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罗浮山,被誉为岭南第一名山,苏东坡为此留下佳句:日淡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p><p class="ql-block"> 这是罗浮山景区正门,牌坊上书第七大洞天。</p> <p class="ql-block"> 正门背面的上书第三十四福地。</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道教名山,东晋时期的道教大师葛洪曾在此修炼,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绿如玉的白莲湖,湖水清澈如镜,倒映着岸边的青山绿树。</p> <p class="ql-block"> 满眼的翠绿,一潭湖水静静地荡漾。</p> <p class="ql-block"> 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湖畔树木郁郁葱葱,美得像一幅国画。</p> 漫步罗浮山间,历史与自然的交融让人流连忘返。 白莲湖上的湖心亭。 沿着白莲湖边的林荫道来到了会仙桥,这座青石砌成的单孔石桥,始建于宋代。 石桥板正中刻有“会仙桥”三个红色大字,是台湾著名诗人丘逢甲于清宣统三年所书,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与何仙姑、铁拐李相遇而建此桥以作纪念。 <p class="ql-block"> 白莲湖,面积约有一万平方米,水光潋滟,绿波荡漾,两岸树木葱茏。</p> 罗浮山这个山水绝佳的好地方,有着仙境般的自然风光。 <p class="ql-block"> 边走边体验着天然氧吧带给人的清爽。</p> <p class="ql-block"> 一千六百多年前,道教理论家葛洪隐居于此,每日采药炼丹、著书立说,开创了岭南道教流派,他的多项成果至今仍福泽苍生,比如凉茶和青蒿素。</p> <p class="ql-block"> 鲍姑,出生于官宦兼道教家庭,其父亲鲍靓官至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师承真人阴长生,被道教奉为仙真。他于东晋大兴二年为女儿鲍姑修建广州三元宫,供她修道行医,并将女儿嫁予弟子葛洪,成为道教传承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夫妻后来长期在广东罗浮山、越秀山一带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博罗等地。</p> <p class="ql-block"> 洗药池,是葛洪和鲍姑用来洗涤草药的地方。葛洪晚年隐居于罗浮山近二十年,既炼丹采药,又从事著述,一直到去世都没有离开过罗浮山。</p> 炼丹炉,炉台高耸,雅川丹炉虽已不再炼丹,但仍能感受到当年炉火通红的场景。 过了会仙桥,拾级而上,就到了冲虚古观。 冲虚古观,是葛洪在罗浮山修道炼丹的道坛,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冲虚古观被视为岭南道观的祖庭,与杭州西湖畔的葛岭抱朴道院,其渊源可追溯至共同的祖师爷葛洪。 王灵官殿中的王灵官立像。 三清宝殿,殿内供奉有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灵官道君、太上老君和张道陵、葛洪、许旌阳、萨守坚四位真人。<br> 三清殿内供奉道教三清尊神的坐像。 财神殿,门口处有一座长生井,是葛洪当年炼丹时所用的水源,罗浮山周边的人认为它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所以本地有‘斗米换斗水’的说法。 纯阳宝殿内,供奉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坐像。 游览完冲虚古观后,沿着山路上行,脚下的台阶被苔藓覆盖,湿润的泥土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两旁古树参天,枝叶交错成荫。从冲虚古观的右手上山不远就是朱明洞,相传是葛洪修道成仙之地。</p> 朱明洞排位为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道教认为大洞天内有上天派遣的群仙在此管理,是众仙所居地,道士在大洞天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 <p class="ql-block"> 朱明书院为明代著名的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大儒湛若水所建。湛若水,为朝廷礼部尚书,嘉靖十九年,七十五岁时,旨准其辞官后,曾一度隐居书院,潜攻理学,边设教授徒,进而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该书院宣扬儒家理学的杰出业绩,使得罗浮山更耀眼,名声更响亮。</p> <p class="ql-block"> 从明朱书院往上走大约三百多米,就来到了索道入口,为节省体力选择乘坐索道,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往返票价五十元。二十分钟的旅程让你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上,随着缆车缓缓上升,脚下的景色愈发壮观。</p> <p class="ql-block"> 索道上站的海拔580米,而罗浮山主峰飞云岭的海拔则为1296米,虽然不高,山路弯弯,从索道上站继续前行登山还有近五公里山路,往返需四个小时。</p> 索道上站广场崖壁上,有一个“我们如此热爱罗浮山”的标语,在此打卡留念。 继续上行,山上雾气很重,能否继续登山是个疑问,走一段路再说。 <p class="ql-block"> 继续上行至海拔676米的鹰嘴岩。</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云雾缭绕在山间,为罗浮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仙气,仿佛人间仙境,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山上风很大,温度低,只好穿上外套。</p> 鹰嘴崖,形似鹰嘴,耸立在山脊上的巨石,形似爬在地上的老虎,又像老鹰的嘴,故有人又称为伏虎岩。 <p class="ql-block"> 山顶立一个牌子,海拔676米,在此拍照打卡留念。罗浮山因南来的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交汇,故常年云雾缭绕。此时山上风大还带着毛毛细雨,看不到什么光景,故而放弃继续登顶的打算,从鹰嘴岩下山返回。</p> 下山后来到冲虚道观的右侧,这里为东江纵队纪念馆。 东江纵队纪念馆大门左侧,竖有一组人物雕像,意喻"东江纵队将士,前仆后继、永远向前"。 东江纵队纪念馆正门,由叶选平题字。 1945年春,中共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将东江纵队司令部迁往罗浮山,以建立五岭根据地。 五月底,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及军政干校全部迁到罗浮山。其中,司令部就设在冲虚古观内。 馆内陈列的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文字,生动还原了东江纵队在艰苦岁月中英勇奋战的场景。 东江纵队为抗战胜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战斗系列表。 从抗击日寇的热血战役,到保卫家园的顽强斗争,东江纵队用生命和信仰,在罗浮山这片土地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经历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多人,建立了一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主力部队。 惠州是东江纵队创建、发展、壮大和开展对敌斗争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曾是东江纵队的主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 叶剑英的题词:东江纵队史。 名震华南的东江纵队,当年就驻扎在罗浮山上,领导华南地区广大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 每一个展厅、每一件展品都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抗日救国的峥嵘岁月。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英烈,我们更应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罗浮山脚下有一个如镜般的小湖,湖边用玫瑰花做出的"爱心炬形",湖的后面还有一个小瀑布,宛若仙境。 湖面上升腾起一层薄雾,走在汀步上,四周宛如仙境。 往回走的路上又继续拍了一些照片,白莲湖旁树林翠绿婆娑,湖中倒映着斑驳的树影。 站在湖心亭里,感受着凉爽的清风,非常惬意。 湖面上的锦鲤在自由的游弋。 <p class="ql-block"> 在湖心亭里,向北远远望冲虚古观。</p> 罗浮山,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吸引了无数寻求心灵慰藉的旅人。 到了罗浮山,节奏慢下来,去聆听自然的声音,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我想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 <p class="ql-block"> 罗浮山,恰似一部写满了天地灵韵的鸿篇巨著,每一页都镌刻着自然的瑰丽与人文的深沉,任时光悠悠流转,其风华依旧不减,韵味绵延悠长。</p> <p class="ql-block"> 自秦汉以来,罗浮山号称仙山,自古拥有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岭南第一山、百越群山之祖、粤岳等美誉,被道教尊称为第七大洞天,第三十四福地。</p> <p class="ql-block"> 今天虽然因故未能登顶,留下点遗憾,再见了罗浮山,下次我们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