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摄影探索(五)

澳洲摄影伊甸园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观看悉尼歌剧院的造型时,会被其充满现代主义抽象几何形式的的贝壳状形状设计而感动。它的美来自于它“雕塑化的建筑”的独特形式。我们完全不需要惧怕“形式吞噬内容”,艺术不但不会因此走向终结,而是更加纯粹了,因为“形式本身即是艺术”。不必要的内容才会吞噬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博主“文艺复兴球”将艺术创作者分出三个类别和三个阶段:写实、表现、抽象。第一阶段的创作者难以理解第三阶段的创作者。他们之间有“阶段阻隔”。还把写实创作者比作“上山”,把抽象创作者比作“下山”,非常生动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人的审美倾向及他的创作风格,会从具象走入抽象,但很难走回来。人一旦对哲学、对抽象感兴趣,对象征诗、朦胧诗感兴趣,就不太会走回到普通的抒情诗上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表现主义”,这里稍稍解释一下: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思潮,尤其在德国和北欧地区兴盛。它强调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内心感受的表达,而非客观对象的如实描绘。这通常会导致对形象的夸张、变形,甚至怪诞处理。早期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表现主义往往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 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u>Helen Jiang </u></b><u>作品 </u> </p> 这是我初次尝试抽象摄影,以前很羡慕别人的抽象作品,但我无从入手。反观近年来自己拍的旅游照片,觉得索然无味。现在有机会学习抽象摄影,我有一些初级的体会。从具象到抽象是对美学蜕变和提升的过程,前期拍摄要聚焦于对象的一小部分,或只呈现极少元素,制造抽离感和想象空间。 突出线条、色彩、几何形状和纹理,打破传统具象的表达方式,通过数码技术的后期制作,表达出一种更强烈的情感,更有诗意和哲学思维,使得观众有更多的想象空间。(Helen Jiang) <div><br></div><div><br></div><div><u><b><font color="#167efb">李 江</font></b> 作品 </u> </div> 抽象摄影的核心在于通过视觉元素表达摄影师的思想和情感,而并非单纯地记录客观事物。我非常欣赏这么一句话“与其拍摄一个事物,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梦幻”,给读者赋予更多的想象空间。让我们随着意念去玩儿梦幻吧!(李 江) <div><br></div><div><br></div><div><u><b><font color="#167efb">沙 浩 </font></b>作品 </u></div> 我的作品很多都是表现植物与花卉的。在后期处理过程中,我会有意的隐去一些繁杂的画面,甚至留出了些许空白,给人一种未完成的印象。起初当我发现这种现象,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去弥补它时,却发现结果都很不理想。有时未完成本身就是一种完成。我在拍摄中都是具象的反应,在后期处理中用了更多的手段将我偏爱的色彩与情绪融进了画面中。我一直在尝试将具象与抽象揉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沙 浩) <div><br></div><div><br></div><div><u><b><font color="#167efb">王正路</font></b> 作品 </u></div> 我的抽象摄影剥离具象束缚,以光影、线条、色块重构视觉新画卷。(王正路) <div><br></div><div><br></div><div><u><b><font color="#167efb">张仲衡 </font></b>作品 </u></div> 我的抽象摄影实践取景于现实,关注现实中相应的景物,尽可能一次成像,利用光影、线条、纹理、色彩、形状、结构等形式语言,创造出一种脱离常规视觉经验的图像,表达一种内在的情感或观念。讓观者有不同的感受和解读空间。(张仲衡) 霍尔木兹 GBU-57<div><br></div> <u><b><font color="#167efb">陈志光</font></b> 作品 </u> ”绘画感”,是不是一定需要通过绘画来完成?我看不是。我的摄影+后期,有写实和抽象绘画效果,但一般不使用画笔(包括毛刷笔和电脑数码画笔)。<div><br></div><div>纠缠,交错,融合,交响。我不需要柔弱,不需要惯常,而是去寻求满满的张力。</div><div><br>不知道出于什么,我痴迷于直线、直角和尖锐。这是一个谜,我需要很久才能悟出来。不急。—— 有一次我这样感慨。(陈志光)<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u><b><font color="#167efb">叶 华</font></b> 作品 </u></div> 这是一些我透过玻璃瓶用手机拍摄的照片,透过玻璃瓶看早晨的阳光有一种不可明状的感觉。根据自己的喜好,追求用手机近距离拍摄画面。企图达到自己想要的画面效果。(叶 华) <div><br></div><div>(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