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漫影:埃武拉,葡萄牙

秋水乐鱼

位于葡萄牙中南部的一座古城,被誉为葡萄牙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曾是宗教和文化中心,其西北距里斯本113公里,现为阿伦特霍省的首府和重要城市。 城市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城市由罗马帝国始建于公元3世纪,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长期为罗马军队驻地,后成为罗马统治时期的重要城市,城名里维拉利达斯·茹利奥,罗马后,11世纪前,先后由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统治,其间城市规模开始扩大。 1165年,葡萄牙首个国王唐·阿丰索·恩里克斯将埃武拉从摩尔人手中夺得,成为葡王国的一部分,在王国阿维什统治时期(1385-1580),成为继里斯本之后的第二大重要城市,王室成员居住地之一。 埃武拉素有“博物馆城市”之称,这里集中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从西哥特到摩尔时期以及葡萄牙时期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建筑作品,虽历尽沧桑,但这些文化遗产仍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1986年,埃武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名称为《埃武拉历史中心》 <p class="ql-block"><b>世遗评价</b>:埃武拉这座“博物馆之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公元15世纪,葡萄牙的国王们选择在这里居住,使得埃武拉城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代。埃武拉城与众不同的风格在于城中那些装饰有上光花砖的白色房屋和16世纪至18世纪建造的锻铁阳台。城中的古迹对于巴西的葡萄牙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城所处地势高于周围的平原地带,因为其是以一个山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而成。</p> 虽然埃武拉位于萨杜河上游丘陵谷地,但其本身,是沿一座山丘顶部放射状发展,城市所处地势高于周围的平原地带,埃武拉中心区域有三个环,建筑密集处的外围一周,算一环,外环。 地图拉近,黄色道路的一圈,又是一环,中环,中心是埃武拉大教堂,城市的最高处,中环与中心之间,隐约可看出,再有一绕,内环,这实际上是历史遗留的格局,围绕着城市中心山丘,不同时期而建的三个城防系统护卫着城市。 下图可清楚地看到内环,埃武拉的主要景点就在内环里以及内环外侧部分。<div>从上到下,星号分别是狄安娜神庙、埃武拉大教堂、吉拉尔多广场、九岔路口(右)、格雷萨教堂、人骨教堂</div> 在16世纪就已形成规则的城市,沿山丘顶部放射状发展,各时期的建筑风格雕琢了埃武拉的繁华过去,罗马式、哥特式、、摩尔式,也包括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式,特别是后期的葡萄牙建筑风格,曾在巴伊亚州萨尔多瓦等巴西一些地区产生很大的的影响力。 <b>埃武拉人骨教堂</b><br>前后历时三十年,于1510年建成,正式名或全名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但埃武拉人骨教堂似乎更出名,且也帮助了埃武拉的扬名,是位居埃武拉第一的景观,我们就是直达人骨教堂开始了游览。<br> 这是一座哥特式及曼努埃尔式与巴洛克式各种风格的融合,形成独特风格的建筑,初看并不耀眼,细看很有品味。 教堂正立面引人注目的是拱廊,埃武拉许多建筑中融合哥特式与摩尔风格的经典例子之一。 教堂当时是作为皇族的祈祷堂,廊道内正门上曼努埃尔式拱门上方雕有葡萄牙王徽,十五世纪末,若昂二世掌政权,后曼努埃尔一世继任,所以,左侧的鹈鹕雕塑象征着若昂二世的徽章,而右侧的浑天仪则代表着曼努埃尔一世的徽章。 教堂内中(正)殿,其肋状拱顶是葡萄牙所有哥特式建筑中跨度最大的,但没开放,只是透过旁边的窗户看一眼。 中殿关着,所以,只能从旁边绕进去。 辅助空间,壁画、瓮龛,宗教故事模型,也可感受到建筑中巴洛克装饰的细节。 瓷砖壁画,传统的与现代的,应该都是宗教的。 人骨教堂在西厅,准确地说,是人骨礼拜堂,内部从墙壁到柱子都由人骨叠筑而成,昏黄的灯光打在墙壁上,尽是整齐排列的骨骸和骷髅。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导致埃武拉及周边地区大量人口死亡。此后,15世纪的宗教战争进一步加剧了死亡规模,城市中出现了超过3万具尸体,墓地严重不足。 <div><br></div>于是,就把骨骸在教堂的房间堆放,以解决坟场空间有限的难题,起初,是堆成金字塔状,后因数量过多,通过将人骨嵌入墙壁、柱子甚至天花板,既解决了骸骨无处安置的问题,也成了室内的装饰和点缀品。 据说,圣弗朗西斯科教堂的西厅,是在1511年,由一位半盲修士用约五千具修士与教士的尸骨搭建,形成了特殊的空间,一座骷髅小教堂。 墙壁主要由肢骨镶嵌水泥而成,有肢骨插入墙体或横镶在墙上两种排法,构成几何图形,也有许多颅骨镶嵌在线条的边沿。 厅柱为四方柱体,柱面由肢骨,主要是股骨,横向垒成,柱边用颅骨纵向排列。 人骨教堂更隐含着对死亡的思考,西厅门楼上方,以葡语镌刻着一段文字:“NOS OSSOS QUE AQUI ESTAMOS, PELOS VOSSOS ESPERAMOS。”中文译为:“我们的骨骸在此静待,期盼你的莅临。”话语深刻,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哲学内涵。 人骨教堂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将艺术与死亡结合,引发人们对死亡的思考,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达出对生死的敬畏,同时也彰显了基督教对生命永恒的承诺,引导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救赎与升华。 教堂有二楼,主要是展厅。 各种宗教文物或艺术品的展示。 也有一个室外小平台,下为平台中一些石雕。 平台上,可以远眺埃武拉市景,下为西北向,北是城市高处。 南向与西向,教堂正门朝西。 游览了人骨教堂,从东北向的街道去向其他景点,返身看到的教堂外景。 山丘坡道,青石筑路,一路上行。 侧边的一个路口,一座教堂冒了出来,一座极有特色的石砌教堂。 <b>格雷萨教堂</b><br>谷歌地图上据位置查到的教堂名,此外,没有任何信息,推测,教堂风格曼奴埃尔式,因为,有一些介绍:许多曼奴埃尔式宫殿和修道院(在一些地方用花岗岩修建)的建造时期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br> 教堂大门紧闭,没有进入,且也没有时间进入,虽然教堂前停着许多小车,估计是借地停放,感觉上,教堂是沉寂的。 再一路向上,来到了一座广场。 <b>吉拉尔多广场</b><br>一座南北向狭长的广场,很大,位于埃武拉的心脏地带,是埃武拉的中心广场,已接近山丘顶端位置。<br> 广场的地面,如同葡萄牙里斯本或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巧妙地用岩石铺就出多姿的图案,为广场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魅力。 <b>圣安东尼教堂</b><br>位于吉拉尔多广场喷泉前方,北侧,这座十六世纪的教堂,散发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独特魅力,其历史韵味与广场的现代气息交相辉映。<br> 广场周边,多小街甬道,东侧向上,其他方向向下,下图是向上,去向埃武拉大教堂的道路。 <b>埃武拉大教堂</b><br>位于埃武拉的最高点,是葡萄牙最大中世纪教堂之一,虽然一般的概念将其列为埃武拉的第三位景观点,实际上可认为位居第一,无论是观赏性还是历史意义。<br> 公元5世纪西哥特人统治时期,在此建立了主教座堂,但早期建筑在8世纪摩尔人入侵后被毁。1165年,葡萄牙国王阿丰索一世从摩尔人手中收复埃武拉,下令在原址重建大教堂,工程始于12世纪末,约1184年,持续至14世纪。 当时,葡萄牙正处于十字军运动影响下,大教堂的建造不仅是宗教需求,更是王权与教会联合的纽带,强化了教堂作为政治与宗教中心的地位,1385年,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在埃武拉大教堂加冕,此后多位贵族在此举行宗教仪式。 埃武拉大教堂主体是罗马式与哥特式建筑风格相结合,建造过程中及其后,亦有不同时期的扩建与风格演变,如15世纪后的内部巴洛克式改造,16世纪建造回廊,融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细节。 教堂以灰色花岗岩砌成,敦实的结构如同堡垒,大教堂在历史上曾作为防御工事,抵御过周边势力的侵袭。 正面,一对壮观的不对称钟楼左右加持。 正门门框装点着14世纪雕刻的12使徒造型。 大教堂见证了埃武拉从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从西哥特到摩尔时期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演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大教堂也是大航海时代的见证:15-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远航归来后,常将海外珍宝捐赠给教堂,使其珍宝馆成为大航海时代财富与信仰的缩影。 本身大教堂处于最高处,进入教堂,再沿楼梯登上教堂房顶,可以鸟瞰埃武拉老城风貌,感受这座博物馆之城的魅力。 可以肯定的是,教堂内部是一个很好的观览点,可惜,教堂大门紧闭,且当时不知道教堂背景情况,所以,只是在外围一转,上下有关屋顶上的四图来自网上。 外围一转,可以从不同视角观赏教堂建筑的风貌,许多图片出自此。 当然,教堂占地很大,且部分围墙已被民居围绕,常常会走入民居的胡同里。 是顺时针走,只要按照在岔路向右走的逻辑,就不会迷路,顺便,也可以感受小巷夹弄的风味。 <b>狄安娜神庙</b><br>另有名称是罗马神庙,如谷歌地图上标注就是,虽然也对,但概念太大,标准名称应该是狄安娜神庙,狄安娜是古罗马人供奉的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br> 狄安娜神庙,始建于公元一世纪,不仅是埃武拉历史最悠久的遗迹,也是葡萄牙境内独一无二的古罗马神庙遗存,伊比利亚半岛保存相对最完好的古罗马神庙之一。 神庙只是遗址,高台上,遗存有十四根高达7.68米的花岗岩科林斯柱,历经了1800多年的风雨沧桑,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巍然屹立。 神庙在埃武拉大教堂北面,一个广场上,这个广场并非一开始便是敞开式的公共空间,而是中世纪城堡的内庭。 神庙与教堂之间的建筑,是埃武拉博物馆。 神庙东侧,一座小教堂,福音派圣约翰教堂,旁边与其呈折角的建筑,是埃武拉公共图书馆。教堂面西,应该是巴洛克建筑样式。 神庙的北边部分,是狄安娜花园,花园中心是1908年竖立的巴拉霍纳博士纪念牌。 弗朗西斯科·巴拉霍纳博士,1843-1905,平生为埃武拉的城市建设、文化发展、艺术传承作了很多贡献,如圣布拉斯小教堂等古迹,支持剧院建设,创办《埃武拉新闻报》,成立埃武拉音乐爱好者乐队,捐赠收藏品给埃武拉博物馆,等等。 纪念碑由雕塑家西蒙斯·德·阿尔梅达和建筑师阿尔弗雷多·科斯塔·坎波斯共同创作,从国王到普通民众,都支持促进了纪念碑的落成。 另有一个纪念碑,也是建于1908年,碑文是献给为公共出版业贡献的的巴拉欧纳博士,其人具体不详,但下面铜塑似乎是贵族的纹章。 花园还有其他雕塑,下为喷水池中的表达浪漫主题的雕塑,捕捉了浪漫和迷恋的情感。 花园北面是观景台,可眺望山丘的北坡。 建在山丘上的埃武拉,坡上圈小,坡下圈大,道路呈辐射状,遂特地找到地陪介绍的这个路口,据说有九条通路。 似乎数到了九条,包括大街小巷,图片显示不出,不在现场,意义不大。 从一条主道往下走,街头雕塑的前方是一家四星级酒店。 再往下,是一座教堂,<b>卡尔莫女修道院</b>。 与之对应的,是其前端路右,<b>卡尔莫教堂</b>。 与主道交界的横向道路,多为小街。注意,世遗评价中强调的:装饰有上光花砖的白色房屋和16世纪至18世纪建造的锻铁阳台。 没有具体目标,还有些时间,在地图上看到王宫还稍近,于是就一路找去。王宫在侧下方,不能直接往下,因为下圈大,要绕路。 于是,又来到了人骨教堂侧边的道路。 路的下方,一栋红色建筑,以为是王宫,实际上不是,是巴拉霍纳宫,或许是酒店。 实际上王宫在路右侧的花园里,曼努埃尔一世王宫,但花园树丛茂密,王宫建筑似不起眼,也就略过了。 马路对面一个大广场,广场正在维修,中间一座雕塑,大战亡者纪念碑,没有定词,广义的。 广场后面,一栋建筑,当时,是隐约看到这栋建筑,以为是王宫,遂过马路去向广场,实际不是。<div>同伴在叫,没时间了,赶紧回赶。</div> 回到集合点吉拉尔多广场,没超时,又一起来到了上车点,人骨教堂附近。 晚餐,在埃武拉街上的小餐馆。 饭后,出门看看埃武拉小街小巷夜色,清冷,静谧,这是一座迷人的城市。 (完) <p class="ql-block">北非南欧环游掠影:《南欧漫影》</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orxx77" target="_blank">南欧漫影:辛特拉,葡萄牙</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s1km84" target="_blank">南欧漫影:巴塔利亚修道院,葡萄牙</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ugbts4" target="_blank">南欧漫影:阿尔科巴萨修道院,葡萄牙</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