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庆生辰,<br>百年红船人,<br>含笑望中华,<br>初心永传承。<br>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往父母健在时,我无论远在北疆大兴安岭,还是在东海宁波港、江南美丽的西子湖畔,每年七一,都会写一封信,祝福我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事造英雄,天地孕精华。父母亲那个年代,那个热血洒疆场的年代,造就了父亲母亲那一代为国牺牲慨而慷的热血青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这一代人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家国天下,有国才有家;天下存亡,匹夫有责。生于乱世,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愤起投身革命,信仰共产主义至死不渝。抗日救国,视死如归;推翻旧社会,当仁不让;建设新中国,责无旁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年自然灾害,为减轻城市负担,母亲动员已在上海工作的弟弟妹妹返乡务农,我的姨母舅舅们至今还是农民,没一个是“公家人”,“吃皇粮”的。那时候,父亲母亲都可以享受干部特殊待遇,当时母亲还是个孕妇,可她和我父亲不但拒领优待,还执意把自己的口粮降低到居民最低标准。国有难,我承担;民忧苦,我同苦,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那一代人的崇高品德。</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风雨骤变的年代里,我那曾经在白色恐怖中担任中共地下党联络站站长,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坐牢的母亲,之前还时常在中小学宣讲这些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的母亲,一夜间满院大字报,“刘**旗下大叛徒”、“走资派”骂声不绝,被揪斗,被关押,被侮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父亲,当年杭城青年才俊,“九·一八”事件后,弃笔从戎,加入陈毅部队,跟着陈老总一直打到上海,是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新闻出版系统四人小组成员之一。几十年在新闻出版界把握方向,为党的政宣工作做出杰出贡献。但是也逃不出那个厄运:被批斗、被靠边、被放逐……十年风云,云开日出,我的父亲母亲重新担负起各自重要的职责,却对那一段历史,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就当是给我们老干部的一次磨炼,给年轻人的一次锻炼”。这就是我可敬可爱的父亲母亲!</p> <p class="ql-block">母亲最后的遗言:“不要抢救,不要浪费国家的钱”。父亲在上海瑞金医院的最后日子里,他看的还是国家大事新闻报道;念的还是出版书籍何去何从;忧的还是残疾人文化生活能否再提高。我泪奔,我两袖清风的父亲母亲,你们留下了满屋书香,你们留下了千古浩气;我们将会一代一代传承你们的血脉精神,传承你们的德行节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母亲,今天是你们的生日,我以一束鲜花,一篇小文致敬浩瀚宇宙天各一方的父亲母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