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郑老师 寿川 原上草</p><p class="ql-block">文字 编辑 原上草</p> 五十年后的母校:天翻地覆慨而慷 <p class="ql-block"> 蜿蜒的龙川江畔,毓秀的大观园地,坐落着自成学府风骨的母校——南川三中。南三中建于上世纪的1958年,1972年开始招收高中,我们系第二届,1973秋季入学,学制两年,总共两个班,130余人。我们读书时国家经济实力所限,学校规模狭小,校舍简陋,教育教学设施奇缺;教师宿舍由早年学生教室改建而成,哪有水电厕所配套一说?十几个学生挤在一屋打地铺睡“猪儿窖”,打饭排队时的长龙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淋得像落汤鸡……艰苦备尝,成为我们学生时代最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图片载自南三中资料】</p> <p class="ql-block"> 今日母校几经扩容提质,凤凰涅槃,可谓蔚为壮观,大气恢宏,成为国家级“最美乡村”大观镇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学校建筑格局别致,气势磅礴,布局科学,校园文化氛围浓郁,现代科技手段与教学必备设施兼容,堪与大学校园比美。从大观场镇老街口步行几分钟,便见一片开阔地上,简洁明了的学校大门门楣上“南川三中” 四个金色大字耀眼夺目,校门上方插着几面红旗,庄重感油然而生,周围绿植茂密,红色花朵点缀,上空蓝天白云,映衬出学校的勃勃生机与无穷魅力!</p><p class="ql-block">【图片载自南三中资料】</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3名学子圆梦清华,60余人步入央美、国美、上戏等顶尖艺术殿堂,118人考入北师大、川大 、重大等"双一流"高校。本科上线人数持续攀升(2024年达251 人),艺术类本科上线率突破85%。清风舞社亮相央视,美术生 "走谷雨,采春茶"写生活动获中国新闻网报道,“三中之声合唱 团”荣膺"重庆市百佳社团"称号。</p><p class="ql-block"> 学校2024年获评"清华大学生源中学 ",连续三年斩获重庆市中小学艺术月活动展示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图片、数据来自南三中】</p> <p class="ql-block"> 如今校园占地107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学 校现有在编教职工295人,在校学生4636人,开设83个教学班(含重庆 八中班12个,初高中艺术兴趣及专业班21个)。学生社团蓬勃 发展(如绘美社、清风舞社、三中之声等),艺术选修生源逾千 人。学校坚持"质量+特色"双轮驱动,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着力构建"纯文化、艺术类、职教类"多元办学格局,通过" 专业+培训+比赛"的艺术培养体系及"走班选课、精准教学"等策 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与文化成绩齐头并进,实现"低进高出、 高进优出"的育人佳绩。</p><p class="ql-block">【图片、数据载自南三中资料】</p> <p class="ql-block"> 南三中连续三年斩获重庆市中小学艺术月活动展示一等奖,屡获南川区文艺汇演团体一等奖及区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p><p class="ql-block">【图片、数据载自南三中资料】</p> <p class="ql-block"> 南三中原党支部书记,高中优秀语文教师郭锡珍为南三中学生李欣、高瑜 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心潮澎湃,一气呵成词作《沁园春·清华您好》,学校精刻石碑立于校园,激励后来学子们奋发向上。全词如下“金凤河畔,堰口坝下,瑞气飘 飘。忆历年佳绩,惊喜多多,创 新发展,奋力赶超,爱岗就业, 励精图治,不遑伯仲比肩高。看 今朝,结美术硕果,独领风骚。 地域生源不济,须负重前行加速跑。为抢占高地,扬长避短,发奋有为,不辞辛劳。蹊径通幽, 方略昭昭,芸芸众生当自豪。俱扬眉,特深情问候: 清华您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郭老师文字功夫自是了得!对学生考进最高学府那种喜不自禁之情溢于言表,寄语后生所表现出的红烛之情,春蚕之意跃然纸上!</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南川三中2021级十八岁成人礼仪式现场,主题为“十八而志 青春启航 梦想翱翔” 。舞台上有击鼓环节,身着正装的发言者传递成长担当,台下学生头戴成人帽,满是青春朝气,仪式饱含对学生迈向成年、逐梦未来的期许与祝福 。</p><p class="ql-block">【图片载自南三中】</p> 母校领导高度重视高七五届校友回归 <p class="ql-block"> 南三中校领导高度重视高75届老校友回归,正值全市初中毕业联考,事务与时间都相当地紧张。但他们见缝插针,对我们年级校友感恩汇报的议程及每个环节予以周到的安排。装饰一新的学校阶梯会议室,背景屏幕上显示“遇见好时光 遇见六月 遇见你”,让校友置身于亲切温馨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余洪校长风华正茂,胸有成竹,他的主持诗情画意,富有感染力,让在场的每一位校友都感受到母校的温暖与深情。</p> <p class="ql-block"> 南川三中党委书记、青年才俊张竞,拨冗全程参加,代表母校领导深情致辞:回首五十载,弹指一挥间。诸位校友自母校扬帆,奔赴四 海八方。在时代的洪流中,你们将理想深植祖国沃土,勇立潮 头,砥砺前行,终成行业翘楚:或于科研沃土深耕细作,或在 商海浪潮乘风破浪,或以创新之志探索无限可能,或以艺术之 美点亮生活心灵。母校为你们深感自豪!……</p><p class="ql-block"> 五秩风雨兼程,学校始终与祖国同向、与时代共振,在育 人征途上奋力奔跑…立足南川, 放眼重庆,深耕艺术特色教育,优化办学模式,昂首阔步迈入" 质量+特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p><p class="ql-block"> (摘自张书记演讲材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张书记的演讲词:有诗意的清新,有骈文的气势,有理论的升华,有实践的总结!多年来三中历届领导在马拉松赛道上坚持不懈,奋力奔跑,成就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 轻舟已过万重山,前路更待开新篇 。张书记信心百倍:“我们将薪火相传 ,筑牢质量根基,擦亮艺术品牌,聚力争取国债项目落地,汇 智创建市级特色高中,助力更多学子圆梦本科,矢志办好人民 满意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他对老校友一片殷殷之情:“亲爱的校友们:一砖一瓦铭刻青春印记,一生一世永系三中深情!母校,是你们梦想起航的港湾。昨日的精彩因你们书写,今日的荣耀因你们增辉”!</p><p class="ql-block"> 张书记饱含深情,衷心地祝福伟大祖国!祝福南三中更加美好的明天!祝福老校友们的晚年幸福!</p><p class="ql-block"> (摘自张书记讲话材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原任南三中校革委副主任,后来一路青云直上南川县委书记、涪陵地改市委副书记、重庆市直辖后第一任民政局长的魏长述老师,在大会上深情回忆他调离南川去涪陵、重庆市部门任职后仍然心系南川,寻找机会为南川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的感人故事。魏书记年过八秩仍精力过人,记忆力超强,执政为民,回报桑梓,如数家珍的历历往事,仿佛就在昨日,学生们佩服之至!</p> <p class="ql-block"> 七五高回校89名同学以虔诚的感恩之心,为母校奉上“黉门毓秀,师恩流芳”之牌匾。</p><p class="ql-block">“黉门”过去专指富家、官家子弟求学的地方,这里喻南川三中;毓秀,指人才济济,借喻盛赞母校育才之功;“师恩流芳” 表达七五高学子对老师谆谆教诲、春风化雨般师恩的永远铭记!张书记高兴地接过这一宝贵赠礼!</p><p class="ql-block"> 牌匾书法笔力遒劲、墨韵灵动,书艺精湛,借笔墨凝萃对母校育人与师恩传承的礼赞。情谊经半世纪沉淀,借书法永恒留存 。</p><p class="ql-block"> 书法出自原川美党委书记、代院长,现全国书画大家杨圭言之手,名家书法对艺体名校,真是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校友周嘉琦同学作汇报发言,情深意浓:南三中学习时光留给我们最深的记忆是艰苦坏境下的艰苦生活,但我们仍然向往南三中,仍然怀念南三中,仍然热爱南三中!因为那里:有一群多才多艺可亲可敬的好老师;那里有作风正派,奉献教育、关爱学生的好领导;那里有一群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全面发展的好同学!</p> <p class="ql-block"> 一班同学谭兴政浓墨重彩歌颂母校写下《南三中赋》,由曹正六同学书法誊写。曹正六同学在南川书法届已有名气,其楷书端雅秀丽,墨法沉稳见功力!老校友们对母校的一往情深,编者深愧笔力不及表达不出啊!</p><p class="ql-block">汇报会现场由曹正六同学代谭兴政敬献给母校。</p> <p class="ql-block"> 胡洪江同学为母校送上书法一幅,内容为书法史上最璀璨那颗明珠王羲之《兰亭集序》!胡洪江同学毕业几十年笔耕不辍,勤奋练习,功力渐长。他的行书洒脱灵动,字势顾盼呼应,慕兰亭笔意可见神韵。</p> <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所限,黄老师及其他同学都没能在汇报感恩会上发表精彩演讲。黄老师在城里同学会现场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尽情分享了他在南川五年(含农场劳动)南三中两年高中教学期间与领导与同事与学生的深厚情谊……时光不长,但那特殊时期结下的情谊却像长江水流,永不干涸…黄老师也记忆力惊人,精力旺盛,让人佩服之至!</p> <p class="ql-block"> 惊喜的场面出现了:主持会议的余校长叫住了准备回座位的胡洪江同学留步 :“你曾经是教过我的老师…”。此情此景,认下自己的老师,其人品也令人佩服!我们七五高的同学有在这里当副校长的,也有在这里三尺讲台上奉献一辈子的教师,现在是我们同学的弟子也当校长了,真给七五高长脸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是师高弟子强?还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抑或都是?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形,都是令人骄傲的!</span></p> <p class="ql-block"> 汇报感恩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 经典回放:2023.09.20:一批校友邀请黄老师故地重游回归南三中拜访,魏书记礼贤下士,到校接见当年老部下——黄蕴魁老师。当时我们同学中只与时任校长的张竞认识,遇张校长在西安学习。然后由他与主持工作的杨书记接洽。那次接待也是余校长主持,满腔热情风度翩翩的杨书记主持了座谈会并设盛宴招待老领导和校友一行。</p> <p class="ql-block"> 学校领导设宴招待远道回归母校的老领导,老教师,老校友。</p> <p class="ql-block"> 母校归来第三天,即6.25日便接到张书记关于南三中2025高考成绩刷新记录的大好消息!持续多年,再传捷报,再上台阶,再创佳绩,实在是难能可贵,可喜可贺!!</p> <p class="ql-block"> 班群里同学们得知这一好消息,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纷纷为母校的荣光激动,振奋!激情难抑写诗发文祝贺!</p> <p class="ql-block">两华祝福:殷昭华 李晓华同学获知母校喜讯发信祝福!</p> 到学生食堂排队打饭回味旧时光 <p class="ql-block"> 筹委会秘书长骆春鬼点子多,出招学生到食堂窗口凭饭票排队打饭,借此重温学生时代的生活情景,以更加珍惜我们当下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重现的只是当年凭饭票,排队这个形式而已,读书那阵学生没有坐凳,排队也是在食堂外面没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当年一角钱一顿的饭菜多是青菜萝卜洋芋成本低的蔬菜,那时每周一次牙祭,只有几片指头大的回锅肉或者粉蒸肉而已。哪有今天自助餐荤素搭配任你挑选。时代发展之快,“当惊世界殊”!</p> <p class="ql-block"> 二班两个优秀校友刘文华(左),罗强(右)。</p> 故园焕彩迎归客 韶华逝水再相逢 <p class="ql-block"> 七七年底恢复全国高考,四散的同学知道信息晚,措手不及,绝大多数同学没有一天复习就进考场;一部分同学参军入伍,结果让很多同学错失到大中专学校深造的机会,两个班一共考上大中专学校总共十人,仅一个本科一个专科。遗憾深深,时代使然!我 们依然眷恋南三中,依然热爱 南三中,依然感恩南三中! 在这里: 我们开启了梦想的起 航;在这里,我们如同雏鹰展 翅习练飞翔;在这里,恩师为 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老面孔重逢,眉眼间藏着青春未改的热忱;兴致勃勃的新校园静立,砖瓦里流淌着岁月沉淀的诗意。昔日的嬉笑怒骂化作眼角笑纹,崭新的楼宇廊檐映照着今日的欢颜。</p><p class="ql-block">时光在此刻重叠,情谊与景致交织成歌,愿这份温暖永远镌刻在记忆深处,让每次回望,都能重拾青春与校园最美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 南川三中高75届一班49名同学,兴高采烈回母校参观,精神焕发在新校园合影!老面孔的情谊,新校园的韵味,水乳交融…值得珍藏!</p> <p class="ql-block"> 南三中七五高二班全体参会人员喜气洋洋、笑逐颜开,与老领导、黄老师、学校领导一起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南三中高七五届全部回校学生集体合影。</p><p class="ql-block"> 一场跨越半世纪的青春回溯💐 88位南川三中高75届同学,在毕业50年后重回母校合影。曾经母校“简陋穷困”,如今已“气势如虹”,岁月改变了校园模样,却没能冲淡同窗情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世纪前,同学们在简陋校园里埋下青春种子;半世纪后,同学们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在崭新校园重聚。这张合影,是旧时光与新面貌的碰撞,是同窗情在岁月里发酵的见证,更是母校变迁、青春不老的生动注脚!✨</p> 写在结尾 <p class="ql-block"> 两个班筹委会同学辛苦五十余天,可谓精心策划,用心运作,尽心服务,真心付出,保证了同学会圆满落幕。为了“记录美好 分享感动”,我用心力制作此美篇,让每个精彩瞬间留下永恒!</p><p class="ql-block"> 这个美篇承载着同学们对母校重逢的深切眷恋,也承载着母校领导们对老校友们的深切关怀。因当日细雨霏霏,参观校园不便,由此我向校领导求取了几张校园新貌照片和数据,以弥补未能尽兴游览的遗憾。另外,因晚饭后赶车催急,二班同学上车,文中照片大多是我们送走魏书记后抢的几张,多系一班同学身影,绝非编者厚此薄彼,特此说明。</p><p class="ql-block"> 这些影像与文字,定格了珍贵时刻,未来随时翻阅,重温母校的温暖与同窗情谊。愿我们珍藏这份独一无二的回忆,也愿同学们情谊长存,身体健康,岁岁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