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老家

晴耕雨读

<h3>也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只要有时间我就总想回老家看看。曾有人说过;“回一次老家,等于是看一次心理医生”。<br></br></h3></br><h3>自从父母去世以后,老家其实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杂草丛生的庭院,到处都是断壁残垣,一片破败景象。即使这样,老家依然在我心底碎碎念念的想。</h3></br>8<h3>只要我有时间就回去除除草,把落在地上的枯枝败叶清理一下。奈何院子里的杂草和构树的生命力就像白居易的诗里的“春风吹又生”一样顽强,无论怎么打理,过不了多久又勃勃生长。</h3></br><h3>一个人收拾累了,就坐在房前的台阶上发呆,冥想。想想以前旧时光,仿佛又闻到了炊烟袅袅的饭棚里飘来的饭香。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梦乡。只有院子里的香椿树还弥漫着久违的醇香。</h3></br><h3>老家的一切早已在铭刻在记忆深处,那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往。</h3></br><h3>每到过年我都要回一次老家,给大门上贴上“福”字,在每间屋子的门口贴上春联,大红的春联一贴,冷清的庭院立马就变的喜庆了,也有了生活的气息 。红色,统一了中国五千年的审美。荒芜的小院里因这一抹红便温暖了整个冬天。这既是传统,更是在宣示这户人家虽不在老家住了,但根还在老家。</h3></br> <h3>老家,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归属。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孩提到弱冠,从弱冠到青葱;从青葱到而立。我人生三分之一的时光在这里度过。在老家生活的剪影就像幻灯片在眼前交替变换。老家的每一个场景都在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灵的港湾。</h3></br> <h3>熙余:(曾用晴耕雨读,葫山樵翁等笔名。),济南市钢城区人,70后一枚。一个在文字里白马春衫慢慢行,在生活中捉襟见肘兀穷年的俗人。摆脱不了柴米油盐,又渴望诗与远方!不负自己,不负岁月,不枉此生,微笑前行。</h3></br><h3>—————————————————</h3></br><h3>免责声明:刊登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o5hW1RAjnWuAmWZ-4C6j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