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济南因泉而名,因湖而美。离开趵突泉公园,沿护城河徒步约一公里,我们来到了济南闻名遐迩的大明湖公园。大明湖是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天然湖泊,湖面非常开阔,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湖岸垂柳如烟,亭台倒影成画,故被誉为“泉城明珠”。</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明湖是济南的瑰宝,自然风景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我和老伴漫步湖畔,微风轻拂,碧波荡漾,只见白鹭掠过水面,垂柳拂过湖畔,处处皆是诗意,江南园林的韵味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有人说,大明湖能和西湖、玄武湖媲美,我觉得这里不仅有自然之美,更有文化之魂。每一处景观都将自然与人文完美地融为一体,每一处风景名胜背后都有动人的历史故事,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大明湖畔的“小沧浪”亭的一幅著名楹联,这幅对联“四对三、一对半”,准确地概括了古城济南柳绿荷香、湖山掩映的独特风貌,真可谓千古佳句,经典名联。</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清嘉庆九年七月,时任山东学政的刘凤诰任职期满回京,巡抚铁保邀其游览大明湖,并于小沧浪亭宴请刘凤诰。面对湖光山色,翠柳青荷,刘风诰有感而发,即席吟出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联一出,举座皆惊,拍案叫绝。巡抚铁保闻此佳对,兴奋之余当即挥毫写下此联,并记载:“甲子七月,偕金门学史小集大明湖,金门得句,遂书之以纪一时诗友雅会。”刘凤诰字“丞牧”、号“金门”。此句中的“金门学史”指的就是刘凤诰。</p> <p class="ql-block"> 刘凤诰是乾隆54年的探花,但却是个独龙眼。他才学超群,诗词俱佳,尤善题对。据说,刘风诰当年从江西进京参加殿试,其试卷被主考官列入前十卷呈送皇帝御览。乾隆帝听了殿试读卷官读过试卷,对其才学十分赞赏,便传他面试。当刘凤诰出现在乾隆帝面前时,皇上却怔住了。原来,这位刘凤诰其貌不扬,是个明显的独眼。乾隆皇帝心想,若要取他,这独眼实在难看。若不取他,百官会要笑我以貌取人。于是,乾隆帝沉吟了片刻便对刘凤诰说:“朕要当面考考你,你若果真才学超群,朕定然点中你,你若才学平平,就休怪朕无情了。”“臣遵旨!请陛下命题”,刘凤诰答道。乾隆帝便说:“好!我这里出个上联,你来对上下联。”接着便口中念道:“独眼不能登金榜”。刘凤诰听后心想,你皇上也要以貌取人,他稍一思索,立即对上:“半月依旧照乾坤”。“好!对的贴切,口气不小,我再出一联你对。于是又出一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才华横溢的刘凤诰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一个以“东西南北”四方星宿巧出题,天子天象,气势不凡,一个用“春夏秋冬”四季名花应对,尤其是后面的“探花郎”三字一语双关,令人赞叹。乾隆帝一听,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韵律和谐,不禁龙颜大悦。哈哈大笑地说:“好!朕成全你。”于是,朱笔一点,刘凤诰就被录取为一甲第三名探花。</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刘凤诰于嘉庆六年(1801)担任山东学政,为时三年,后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嘉庆十一年(1806)又迁兵部右侍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幅名联,是刘凤诰留给济南重要的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大明湖美景的赞美,更是对济南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颂扬,它与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联袂成为济南文化的双璧。</p><p class="ql-block"> 据说,刘凤诰在济南期间,繁忙的公务之余写有很多佳作,他以自己对济南的钟爱,写过济南的弯月,济南的城头,济南的迷蒙,济南的梢柳,济南的荷花,济南的扁舟,济南的雨雪风,济南的春秋冬……等。我觉得既然刘探花这么热爱济南,赞颂济南,书写济南,济南若能在大明湖畔为刘凤诰建设一处纪念馆,当是一桩风雅之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关于“四面荷花三面柳”,在济南还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大明湖畔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她每天都会到湖边采摘荷花和柳枝,编织成美丽的花环和柳篮赠送给周围的乡亲。她的美丽和善良感动了天地,于是湖中的荷花和岸边的柳树都变得更加繁茂美丽。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的女子,便将“四面荷花三面柳”刻在了湖畔的石碑上。</p><p class="ql-block"> 这个民间传说不仅丰富了“四面荷花三面柳”这副对联的内涵,更让人们对大明湖充满了向往和神秘感。在大明湖畔,人们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位美丽女子的存在,感受到她带给人们的幸福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济南地处古代齐鲁文化的交汇处,又是南北二京之间的最大城市,历史上过往名士众多。这些人到了济南,无不以游历大明湖,留下诗词名句为风雅趣事。据史料记载,有几位济南知府,本身就是大诗人、大书法家,他们除了自己留下诗词墨宝外,还有意识地邀请名士到大明湖赋诗作对,这使得大明湖不仅以自然景观令人神往,尤以拥有众多历代名人诗词和墨宝碑刻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明湖中央有座古亭,名曰“历下亭”,这里有清代乾隆皇帝游玩大明湖时御笔亲书的大明湖诗碑,以及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济南的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p><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唐天宝四年,杜甫游历齐鲁大地来到济南,齐州司马李之芳便将杜甫来到的消息,告诉了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这个李邕在长安时就杜甫有着极深的交往,他得知杜甫到了济南,便也立即由北海赶到了济南,在历下亭设宴款待杜甫,并邀请了众多济南名士作陪,杜甫有感而发,即席赋诗一首。这就是有名的《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曰:“东藩住皂盖,北渚临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从此,“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两句诗便成为济南人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大明湖景区古迹多,祠堂多。这里北岸有一处园中之园,名曰“铁公祠”,是为纪念忠义不屈的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的长方形祠堂。铁铉,字鼎石,元代回人后裔,曾任山东布政使,因靖难之役,抗击燕王朱棣以保济南城平安,而被朱棣皇帝处以磔刑(凌迟)而亡。</p><p class="ql-block"> “铁公祠”南临湖岸,四周环以曲廊,祠前廊内有历代碑刻八方,既有修祠记事碑,又有对其忠贞铁骨的赞誉。祠内正中是铁铉铜塑像,上悬“浩气长存”匾额,神龛两侧楹联为铁铉手书的“泽广恩波远,麟游瑞应多”。</p>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封大儿子朱标为太子,谁知这朱标没有当皇帝的命,比朱元璋死的还早。朱元璋临死的时候,仍坚持长子长孙的思想,把皇位传位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对于当时声望很高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却视而不见。朱棣很是不忿,认为自己无论是实力还是才气,都比才疏学浅的大侄子强。于是,他以“靖难”为借口起兵北平,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其实就是叔侄之间的夺位之战。</p><p class="ql-block"> 朱棣一路南下,攻城掠地,很快拿下了德州,打到了济南。这时的铁铉是山东布政使,负责粮饷督运。但当时领兵的李景隆败了,济南城内只有盛庸领兵守城。在外地的铁铉闻之,紧急赶回济南,并与盛庸歃血为盟,相约死守。</p> <p class="ql-block"> 铁铉是个人才,熟通经史,在太学时就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期间断案非常厉害,深得朱元璋器重,甚至还亲自赐予“鼎石”的字。朱棣大军虽然来势汹汹,却没有想到铁铉护卫的济南如铁桶一般,而且还经常带兵出城袭扰一下燕王的军队。朱棣一时无法,便对城内喊话要掘开黄河,水淹济南。这时的铁铉,也怕燕王真的掘开黄河,便使出一个诈降的招数。派人到朱棣的大营,说为了不惊扰百姓,要朱棣单骑入城受降。铁铉在城门布了局,朱棣一到大门,一块大铁板落下,谁知,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铁板没落在朱棣身上,偏偏让朱棣跑了。</p> <p class="ql-block"> 朱棣气急败坏,调来了火炮,炮轰城墙。危机时刻,铁铉又出了损招,他命人画了朱元璋的神位挂在城墙上,朱棣一看,这哪还敢打啊!再怎么说,城墙上挂的是亲爹的神位。无奈之中,朱棣转回北平,甚至把刚刚拿下的德州也给丢了。</p><p class="ql-block"> 这下子可把朱允炆高兴坏了,接连封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等职。当朱棣再次出兵南下的时候,虽没敢再来济南,但他绕道东阿、汶上,经沛县、徐州,一路打下了南京,并自立为帝,改年号“永乐”。</p> <p class="ql-block"> 朱棣当了皇帝,转回头来又打到了济南,铁铉虽然奋力抵抗,但终究没能挡住整个大明朝的军队,兵败被俘。燕子龙孙争斗,叔叔赢了,虽然皇帝换了,却还是大明王朝,但被俘的铁铉依然不跪服新皇帝,反而背坐于朝廷之中,辱骂朱棣不止。当了皇帝的朱棣哪能受这个气,下令把铁铉的鼻子和耳朵割下来,还烤熟了让其吃,并问味道如何。没想到铁铉硬生生的回了一句“忠臣孝子之肉怎么不好吃!”气的朱棣下令将其凌迟处死还不解恨,又把他的骨头放在油锅里炸了,并让人抬着铁铉的骨头跪拜自己,结果油锅崩了,死后骨架都不转。</p> <p class="ql-block"> 铁公祠抱柱上的楹联写道:“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其意思大体是以大明湖暗喻,朱元璋的儿子和孙子折腾了半天,不还是大明朝吗?实在是不堪回首!铁铉铁公可是真的铁骨铮铮,只有景清、方孝孺这些忠烈之士堪比了,有一颗光照日月的赤胆忠心。</p><p class="ql-block"> 朱棣和朱允炆叔侄相残,造就了铁公的铁骨铮铮,即使凌迟、油烹,依然不改一臣不事二主之忠贞。靖难之役中,铁铉以一己之力,铁肩护佑济南平安,深得济南市民厚爱,因此铁公祠得以长存大明湖畔!</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大明湖东北岸有一座“南丰祠”和“南丰戏楼”。“南丰祠”是为纪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曾巩而建的祠堂。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有资料显示,曾巩曾任济南知州,任职期间兴修水利,政绩卓越,他主持改造大明湖北水门,为济南留下了宝贵遗产。</p><p class="ql-block"> 南丰戏楼的对面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名曰:雨荷亭。这里四周环廊,东西北三面环水,据说,是乾隆皇帝游览大明湖相遇美丽姑娘夏雨荷的地方。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且有好几个版本,虽然不是正史记载,但却为济南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传,夏雨荷是大明湖畔夏家鱼庄的独生女,其女才貌双全,琴棋书画、女工刺绣无不令人赞叹。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踏入了济南城,大明湖的景色吸引了乾隆的目光,他悠闲地漫步至大明湖南岸的曲水亭街,与夏雨荷邂逅。乾隆被夏雨荷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吸引,两人很快陷入了爱情的漩涡。</p> <p class="ql-block"> 乾隆与夏雨荷在大明湖畔看花咏柳、谈情弹琴、泛舟湖上,整天形影不离,爱的天荒地老。然而,好景不长,乾隆身为帝王,深知国家大事为重,非常无奈的辞别了佳人回了京城。临别时,夏雨荷含泪而笑,为乾隆留下了一首诗:“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表达了两人不要变心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乾隆回到京城后,虽然对夏雨荷思念愈发浓烈,但由于其身份悬殊和宫廷的尔虞我诈,他无法将夏雨荷带入宫中。夏雨荷在济南等待乾隆的归来一直未能如愿。于是,她思念成疾,最终去世,当乾隆再次来到济南时,只看到了夏雨荷留下的一封短信。这段美好的民间故事就这样以令人怅惘的方式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另有一个故事版本说,乾隆皇帝在大明湖畔漫步时,被优美的景色和琴声所吸引,找到了正在弹琴的夏雨荷。乾隆被夏雨荷的才情和美貌所吸引,两人一见钟情,并在大明湖畔的雨荷厅中弹琴互诉衷肠。然而不久,乾隆因国家大事不得不离开济南,留下夏雨荷一人在大明湖畔苦苦等待。然而,当乾隆再次回到济南时,夏雨荷已经选择了归隐,留下了一封短信和无尽的思念。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大明湖畔的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 虽然民间传说中的夏雨荷是虚构的人物,但历史上确实有一位与乾隆皇帝有着深厚情感的纯妃,其生平经历与夏雨荷有些相似,但据史料记载,纯妃出生于江南鱼米之乡而非济南。纯妃为乾隆生育了两儿一女,其中小女儿和嘉公主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被塑造为紫薇的形象。然而,纯妃并非在大明湖畔与乾隆相遇,而是通过选秀进入皇宫的。</p> <p class="ql-block"> 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夏雨荷被塑造为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时邂逅的民间女子。两人在大明湖畔相遇并相爱,留下了“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然而,乾隆皇帝回到京城后,夏雨荷却在大明湖畔独自抚养着他们的女儿紫薇。多年后,紫薇带着母亲的遗愿来到京城寻找乾隆皇帝,从而展开了一段曲折离奇的宫廷故事。</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电视剧中的描绘,夏雨荷都以其才情、美貌和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形象。夏雨荷这个名字和故事已经成为济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说,如今的大明湖畔百花洲历史文化街,有一条小溪叫“雨荷溪”,有一条巷子叫“雨荷巷”,有一个院子叫“雨荷居”,它们都是为纪念夏雨荷和乾隆的爱情故事而命名的。这个浪漫的爱情传说,是济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人们在欣赏大明湖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古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大明湖东岸,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超然楼。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是大明湖景区的地标性建筑,整个建筑看上去典雅大气,蔚为壮观。站在这里的六楼观景平台,俯瞰大明湖秀色,心境随风飘远,超然物外的感觉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明代诗人杨衍嗣有一首《超然楼》诗,“近水亭台草木欣,朱楼百尺汇波濆。窗含东海蓬瀛雨,槛俯南山岱岳云。柳色荷香尊外度,菱歌渔唱座中闻。七桥烟月谁收却,散入明湖已十分。” 这首诗既描绘超然楼及其周围环境的优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宋遂良在《超然楼赋》中写道:“所谓超然者,无求名求利之羁绊,有乐山乐水之胸襟,超然于物而静敛于心也。”</p> <p class="ql-block"> 超然楼缘起于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超然楼最初是元代学士李泂在济南的别墅,坐落于大明湖畔的天心水面亭之后。据说,李泂是一位胸襟开朗的学士,常以李白自比,他先是因济南的湖山花竹之胜景而侨居于此,此后又在大明湖畔建立了名为“超然楼”的别墅。其命名是效仿苏轼修葺的超然台,取“超然物外、性情豁达”之意,体现了楼主的高洁情操与豁达胸怀。据说,当年苏轼的弟弟苏辙为赞颂兄长超然物外的胸怀,将为其修葺的台子取名为“超然台”。李泂在修建大明湖畔的楼阁时,便借用了这个名字,以表达自己对苏轼超然境界的仰慕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的超然楼由“名士”所建,自然也是“名士”雅聚的场所,后来又有“名士”在此地结诗社、著名篇,更有一代代的“名士”在此怀古。从元代的张养浩、虞集等,到明代的汪广洋、杨衍嗣,再到清代的蒲松龄、杜首昌等,无数名士常聚会于此,留下大量文学作品和历史记忆,使这里成为“名士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座凝聚了李泂心血的建筑,修成后却命运多舛,屡遭战火破坏。有资料显示,元末天心水面亭遭受破坏,明代初年得以修复。然而,明崇祯十二年初,清军攻克济南城,超然楼及天心水面亭在战火中损毁,唯独楼后的天心水面亭因置身于水中而幸免于难,自此,超然楼历经了310余年的风霜。到了清代初年,济南的士绅们在原超然楼旧址附近另建了一座水面亭,并配备了楼宇,仍命名为“超然楼”。但不幸的是,清嘉庆年间,这座重建的超然楼及其天心水面亭又再次遭受了破败。直至2008年,济南市政府于2008年为迎接全运会,对大明湖景区进行全面改造,超然楼才得以重建。</p>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超然楼坐落在宽大的汉白玉台基上,上下7层,可以登顶的最高为6层。整个建筑都是采用铜瓦、铜门、铜栏杆,其楹联、牌匾都是掐丝景泰蓝工艺。楼内以壁画以及木雕的形式,展示济南的泉文化、园林文化、以及老济南的民俗文化。2021年,做为江北第一楼的超然楼,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山东蓬莱的蓬莱阁等18座名楼并肩,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楼”。</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超然楼,不仅是观赏泉城美景的绝佳之地,还是一座藏品丰富的宝楼。走进楼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高8米的楹门木雕《泉城揽胜》。这幅木雕是由印尼楠木雕刻而成,所依据的是济南的泉城美景,所以叫《泉城揽胜》。二楼四周的墙壁上嵌刻有“济南八景”,大型铜雕作品“明湖荷花绘”,以及大型画卷“鵲华秋色图”等。这里既有李泂的代表作《过采江诗》石碑拓片,李泂在黄庭坚《松树阁帖》的题拔等珍贵展品,也有《万马奔腾》《龙吐九鲤》等木雕、根雕作品,还有大量的匾额、楹联、以及名家书画作品。每一件都堪称艺术瑰宝,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在大明湖游览,我们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位于南岸的老舍纪念馆。上世纪30年代老舍先生曾两度执教于齐鲁大学,在济南生活达4年多,在此期间,老舍共创作了150多篇(部)著译作品,这其中包括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他在齐鲁大学期间还创作了短篇小说20多篇,其中多篇的故事背景是济南。除了小说之外,他还创作了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情的散文。</p><p class="ql-block"> 老舍先生真可谓济南山水的知音, 他自称“时短情长”,视济南为第二故乡。他笔下的济南是一幅温暖如春的诗意画卷。这座城市如同一位温婉的诗人,用其独特的韵味,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字句间,都弥漫着对济南的深深眷恋与赞美。</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明湖公园,沿着曲水亭街向珍珠泉漫步,我想起刚才在老舍纪念馆看到的他《大明湖之春》中说的一话,济南“泉、池、河、湖,四者俱备,……是北方唯一的水城”,脑海里浮现出趵突泉的汩汨泉水,大明湖的波光粼粼,深感济南的确是一座水城。这里的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历史重量,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文化底蕴。聆听泉水的私语,感受历史的回响,“湖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p><p class="ql-block"> 济南就像一杯香茗,需要慢慢品味,细细感受,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