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骨子里的都城记忆

陕西/紫敏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孟 渭 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国家文物局新评定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于近日公布名单,秦咸阳城咸阳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p><p class="ql-block">秦咸阳城遗址是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前206年,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秦统一六国后秦王朝的都城遗址。该遗址横跨渭河两岸。北岸主要遗存有咸阳宫、兰池宫、望夷宫、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区、王陵等;南岸主要遗存有阿房宫、章台宫、上林苑等。</p><p class="ql-block">秦咸阳宫位于渭水之北,泾水之南,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附近。地势北高南低,最北部作阶梯状陡起,宫殿呈高台建筑风格。布局宏大,构思精巧,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p><p class="ql-block">咸阳宫一直是历代秦王和秦始皇大朝和生活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接见各诸侯国使臣、贵宾,为皇帝祝寿举行盛大国宴,与群臣决定国家大事等。商鞅在这里变法,奠定了统一六国基础;秦灭六国后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金人,陈列于宫前;孟尝君入秦在这里为相;赵高在这里“指鹿为马”。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p><p class="ql-block">秦咸阳宫遗址是秦咸阳城遗址的核心。目前考古发掘一号、二号、三号、五号、六号宫殿遗址,并建成开放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九都八迁的最后一个都城,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王朝的都城。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继位,重用卫国人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彻底的变法改革。自此国力日强,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为了国家安全和进一步变法的需要,在商鞅的主持下,秦选择了战略位置突出,可进、可退、可守的泾渭三角洲地带“城咸阳,筑冀阙” ,并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 “徙都焉”。自后129年,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秦统一六国的军事中心。</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王朝,这里也是秦朝的都城,当时世界上最为华丽和雄壮的一座都城。秦始皇在位37年,咸阳城发展达到了极致。他“迁12万户富豪于咸阳”,使咸阳成为当时世界上超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东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英国学者克莱门斯·乔纳森在《秦始皇》一书中称咸阳曾经是“世界的中心”和“高地”。</p><p class="ql-block">秦咸阳城至少有三个显明特点:一是规模大,以天然屏障为边界。《汉书·地理志》曰:“渭城,故咸阳。”濒临渭水,南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关中平原和逶迤起伏的秦岭;北依原昄,以九嵕山、北仲山、嵯峨山为屏障。</p><p class="ql-block">据《史记·秦始皇本记》引《庙记》的记载基本上划清了秦首都的范围“咸阳北至九峻、甘泉,南至鄠、杜,东至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包括现在的整个关中地区,可见当时的咸阳城规模是何等的宏大。</p><p class="ql-block">自然形成天然屏障,南以秦岭,北以九嵕山为两阙,以黄河为东门,以天水为西门,“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仅从描写秦咸阳宫和阿房宫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它的豪华、博大、巍峨、壮丽的气势。那时候咸阳城的规模,在当时世界大城市建筑中是少有的。</p><p class="ql-block">二是无城廓。我国古代都城一般包括外廓城、皇城和宫城三个部分。秦咸阳城有范围而无轴心,有宫城而无城廓,布局呈散点分布交错型。渭北系宫城,手工业作坊及市肆的集中地,北坂耸立着高大的“冀阙宫庭”建筑群。背依“北陵”,泾水环列,有富丽堂皇的“咸阳宫”和各具特色的“六国宫室”。渭河南是祖庙、苑囿分布区。有供皇室游乐的上林苑和举世闻名的阿房宫。这也是今天秦咸阳城咸阳宫考古遗址公园要展示的范围。</p><p class="ql-block">三是宫殿多。《史记·本纪》记载,秦孝公先修筑了“冀阙宫廷”后,才正式把国都迁到了咸阳。“冀阙宫廷”即为国君主持政务的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宫观二百七十处”。即秦国每灭掉一国,都要在咸阳仿建该国宫殿。</p><p class="ql-block">整个咸阳城宫殿林立,拥有“冀阙”、“咸阳宫” 、“甘泉宫”、“上林苑”以及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等共计270座,加之渭水穿流于宫殿群之间,使秦咸阳城更显恢宏气势。而且各宫殿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直径有80余公里,占地面积3.72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群之一。正如李商隐诗云:“咸阳宫阙郁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p><p class="ql-block">《史记》云: “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汉书》载: “秦起咸阳,西至雍,离宫三百”。诸多典籍文献都记载了咸阳宫殿的规模和盛况。秦始皇时还在渭水南岸修筑新朝宫——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就是想取代渭北的朝宫——“先王之宫廷”,即“咸阳宫”。</p><p class="ql-block">《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据考证阿房宫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堪称世界奇迹。</p><p class="ql-block">正如杜牧《阿房宫赋》的描写:“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秦咸阳都城气势恢弘,宫殿富丽堂皇,在中国古代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秦咸阳城布局沿用夏商周旧制,取天象之说。正如《三辅黄图》曰:“始皇兼天下,都咸阳,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秦朝只存续了15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随之秦朝灭亡。《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自此秦咸阳宫化为灰烬,秦咸阳城夷为废墟。到了汉朝,都迁长安。咸阳成了京畿之地,只留下秦咸阳城咸阳宫遗址。</p><p class="ql-block">“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阿房宫未建成,咸阳宫也被“楚人一炬”,化为“焦土”,从此咸阳这座繁华都市沉积于地下,留给后世无尽的叹息。如今通过考古遗址公园的形式加以保护和利用,使这一光辉灿烂的悠远历史立体式再现,让人们梦回咸阳,沉浸式感受秦时明月。</p><p class="ql-block">秦咸阳城咸阳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题定位为“大秦帝都、一统之地”。围绕核心宫殿区、国家府库、手工业作坊等遗址、遗存,构建系统性保护展示体系,集中展示秦从方国、王国到帝国的重要发展历程以及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成果。</p><p class="ql-block">规划总面积约703公顷(约1万亩),分三期推进建设。重点构建“一核、两廊、三轴、六片区”格局。近期重点实施秦咸阳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目前已建成开放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陕历秦汉馆、大秦文明园、大汉紫道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