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血溅桃花扇<四十一﹥</p><p class="ql-block">6、泗阳县爱园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陵园原址在现泗阳县爱园镇果园区内,始建于民国33年<1944年>,由中共淮海行政公暑主任李一氓策划、建立和命名,以悼念为抗日救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现址在泗阳县众兴镇,位于爱园路南首,运河泗阳大桥北首。陵区面积126亩,其中水面17亩。建筑面积6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占据淮海地区大部分县城。我淮海区党委、行政公暑和各县民主政府活跃在淮海地区的广大农村,积极展开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斗争。苏北泗沭一带为淮海民主政权的中心地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英勇抗战,给予日伪和汉奸势力的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淮海行政公暑研究决定在现在的泗阳县爱园镇一处山青水秀的土地上建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淮海行政公暑主任李一氓亲自策划,为陵园命名并题写“爱园”二字。同时撰著巛抗日烈士公墓碑志》并作诗文。</p><p class="ql-block">李一氓祭诗如下:</p><p class="ql-block">柳围浓绿一春过,</p><p class="ql-block">爱字题名豪若何。</p><p class="ql-block">漫草壮词留石壁,</p><p class="ql-block">还从淮水逐胡戈。</p><p class="ql-block">万花种就江山阔,</p><p class="ql-block">志士生成旰胆多。</p><p class="ql-block">风雨六塘堤上下,</p><p class="ql-block">八年长于国消磨。</p><p class="ql-block">祭祀当日,时任淮海区泗沭县县长夏如爱,亲自为陵园题序。</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驻扎在徐州的国民党反动派部队大举进攻淮海解放区,爱园烈士陵园遭到严重破坏,建筑成了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1949年年底,原淮泗、泗沭、泗阳三县合并为泗阳县,县政府迁至现泗阳县众兴镇。</p><p class="ql-block">为告慰牺牲烈士英魂,方便解放区各界人士瞻仰先烈,1953年,原“爱园”迁到县政府所在地的众兴镇。行政公暑主任李一氓重新为新陵园题写“爱园”。</p><p class="ql-block">现“爱园”主体建筑“昭忠祠”规模宏伟、庄严肃穆。祠内四壁悬挂着淮海地区各界名人悼念英烈的匾额,这些匾额均是抗战后期建陵时题赠的悼念物。祠内还有原悼念对联32件和建国后泗阳县委、县政府、泗阳各界的悼念对联18副。</p><p class="ql-block">1984年,“昭忠祠”内新设了“泗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陈列馆内用实物、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展示泗阳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业绩。历史资料分为“五四运动至抗日战争前夕”、“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个部分以及“部分烈士传略”。</p><p class="ql-block">烈士墓地位于“爱园”东北角高丘上,四周青松翠柏、遍地绿草茵茵。耸立着高大挺拔的“死难烈士万岁”纪念碑。墓群围墙书有“忠魂园”三字,字体铁画银钩、苍劲有力,令人不禁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墓地东侧安葬着49位烈士遗体。墓前立有大理石石碑,碑上镌刻着烈士姓名、年龄、职务、籍贯、牺牲日期。这些长眠的烈土中,有大革命时期牺牲的中共泗阳县委首任书记孙耀宗、抗战时期牺牲的中共泗沭县委书记郭光裕、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泗阳县总队政治部主任李照东等同志以及在小周圩战斗中牺牲的部分指战员。</p><p class="ql-block">墓地北首是革命烈士骨灰陈列馆,现有36位烈士的骨灰盒和遗像。案前长年香烟凫凫、鲜花盛开,寄托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哀思和无比崇敬。</p><p class="ql-block">墓地前建有烈士碑廊,分立左右。碑廊建筑飞檐翘角、雕刻典朴、古色古香。两廊各树立8块洁白石碑,镌刻着2776名烈士英名。其中大革命时期3名,抗日战争时期536名,解放战争时期1845名。</p><p class="ql-block">这些先烈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生命。浩气长存、永垂不朽!他们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英雄壮举和崇高精神,将激励和鼓舞后人们前仆后继、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伟大祖国而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陵园内有六角形碑亭2座,高有丈余,庄严肃穆、凝重悲壮。亭子四周清溪环绕、碧波荡漾,架有曲桥可通。</p><p class="ql-block">西亭中立有“泗沭抗日烈士公墓志”石碑。碑文为李一氓早期建陵时所撰。碑文中痛斥日寇侵华的滔天罪恶,激发人民抗日斗志,颂扬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烈士的英雄气慨。</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的需要,陵园注入了新的理念,扩大了陵园规模,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达到了280亩。陵园内不但陈列有战争时期的坦克、榴弹炮、高射炮等武器装备,并建有健身房、游乐场等游玩设施,以供人们了解战争的苦难和体验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增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重。</p><p class="ql-block">泗阳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县城,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才贤辈出,有许多优秀的著名人物。如南宋名将刘世勋、明代织花机改革者卢廷兰、明代大书法家林大木、中国近代地理第一人张相文、中国历史上首个数学博士胡明复、物理学家胡刚复、陆军上将韩恢等。这些著名的优秀儿女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把泗阳大地妆扮得更加娇娆美丽、光彩夺目。</p><p class="ql-block">泗阳县的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724.8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6%。粮食产量总体稳定,实现了“十九年连丰”目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6.3%。</p><p class="ql-block">泗阳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民生保障、交通、城镇建设等社会事业都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当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名列第93位。</p><p class="ql-block">泗阳人一直有着中华民族儿女的高尚品格和优秀素质,以勤劳节俭、诚信敬业、家庭观念强著称。待人淳朴、真诚,邻里关系融洽友好,相处得如亲生兄弟姐妹。尤其是泗阳妇女,聪明伶俐、知书达礼,勤劳肯干、不畏艰难,有着传统的贤惠淑良的风范。不仅生得貌美如花、清新秀丽,而且细腻直爽、热情温柔、注重仪表,追求生活质量。泗阳人这些良好的品格与素质,烘托和推动了泗阳文化、文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在淮安市委、市政府和泗阳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智慧、朝气蓬勃的八十万泗阳儿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创新、改善生态的创业精神和发展思路,开拓进取、努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昂首阔步、永往直前。</p><p class="ql-block">泗阳,这苏北文明古地、水上明珠,将会迎来更加富饶美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一一待续</p><p class="ql-block"><本介绍基本属实,仅供参考。末作修改,错误之处,欢迎指正。﹥</p><p class="ql-block">江北小生2025、7、1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