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年前,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以1:4的成绩被AI打败。 曾被视作AI最难攻克的围棋领域,被一举拿下。 在那之后,AI在医疗、工业、交通等各领域全面开花,不断实现技术性突破。与此同时,#读书还有用吗#、#高考还有出路吗#等也成全民热议话题。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其中,有近500万复读大军杀回战场。 换句话说,每3位考生中,就有1人正在经历“二次冲锋”。 而另一边,2025年全国高考于6月23日起陆续放榜。 从公布的分数线看,黑龙江是目前唯一文理科都有降分的省份,其他省份如河北,辽宁,江苏省的分数线基本都是上涨的。尤其历史类考生,恐将面临更大挑战。 一边是数额庞大的考生基数,一边是分数线的逐年升高。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十年寒窗就是一项高风险投资,如今再加上AI的强大冲击,让人不由怀疑,死磕高考真的还有必要吗? </p><p class="ql-block"> AI时代不读书是最大的骗局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高考不是唯一的路,但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 即便身处快速发展的AI时代,这句话的含金量仍在上升。 你听过王心仪这个名字吗? 她是河北枣强镇新村的一个普通女孩,全家仅靠两亩贫瘠土地,和父亲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过活。 和大多数农村女孩一样,衣服穿的是亲戚家不要的旧衣,上学骑的是一辆快散架的自行车。读书之余,还得帮母亲捉虫子喂鸡,帮父亲浇地。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却因读书而变得不普通。 2018年,王心仪以707的高分,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中国语言文学系。 两年后,上大二的王心仪成为北部战区海军的一名大学生士兵。后被分配到海军辽宁舰,成了一名航母操舵兵。 服役期间,她跟随辽宁舰完成10多次演训任务,还亲自操舵并完成了歼-15战机的降落。 她在《感谢贫穷》一文中这样写道:“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p><p class="ql-block">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p><p class="ql-block">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和王心仪一样,中国科学院的黄国平博士,也有着相同的来时路。 出生在四川省贫困山区的他,12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整天酗酒。17岁时父亲和婆婆相继去世。 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黄国平却承受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 因交不起学费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的窘迫,无人依靠的心酸和孤独,无时无刻不在啃噬着他的自尊。 尽管如此,他仍旧坚持:“要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后来,他考上西南大学,成了中国科学院博士,如今还是腾讯的人工智能高级研究员。 原本支离破碎的坎坷路,硬是被他用读书走成了康庄大道。 2021年,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在互联网平台大火。 有人看哭,也有人顿悟:劝普通人不读书,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骗局。 正如作家余秋雨所说:“读书最大的理由,是让人摆脱平庸。” 王心仪经历了贫穷,却也因为贫穷更加坚韧。黄国平历经苦难,却穿过苦难,让其成为自己人生的一曲励志篇章。 好好读书,你也有可能像他们一样,像万千寒门学子那般,跳出命运的桎梏。 反之,将永远被困在命运发出的那副烂牌里,苟活一世。</p><p class="ql-block"> AI复制世界读书创造世界 AI时代,读书最大的理由,是不被替代。 2023年,网剧《三体》热播,剧中“亚洲防御理事会作战中心”的取景地——宁波博物馆,也被带火。 作为剧里的“作战中心”,极有辨识度的独特设计,让人一眼难忘。 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创作者是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奖的得主——王澍。 他说:“在作为一名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 和父母生活在新疆的他,小时常跟着做演员的父亲待在剧团。大人们谈艺术,他就竖着耳朵听。 再大一点儿,识了字,他又时常跟着做图书管理员的母亲,去图书馆读书学习。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王澍却成了一个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人。 长大后,他开始接触设计。和其他人死磕书本不同,他很早便尝试将书本知识融入真正生活。 为弄清建房子到底是怎样的,他不止一次去施工现场和工匠学习,看每一颗钉子怎样敲进去,每一块木头怎么制作成型。 为了解中国建筑历史,他曾一个人背着包,用3个多月的时间,按着沈从文《湘行散记》的路线,走过一个又一个古老村庄。 后来,他将自身对山水画、园林艺术和传统工艺的独特体味,融入到建筑设计中。</p><p class="ql-block">经由他设计的建筑作品,不仅带着中国历史建筑的印记,还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被称为“会呼吸的建筑”。 而这些,正是AI不具备的。 有人说,科技越进步,越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NPC。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说:“真正的危险不是AI比人聪明,而是人变得像AI一样思考。” 而读书,正是保持人类独特性的终极武器。 读书真正的意义,并不单纯是为获得知识,而是追求智慧。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人类智慧之光。</p><p class="ql-block"> AI时代,贬值的不是学历而是那些不会读书的人 2022年,深夜。 曾站在三尺讲台的董宇辉,守在只有寥寥数人的直播间。</p><p class="ql-block">当别的网红在“123上链接”时,他一会儿用双语讲历史文化,一会儿又娓娓述说着些激励鸡汤。 “当你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题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 “当你为未来付出踏踏实实努力的时候,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终将在你生命里出现,这就是学习的美好意义。 这段讲述,至今听来仍让人振奋不已。 伴随董宇辉的走红,人们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开始脱下“孔乙己长衫”,走向直播新赛道。 不止董宇辉,像雷军、董明珠、周鸿祎这样的大企业家,也在借直播红利宣传自己的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抖音TOP100的网红中,8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中央戏剧学院占比最高,纯草根占比只有不到3%。 对此,有人说:十年寒窗苦读,最后做了网红,成了售货员,值得吗? 不得不说,这是世人对读书最大的误解。 真正的读书,不是只会考试的纸上谈兵。而是通过读书和思考,比别人更容易掌握事物的本质,更容易认识和接纳这个世界的新事物。</p><p class="ql-block">正如《人民日报》所说:“读书,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就像电影《逆行人生》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本是一名高级程序员,因裁员不得不去跑外卖谋生。 虽然身处低谷,他却也因此,切身体会到了身处底层的艰辛。最终利用所学,开发出了一款节省时间的软件,为千千万万外卖员带来了福利。 他的经历,完美诠释了“穷不失志,富不癫狂”这八个字的内核。 腹有诗书,亦能野蛮生长,才是新时代读书人该有的姿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贬值的或许不是学历,而是那些把读书高高捧起、又重重摔下的人。</p><p class="ql-block"> ▽ ▽▽ 最后,再回到“AI时代,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这个问题。 在此,借用罗翔教授回答:“那些把读书看作高人一等的人,他们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放纵自己的骄傲。</p><p class="ql-block">他们的知识总量在AI面前,如同有无。</p><p class="ql-block">从这个意义上讲,AI可以取代的,不过是那些骄傲的人。” </p><p class="ql-block"> 老话说,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 AI时代,淘汰的不是读书这件事,而是不懂读书的真正意义的人。 唐僧取经,真经不在西天,而在一路的经历中。 愿所有乘上这艘名为“读书”的航船的莘莘学子,都能带着自己不认命的灵魂,穿过内卷的惊涛骇浪,抵达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