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勤俭持家,为人忠厚,乐善好施

Mrs.XXQ

<p class="ql-block">作者:徐先生(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徐广兴(生于1895年农历九月初七----逝世于1960年农历十月初十),享年六十六岁。他是徐家广字辈的排行老大。他是一位勤劳朴实,乐善好施,勤奋耕耘一辈子地道的庄稼人。他一年四季没有闲着的时候,春,夏,秋忙于地里农活。每年过年过了破五,从初六开始往农田里送粪,送粪就得二,三十天,送完粪就开始浇地,紧接着就是春种,夏锄,农田管理一系列活,接着就是秋收了,打场,接着就是秋翻地,直至地封上了,地里的活算告一段落。父亲的农活干得地道,哪样农活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是农活的行家里手。父亲种的庄稼由于及时,肥多,庄稼长得旺盛,秧壮穗大籽粒饱满,所以就高产。到了冬闲,他可不闲着,便拾掇起挑筐,背筐拾肥,他天天鸡不叫就起床去公路上捡粪,捡回一挑子粪回来,吃完早饭,又背起背筐围着营子捡猪狗粪,白天还得经营牲畜。(待续)</p> <p class="ql-block">说父亲勤劳,一辈子不得闲,从未扔了活,就到晚年都六十多岁了,还给生产队当了好几年饲养员,父亲勤快,精心饲养队里的牲畜,还被选为模范饲养员,去赤峰参加过一次饲养员培训会议,社员们都称赞父亲喂养的牲畜毛亮长膘……六零年这年冬天,我同哥哥商量,全家劝父亲,不再让他当饲养员了,好说呆说他算答应不再干了。但,他仍闲不着,就在他临终的前一天,还和往常一样,早晨起早去公路捡回一挑子粪,冬天,那时吃两顿饭,饭后,由于当饲养员,对饲养处有了感情,背上背筐就去了饲养处,在那里有两个生产队食堂大师傅老太太,老太太正在用葫萝卜烀猪食,就拿起一根葫萝卜扔给了父亲,父亲吃了一块葫萝卜后,觉得肚子疼,就赶紧背起背筐往回走,回到家,在炕上疼得来回爬,疼得满头是汗,哥哥找来了中医韩先生,给父亲把把脉,说是二阴症,就开了汤药,立马抓药,熬药,喝下汤药后,啥事不管,父亲还是疼得满炕爬,看实在没办法了,哥哥又去找来会打大烟的人来,那时家里还有大烟,就给父亲打了一针大烟,这回管用了,止住疼了,折腾了三,四个小时,这时让父亲躺在炕上休息,父亲深知病重,看我在跟前,就对我说:“这回完了,交牌子了……我也没给你们留下多少东西,就是那几百块钱,还有这几间房子,记住,你们哥俩分家时,别为了这些骂祖宗就行了……”,我说,爸,你先别说这些了,好好养病吧,我们会听你的话的。,那天,西山中心校校长还来了,要去赤峰开会,到大西营子住,第二天去小蛮子坟坐车去赤峰,我安慰了父亲几句,父亲说,你去送校长去大队吧,明天早点回来……我第二早晨把校长送走了,回到家,哥哥正在外屋熬药,我走进里屋,看见父亲脸朝外躺着,看到我回来了,父亲就说:你回来了,我觉得不合适,快把我扶起来,当我把父亲刚扶起来,父亲就……这一刹那间,父亲就闭上了眼睛,心脏停止了跳动,与世长辞了……哪成想昨晚上父亲的一番话就成了遗嘱,今天早晨的一扶就成了父子永别……父亲为我们不辞辛苦地干了一辈子,且没有享过一天清福,我做儿子的深感内疚惭愧。(待续)</p> <p class="ql-block">说父亲“乐善好施”,当时我家由于父亲勤俭持家,勤劳耕作,克苦度日,家境还是可以,能让全家人都有衣穿,有饭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基本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p><p class="ql-block">说父亲乐善,即是积德行善,那时候大西营有一座庙宇,每年过年之前,都买上白纸把庙宇的窗户糊上新纸,并在家里蒸好馒头,去庙里作为供品,这座庙宇共有三座殿堂,中间是关公殿,是主殿,左边是九神庙殿,右边是药王庙殿,这三座殿堂都得摆上供品(从家里带的馒头),还从家里带上一桶蔴油(约5斤),给各殿堂里的油灯都填上蔴油,点上灯,让庙宇里也亮亮堂堂过新年,新年过完了,待过了破五,就把供品抄了,把这些供品馒头,就留给看庙的老冯头食用,从不带回家的,年年如此。父亲只所以要这样做,目的就是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让平民百姓过上好日子!其它别无所求。</p><p class="ql-block">说父亲好施,村子里有的邻居家里生活有困难,吃不上饭了,就找父亲借口粮,多则几斗,少的几升,父亲从不拒绝,借钱的也有,这些借粮借钱的,有的能还上,有的实在还不上,父亲也不计较,就拉倒啦!村子里的人都说父亲是大善人!博得了众人的称赞!</p> <p class="ql-block">勤俭持家百业兴,</p><p class="ql-block">谦和待人万事顺</p> <p class="ql-block">祖德流芳传万世</p><p class="ql-block">家风懿范颂千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