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与父亲都是党员,余暇时,常与他谈有关信仰的话题。他时常提醒于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根本。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最大的信仰,就是要增强党性,与人为善,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p> <p class="ql-block">回顾父亲走过的道路,活脱脱就是一部由信仰凝成的成长史。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父亲的童年可谓布满坎坷和艰辛,五岁丧母,留下他和三岁的弟弟、一岁的妹妹跟父亲。爷爷无奈之下,将二叔送人,自此父子父女三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爷爷外出给地主扛长工,父亲与姑姑在家打草拾粪,两代人一起走过那段不忍回首的辛酸岁月。好在新中国成立后,土改分田地,读书进学堂,父亲终于迎来了云开雾散的好日子。高小毕业的父亲,因精干敏达,被麻黄山公社选拔为通讯员,此后虽经1961年精减回乡务农,又以出色的人品与能力,被群众公推为生产队长,连选连任十几年。他入了党,处处以身作则,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粉碎“四人帮”后,他又挑起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担任生产队长时,对生产队进出的每一笔账目,他都严把监审关,有时为了一个数据,他都会认真进行核实,直到准确无误,仓库就在我家旁边,他不但不多拿一粒粮食,也要求我们不许踏进仓库半步。他坚持原则,对于那些走后门、拉关系,要求他多通融、行个方便的非分要求,他一概拒之门外,始终以严谨、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1975年公社给麻黄山生产队分配了一个上中专的名额,他力排众议将名额分配给了表现出色的外姓户商建国,而且教给其怎样填表、怎样应对面试,使其如愿以偿。张云对家里比较贫困,快30岁了还没找上对象,父亲把上级分配去石油队当工人的指标给了他。父亲常教导我们,如果一个人老想着自己,利用手中的权利假公济私,怎么能让社员信服呢?</p><p class="ql-block">父亲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谁家有困难他都伸出援手,谁家有纠纷他都上门去调解。在四爷爷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时,他都是解囊相助,送米送面送油,当开春叔结婚没有钱买被面时,他把家里的绸缎被面亲自送了过去。就是上门来讨要饭的,他都不吝施舍给米给面给钱,遇有晚上或刮风下雨下雪还提供食宿。</p> <p class="ql-block">后来,父亲担任了大队支书,一心想着让社员们共同致富。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只要一有空闲,他就隔三差五地往各生产队的田间地头、养殖场跑,帮助大伙解决种植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父亲的带动下,全大队贫困户通过实干加巧干,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瞧着乡亲们都自信满满地奔走在小康路上,父亲那个心里比喝了蜜还甜。1978年10月,父亲作为盐池县的先进代表,参加了自治区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受到了中央代表团的接见和自治区的表彰。</p><p class="ql-block">2005年,盐池县为曾经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而被精简回家的干部职工落实相关政策,由于年代久远,在乡政府能找到父亲的材料已经很少了,我们都给父亲做工作,让他找当时在一起工作的健在领导予以证明,父亲却一笑了之。</p> <p class="ql-block">父亲也是大孝子,在我参军入伍走后不久,爷爷就有病了,特别是病重时,为了伺候爷爷,父亲辞去了大队支书职务,放下一切活计,整天专心守候在爷爷床前,给爷爷翻身、擦身子、喂饭喂水、接屎倒尿,一直到终老。</p><p class="ql-block">父亲是我的继父,我11岁那年,在饥寒交迫的窘境下来到了他的身边,在当时物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父亲以他那博大的胸怀拥抱了我。对我视如己出,对我和他的儿女不分彼此,凡是给他儿女买的东西都有我的份,甚至他的儿女没有的,唯独给我吃偏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谈起这些经历,我多次问父亲,一路走来,支撑你勇毅前行的动力是什么?每次他都会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党员,对党的信仰炽烈如火,它不断激励和鞭策着我,去奋斗和拼搏,才有了今天的我。听完父亲的表白,我对他的敬意更深了一层,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让他牢记党恩,扎根基层,报效家国,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他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