夜,攻击开始。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指挥第六连在密集火力掩护下,向桥头猛冲。国民党军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固守桥头堡,第六连几次猛攻均未奏效。17日凌晨,第六连又由15名战士组成3个突击小组轮番突击。此时团长黄开缃率领的第一、第二连,从守军左侧攀上悬崖,迂回到隘口守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守军腹背受击,一部分被歼,其余溃逃。拂晓,红四团占领腊子口,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了通路。</p> <p class="ql-block">进了这个门就是腊子口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腊子口战役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纪念碑,是为纪念1935年红军长征中突破天险腊子口的战役而建。</p> <p class="ql-block">向纪念碑敬礼。</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腊子口战役的光辉战迹和缅怀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2005年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修建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腊子口沟。</p> <p class="ql-block">昔日腊子口沟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昔日腊子沟河。</p> <p class="ql-block">昔日腊子沟河。</p> <p class="ql-block">天险变通途,如今腊子沟已变成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天险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当年战场上国民党军坚固的碉堡。</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碉堡残迹。</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碉堡残迹。</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示意红军攻打腊子口战役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去参观腊子口战役的战场遗址。</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去参观腊子口战役遗迹。</p> <p class="ql-block">沿着栈道去参观腊子口战役遗迹。</p> <p class="ql-block">游程第五站:扎尕那景区。</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扎尕那景区位于甘肃省迭部县西北28公里处,益哇乡的最上部。“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景区中的扎尕那山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扎尕那山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得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p><p class="ql-block"> 景区中有四个被群山环抱的藏族村寨。这四个村寨分别是达日、代巴、东哇、业日,共同组成扎尕那村。扎尕那村海拔3000—3300米,山峰、森林、村落、田园、峡谷、流水、构成美丽的天然立体山水画卷。</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寺庙,叫拉桑寺。该寺始建于1645年,是格鲁派寺院,金顶白墙建筑,现还存有百年转经筒走廊,每日清晨都可聆听得到僧人诵经。</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浓郁的藏族文化闻名,被誉为“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里本是隐秘之境,近年突然横空出世,成为一个旅游热点景区,应该得益于百年前洛克的探索与发现。洛克何许人?洛克是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1924年12月13日,洛克带十几个人从昆明出发,前往甘肃省南部考察阿尼马卿山。1925年6月8日,洛克一行从甘南卓尼县进入迭部县考察,被秘境扎尕那惊呆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生平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这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后来洛克的这一考察故事公布于众,他历尽艰辛的考察成果,成就了今日扎尕那声名远扬。</p><p class="ql-block"> 2012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布“寻找十大非著名山峰”榜单,位于迭部县林业总场益哇林场扎尕那省级森林公园内的扎尕那山榜上有名,位于第四。因此,扎尕那成了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于6月15日旅游回来,6月16日就看见《参考消息》刊登一篇外电报道的有关扎尕那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叫《扎尕那向国际社会展示魅力》。文章说:“旅游业推动甘南藏族自治州乡村振兴。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扎尕那如今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典范。凭借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方文化,中国甘肃的这片地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中外游客前往旅游。”</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我们成了这数百万中外游客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山峰。</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山峰。</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山峰。</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四周群山</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景点。到扎尕那来旅游的游客都必来这里游览。</p> <p class="ql-block">美女媲美美景。</p> <p class="ql-block">仙女滩风光。</p> <p class="ql-block">仙女滩。</p> <p class="ql-block">仙女滩。</p> <p class="ql-block">仙女滩景色。</p> <p class="ql-block">登上仙女滩观赏“仙境”。</p> <p class="ql-block">人们心目中的“仙境”(扎尕那村落风光)。</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村落。</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村落。</p> <p class="ql-block">拉桑寺。</p> <p class="ql-block">介绍扎尕那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介绍扎尕那的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