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许多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如五亭桥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扬州的标志性建筑;二十四桥因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而闻名,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符号。</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独特多样</p> <p class="ql-block">(二)建筑风格独特多样</p> <p class="ql-block">融合南北风格:五亭桥造型上兼具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桥身由十五个桥洞组成,上置五亭,飞檐黄瓦,桥身四翼,是中国古桥建筑史上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体现古典园林特色:园林中的桥与水、山、亭等景观相互融合,如瘦西湖内的桥,与周围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相得益彰,营造出“小桥流水有人家”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现代桥梁造型新颖:如茱萸湾大桥整体设计造型呈曲线弧形,犹如双龙并行;万福大桥是双层设计,具有塔楼式建筑风格,设计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p> <p class="ql-block">(三)艺术观赏性强</p> <p class="ql-block">桥与景的完美结合:扬州的桥常常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五亭桥与瘦西湖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成为瘦西湖景区的标志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四)交通实用性高</p> <p class="ql-block">(五)历史文化名桥</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建筑风格兼具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其为“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瘦西湖景区内,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中,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参数处处与二十四对应。</p> <p class="ql-block">如意桥: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为砖拱结构,宽2.7米,长15米,保存相当完好,桥东的太平码头连接埂子街,西出桥头是南城根的大舞台旧址。</p> <p class="ql-block">(六)城市交通桥梁</p> <p class="ql-block">扬州大桥:又称扬州运河大桥,是扬州主城区连接江都区的重要通道,1959年2月开工,1960年6月建成,后经拓宽改造,成为宽24米、上下行车道分开的高等级公路桥。</p> <p class="ql-block">文昌大桥:西起运河北路,东跨京杭大运河,全长650米,总宽45.6米,主桥跨度126米,是当时市区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市桥梁,也是扬州内河跨度最大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构成的组合型桥梁,连接镇江和扬州,全长35.66公里,是长江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第一座刚柔相济的组合型桥梁。</p> <p class="ql-block">(七)景观特色桥梁</p> <p class="ql-block">茱萸湾大桥:是江广快速路跨京杭大运河大桥,整体设计造型呈曲线弧形,犹如双龙并行,是一座景观桥梁,也是京杭大运河扬州城区段较年轻的一座桥梁。</p> <p class="ql-block">万福大桥:分上下两层,具有塔楼式建筑风格,是扬州新的标志性建筑,北边200米处有万福闸,周边风景优美,已成为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红桥:与冶春园相邻,横跨在护城河上,再现了虹桥飞跨水当中的明清经典景观,是古风爱好者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来自网络、如有不让之处、请原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