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深情忆念南三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南三中求学的时光,即便过去了半个世纪,依然那么鲜活明亮,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彼时的南三中,校舍简陋,规模狭小,仅有一栋教学楼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教师宿舍由平房教室改建而成,操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因陋就简,艰苦异常。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学军、学农、学工是所有学校的必修课,南三中更是奋勇当先。学军:军号破晓,队列整齐、口号铿锵;学农:师生们扛锄提刀垦荒开梯整整一月,测量等高、披荆斩棘、种下绿茶;社会调查时:我们入住农家,在田间与灶火旁感悟生活百态;学工时:男同学们在酷热的打铁炉旁挥汗如雨,体会技艺传承之艰;挖电缆沟时,正值寒冬腊月,在没过膝盖的冰水沟里掏挖……艰难困苦,成为我们高中时代最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无庸讳言,当时过多的政治活动耽误了大家的学业,基础知识不牢,导致参加全国恢复高考时的大面积失利。记得我们年级(130余人)里除去一部分同学参军入伍 、各种原因没能参加高考外,当年只有二班韦建中同学考取南京工学院一个本科,拔得头筹;此外一个大学专科,其余有八人考取地、县中专(包括第二年考入);赶鸭子的刘文华发奋图强复读一年后蟾宫折桂考入大学本科,成为佳话。还算好,即便如此,我们年级还是超过了全国首届高考录取率4.73/100的比例,但确实许多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因此而失去了上大中专学校深造的机会;一些该成为“家”或者学者的人竟然为生计奔波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遗憾深深,时代使然!我们依然眷恋南三中,依然热爱南三中,依然感恩南三中!</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开启了梦想的起航;在这里,我们如同雏鹰展翅习练飞翔;在这里,恩师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在这里,我们有着共同的追求与理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三中的“三好”,是刻入我们脑海里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p><p class="ql-block"> 一是那群多才多艺、可亲可敬的恩师们的高大形象!</p><p class="ql-block"> 两位班主任:一班程良泽老师穿着随意、严肃如父、但文艺细胞活跃,教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准则;二班卢玉君老师慈祥似母,温暖关怀、呵护学生。他们皆爱生如子,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 科任老师们更是各具风采,魅力四射。</p><p class="ql-block"> 温文尔雅的语文陶夫子精气神稍差,但古文功底扎实,书法自成一体;风度儒雅、教学有方的化学徐老师,将难记的化学元子量编成生动有趣的“化和价歌”,让同学们至今记忆犹新;俊朗帅气的物理郑老师,深入浅出,把我们带进复杂的物理世界之门;操有一口浓烈的自贡口音、但一上讲台便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数学黄老师;还有知性优雅、漂亮端庄的女徐老师;音色柔美小资情调的音乐敬老师;个子不高训练有素的体育陈老师;激情奔放、演讲颇具煽动力的团干部张老师;还有初中班主任,高中虽没有再教课,但一直对学生都给予真情、温暖和关心的周老师……他们功底扎实,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传道授业。课余时间,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二是校领导以身作则、勤俭办学、对学生关爱有加的作风优良!</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丁济明书记和蔼可亲,作风正派;</p><p class="ql-block"> 校革委副主任魏长述、一路直上至南川县委书记、涪陵地改市后市委副书记、重庆直辖首届市民政局局长,早期就表现出很强的统筹全局的能力与高瞻远瞩的眼光,对学生的政治上进尤为关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影响着学生成长。</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如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如春蚕,用情感的真丝为我们编织成长的华裳。这份师恩,早已镌刻在我们心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是年级同学在艰苦环境下磨练出坚韧不拔、自立自强、好学上进的独特品质!</p><p class="ql-block"> 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与潜移默化下,同学们知识积累、开阔眼界,不少同学德智体全面发展而受益终生。谭兴政同学带着几个同学在教学楼楼梯角创办校报《战地黄花》,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年级中有三位同学被选入歌剧《白毛女》担任主角;轰轰烈烈的挖茶山结束后学校组织一台专门晚会庆祝,节目多是师生自编自演;县内校内的体育竞赛,同学们在赛场上拼实力争金夺银;校内文化知识竞赛,领奖台上常有我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走向天南地北的同学们在各自人生轨道上拼搏跋涉,体现自我人生价值。</p><p class="ql-block"> 二班真就不一般:扛鼎的帅才多,产生了大学教授、市政专家、上市企业老总精英人才。当然一班也不一般, 复合型多元型人才较多。最是除类拔萃的谭兴政同学弃铁饭碗下海创业,拼搏奋进,成为商界奇才、诗坛老将,诗词歌赋俱佳,开创“商品品牌认证”领域先河,填补了国家空白;寿川同学在教育管理、音体美等方面造诣较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他为这次同学会提升层次立下了功劳;还有曹正六、胡洪江等一群同学追求健康高雅的生活方式,几十年坚持自学钻研书法、绘画、舞蹈、柔力球、乐器演奏等,有的已小有名气,有的成为老年大学的骨干人才,有的在市级表演赛里获奖。这次同学会展示墙上悬挂的那几十幅精美的书画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心灵为之震撼!我为同学们坚持几十年锲而不舍苦练的精神赞叹不已,佩服之至!在同学会筹备期间,班上一群同学激情飞扬,提笔成诗,表现出他们的才情与热爱生活的阳光心态!</p><p class="ql-block"> 两个班有一个共同点:行政管理人才较多。在区级层面,在党委、政府部门、乡镇街道、学校等单位都有人挑重担;当然更多的同学在一线摸爬滚打。我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祖国莽莽大森林里的一片片绿叶;波澜壮阔大海里的一颗颗水滴;万里长城上的一块块砖石;祖国和家乡建设都有我们添砖加瓦!我们遵纪守法,爱党爱国爱家乡,无愧为好公民,无愧于母校养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沧海桑田,如今母校几经改扩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旧貌变新颜。校园开阔,楼宇廊桥风格别致,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浓厚。绿树掩映间,圣人孔子塑像、诗词文化墙诉说着历史的传承;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体育场、食堂等设施一应俱全,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时时感受着温馨环境的滋养!更难能可贵的是母校坚守育人初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因材施教,强化艺体特色教育龙头,带动全面质量提升,几年来为清华、央美、人大等名校接连输送出一批批艺体人才,成为“清华招生中学”,市内艺体教育名校,荣誉多多。谁不为母校接连创辉煌,谁不为母校接连上台阶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母校今日之辉煌,离不开历届校领导们代代承传,在马拉松赛道上坚持不懈、永不停息的接力奔跑,攀登高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黉门毓秀,师恩流芳”,南三中勤俭办学、奋发向上,力争上游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南三中恩师们的教诲永远激励着我们。高七五届年级89个学子在毕业五十周年时集结回访、向母校汇报、感恩,祝福母校,给学校领导添了许多麻烦。对此,我们由衷地表示诚挚的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最后,衷心祝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母校南三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再接再厉!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 祝老领导、校领导、老师、同学们幸福安康!身体倍棒!万事顺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06.22.下午四点于南三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