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城古镇

茶马丝道

<p class="ql-block">夹江古镇,古名南安镇(乡),别名夹江木城古镇,因唐武德元年(618)曾在此建置南安县得名。</p><p class="ql-block">夹江古镇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西北。场镇位于青衣江右岸,北望迎江乡,东邻南安乡,西接歇马乡和华头镇,西连眉山洪雅县三宝镇。乡镇东西长7.9公里,南北宽5.8公里,全镇辖3个居委会9个居民小组,15个村委会,109个农业生产合作组。</p> <p class="ql-block">木城早在唐朝就已经设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在洪雅县设置犍州,管领南安(治所在今夹江木城镇)、平乡(治所在今县内罗坝镇)二县。这是史书中木城最早的记载。</p><p class="ql-block">公元1644年称帝大顺的张献忠剿四川,野史时载四川平原“流血漂杵,骨山血海”,“千里无烟,空如大漠”,在随后四年间张献忠屠杀川西平原良民的暴行逐渐向丘林地带延伸。向西屠杀了大邑县丛林深处开化寺的两万僧尼,向南杀开了乐山、峨眉、洪雅的通道,就在向西南屠杀的罪恶进程中,又踏平了夹江、土门。当张献忠的部队杀到青衣江边的时候,发现南安(今木城镇)筑木围城、森严壁垒、隔江对持。张献忠的部队围城数月,久攻不下,只得匆匆撤兵。两千多木城的镇民靠他们团结和勇气抵挡住两万余人的部队,在大顺戡乱时期,张献忠的部队始终不得入城。木城的光荣历史就这样被载入史册。</p> <p class="ql-block">木城古院落,坐落于古镇之始,静享青衣江畔的宁静。这座古院落,相传为张姓大户人家所建,因走马转角楼而声名远扬,故又称张家大院。在古代,张姓人家以手工纸为业,从本地收购后经古渡口运至宜宾,再携盐酒等货物返回,利润丰厚。为了进一步发展,他们前往雅安采购木材,历经数年,终于建成了这座占地广阔、房间众多的建筑。</p><p class="ql-block">走马转角楼以其独特的设计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外廊宽敞,与内廊相映成趣,挑檐巧妙支撑,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展现出一种韵律之美。而第二层的外廊则巧妙地悬挑而出,窄窄的廊道仅容一人通过,更增添了几分古朴与雅致。这座建筑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更传达着一种完整与次序的美感。</p><p class="ql-block">绣花楼,这一古时大家闺秀绣花之所,如今静谧地隐匿在偏僻之处。然而,历史上的这里曾是一片繁华。据当地人所述,此地曾是富豪们的居所。这座绣花楼巧妙地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中式雕窗与巴洛克式窗子并存,柱子线脚透露出华西坝的独特韵味。在材料选择上,石灰、竹篾、泥土等传统元素得以保留,共同塑造出这座多元文化交织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三宝镇</p><p class="ql-block">位于洪雅县城东的青衣江畔,距离县城仅9公里,拥有超过2000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曾是嘉定通往西康的重要水码头,昔日船筏繁忙,商贾云集,繁华景象令人难以忘怀。如今,三宝镇已经褪去了昔日的繁华与喧嚣,展现出一种宁静与自然的韵味。</p><p class="ql-block">漫步在三宝镇的沿河老街上,青瓦白墙的建筑风格中隐约可见木质结构的民居,以及国营洪雅县曲酒厂三宝批发部的店招和“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标语。居民们主动介绍老建筑的历史,苍劲的黄葛树遮天蔽日,青衣江河滩的光怪陆离景象令人叹为观止。三宝镇的纯朴与自然让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在三江庙古建群紧闭的铁栏门上,我们发现了一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江庙”的公示牌,以及开放时间和联系人信息。尽管大门紧闭,我们尝试联系联系人却未得到回应。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一位卖鸡的婆婆主动提出帮助我们联系管理人员。看到婆婆向前走了约30米,放下背篼后到左边的巷子里去叫了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告知我们作为民间闲散游客不能参观,因为里面有监控,如果违规放我们进去,“上面”的人可以通过监控发现并追究责任。尽管如此,我们对三宝镇的喜爱并未减少。</p><p class="ql-block">尽管有些遗憾,但三宝镇的自然与宁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2024年6月16日的这次探访中,我们体验到了三宝镇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