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学期,我以“我的数字世界”“我爱阅读”“我是游戏大师”等六大主题为核心,开展四年级心理健康教学工作,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趣味活动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一、教学目标与完成情况</p><p class="ql-block"> 围绕六大主题,设定针对性教学目标:在“我的数字世界”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使用边界,培养数字素养与自我保护意识;“我爱阅读”聚焦通过阅读调节情绪、拓展认知,增强共情能力;“我是游戏大师”以游戏为载体,强化团队协作与抗挫折能力;“我是小导游”锻炼表达与社交能力;“小鬼当家”培养生活责任感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越学越有趣”则激发学习内驱力,塑造积极学习心态。</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学期教学,超80%学生能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在“数字世界”中保持理性;90%学生养成通过阅读调节情绪的习惯;在团队游戏、模拟导游等活动中,学生沟通协作能力显著提升,目标达成度良好。</p><p class="ql-block">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p><p class="ql-block"> 1.项目式学习:围绕“我是小导游”“小鬼当家”主题,组织学生分组完成“校园景点设计讲解”“家庭一日规划”等项目,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与问题解决能力。</p><p class="ql-block"> 2.沉浸式体验:结合“我的数字世界”主题,通过情景短剧模拟网络诈骗、沉迷游戏等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网络风险;在“我爱阅读”环节,开展角色扮演读书会,引导学生代入书中角色思考。</p><p class="ql-block"> 3.游戏化教学:以“我是游戏大师”为抓手,设计“密码传递”“搭建高塔”等团队挑战游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理解规则意识与团队精神;利用“知识越学越有趣”主题设计学科知识闯关游戏,缓解学习焦虑。</p><p class="ql-block"> 4.多媒体融合:通过动画视频展示网络安全知识,用音频故事激发阅读兴趣,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旅行攻略与生活技能,增强课堂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三、教学成效与反馈</p><p class="ql-block"> 教学实践有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我的数字世界”主题后,学生主动制定“上网时间计划表”,家长反馈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自律性明显增强;“我爱阅读”活动促使班级形成“漂流书架”,学生通过阅读分享学会理解他人情绪;“我是游戏大师”与“我是小导游”中,内向学生逐渐敢于表达观点,团队凝聚力显著提升;“小鬼当家”实践后,学生开始主动承担家务,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知识越学越有趣”游戏化学习让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学习畏难情绪减少。</p><p class="ql-block"> 通过匿名问卷调研,95%学生表示“课程有趣且实用”,班主任反馈学生课堂参与度、同伴互助意识显著提高,家长也对孩子的成长变化给予高度认可。</p><p class="ql-block"> 四、不足与展望</p><p class="ql-block"> 当前教学仍存在改进空间:部分活动因课时限制,学生实践深度不足,如“小鬼当家”的家庭实践缺乏长期跟踪;跨学科融合不够充分,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更紧密结合;此外,对个别心理需求特殊学生的关注还需加强。未来,我将优化课程设计,增加“长期实践+阶段性复盘”环节,深化主题活动效果;探索与语文、科学等学科联动,开发融合式心理健康课程;同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通过定期访谈与个性化辅导,为每位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心理支持,持续守护学生心灵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