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环遊世界: 在冰川与海雾间——阿拉斯加七日邮轮记

Annie(颖)

5月下旬的西雅图,天空湛蓝如洗,微风带着海的气息。我们一行四人登上荷美邮轮,开始一段期待已久的七天航程。船缓缓驶离港口,城市的轮廓渐渐隐入暮色,眼前只剩无尽的海面与远方的雪山。一路向北,我们将驶向壮丽的阿拉斯加,感受冰川与峡湾的雄伟;再向南探访温婉的加拿大维多利亚,品味花园与海港的悠然。接下来,就跟着我的脚步,走进这些岸上的精彩时刻与独特体验。 阿拉斯加是在1867年,美国时任国务卿威廉.西华德向俄罗斯帝国购买的一笔交易。当时,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这片面积巨大的土地,相当于今天约1.2亿美元。这笔交易在美国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人认为这笔交易不值,称其为“西华德的愚蠢”或“西华德的冰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斯加的战略和经济价值逐渐显现,最终在1959年成为美国的第49个州。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朱诺 Juneau——冰川与鲸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邮轮靠岸的那一刻,浓雾笼罩着静谧的朱诺山峦和朦胧的港湾。像一幅水墨画。这里是阿拉斯加的首府,却没有喧嚣的高楼,只有宁静的街道与清冽的空气。这是全美各州首府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实际上,朱诺市的面积超过特拉华州全州面积。但人口只要3万。朱诺所在的狭地本土并没有铁路和公路相连,只能通过飞机或者轮船抵达。</p> <p class="ql-block">邮轮码头。</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巴士前往著名的门登霍尔冰川。门登霍尔冰川是朱诺冰原(Juneau Icefield) 的一部分,以其巨大的冰体和迷人的冰蓝色而闻名。</p> 途中风景<div><br></div> 旅游巴士送我们到达冰川的游客中心的停车场。上下车都在此处。司机说好回程时间,我们就开始自由地徒步往冰川方向走。 巴士上下车处。 一下车就可看到这些指示牌。 虽然下着毛毛细雨,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去冰川的兴奋的心情。 游客中心 <p class="ql-block">可以到游客中心取一本介绍小册子,使用一下洗手间,就开始往下走。</p> 游客中心门外,从高处看冰川全景。 著名的冰蓝色冰川。 外围拍照后,沿着小路深入瀑布旁。 小心熊出没,哈哈。 这里的植物真的特别。 单程约走30-40分钟。热得要脱外套。 漂亮,值得一来。 终于到达了终点。 从冰川出来,回到码头旁的小镇。 红狗酒吧,阿拉斯加最著名的酒吧,据说,连著名的执法者怀亚特厄普也曾在此驻足,并留下了他的手枪。 <p class="ql-block">红狗酒吧热闹而复古,木质吧台闪着温暖的光泽,墙上挂满旧照片和怀旧装饰,洋溢着浓浓的西部风情;酒吧中间有人在低吟浅唱着美国乡村歌曲,大家都喝着色彩缤纷的典型美国鸡尾酒,让人仿佛置身旧时的西部小镇。</p> <p class="ql-block">从酒吧出来,红光满面。</p> 在红狗酒吧里的小卖部,买了小小纪念品给两个儿子。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帝王蟹。可能是游客区,价格并不比加州的便宜,但胜在够新鲜。</p> 在码头上,有缆车可以乘坐到山顶,观看整个市的风光。但由于下雨天,估计云层把城市的风景都掩盖了,我们直接回船上。 <div><br></div><div><br></div> 在船上看着朱诺在晚霞照耀中,有着一种浪漫恬静的感觉。 旁边的另一艘邮轮在晚霞照射中,金光闪闪。 在船上观看日落时,意外地看到彩虹出现。彩虹是那样的美丽动人,从山的这一头跨到那一头,把世界上一切柔和的颜色凝固在天空中,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灿烂夺目。 第二站, 锡特卡(SITKA)——俄罗斯情怀与原住民传说 <div>锡特卡是全美面积最大的城市,人口却只有8000余人,因为它是美国最冷的地区。</div>近千年来,一直有印第安原住民在此生活,他们以捕鱼,狩猎为生,过着与世隔绝,近乎原始的生活。在1799年两俄国人创建了锡特卡市,并于1895年成为俄罗斯在美洲的首府。是阿拉斯加唯一曾被俄罗斯统治的城镇。踏上岸便能感受到独特的文化交融。小城被高耸的雪山与浩瀚的海洋环抱,清新而静谧。 这是著名的圣马可东正教堂(St.Michaels Cathedral, 2)聖馬可東正教大教堂。該教堂始建於1844-48年,1966年遭大火烧毀。现存教堂是根據原教堂重建的。 东正教堂的布置,具有其特色。对于圣堂/圣像/圣坛及其含义,我的知识是贫乏的。只能走马观花。 遇见神父 <p class="ql-block">从教堂出来,就去了最能了解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表。</p> 喜欢博物馆旁边的富有特色的建筑群,弗雷泽大厅。 不远处,就是锡特卡国家历史公园(Sitka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公园里有很多当年由印第安人留下的精雕细琢的图腾木柱,静静矗立,诉说着特林吉特族的历史与神话。 停车场开始往里走,就经过不同的图腾。 公园门口的游客中心。 公园门前的3个图腾。 游客中心里面是图腾的展览厅。 经过展览厅,出来就是进入公园。 树枝是横着生长的,有趣。 如果继续往深处走,有棕熊,黑熊的救助地,可看到熊。往西走,有老鹰救助中心,这个救助中心是全美最大一个,收养了许多白头鹰,可惜我们时间不够,只能往回走。 途径看到印第安河流,河流经过公园,如果是季节,河里会挤满三文鱼。三文鱼在这里产卵,繁衍后代。 如果是涨潮时期,还能看到慵懒漂浮的海獭和栖息在礁石上的秃鹰。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候。 充满俄罗斯风情的舞蹈表演。 市区的游客中心,在这里有接驳巴士回码头。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外面的白头鹰,是锡特卡的标志。</p> 游客中心里面还有个小小的历史博物馆。 排队上车。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这里也有个小码头,可以乘坐小船兜风。可惜下雨,没能成行。</p> <div>回到船上,太阳出来了,上甲板看锡特卡四周风景。</div><div><br></div> 第三站:凯奇坎(Ketchikan)——色彩与雨的港湾<div>  凯奇坎是著名的“雨城”,一年有大约240天都在下雨。也是著名的“世界图腾之都”,保留和复建了大量的图腾柱与氏族屋。<br><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 抵达时天空下着雨,街道在雨水映照下色彩更为鲜艳。岸边一排排彩色木屋依山傍水,像童话世界里的小镇。 下船冒着大雨登上巴士,幸好巴士停在离下船处不远。前往“图腾湾州立历史公园”。 乘坐颇有特色的巴士,前往公园里的萨克斯曼原住民村。并非该地区唯一一个可以观赏图腾柱的地方,但却是唯一一个可以亲眼目睹雕刻师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地方。这座全年开放的公园拥有最多现存的图腾柱,并设有村庄雕刻中心和氏族屋舍,游客可以沉浸在原住民文化的传统和魅力之中。 参观做图腾柱的雕刻中心。 萨克斯曼原住民村,以其丰富的图腾柱而闻名。这个村庄最早于19世纪由特林吉特人(Tlingit)建立,目的是为了建造学校和教堂。鼎盛时期,图腾柱的雕刻从18世纪中期持续到19世纪,这些图腾柱象征着当地文化的财富,并以精美的图案讲述着原住民的故事、传说和土地。萨克斯曼村于1929年正式建制,占地一平方英里,目前居住着约400名居民,其中许多是阿拉斯加原住民。 萨克斯曼原住民村的 海狸氏族之家 (Beaver Clan House),是一座以传统红雪松板材建造的建筑,采用手工凿制的工艺。据介绍,除了其建筑设计外,该设施还展示了由内森·杰克逊、李·华莱士等艺术家创作的精湛的内部和外部雕刻。可惜,当天没有开门。<br> 我们的司机兼导游冒着雨很专业地向我们介绍每条图腾所代表的意义。 这个从俄罗斯购买了阿拉斯加的著名的西华德国务卿,被放在“耻辱柱”上,是被用来纪念历史事件并表达文化视角。这根柱子由特林吉特人竖立,象征着西华德在1869年访问阿拉斯加后未能回赠礼物(夸富宴)。西华德的雕像并非一个尊贵的图腾,而是被雕刻成红色的耳朵和鼻孔,象征着他因未能理解特林吉特习俗而感到羞耻。 “林肯图腾柱”。这实际上是一根骄傲的渡鸦柱,由特林吉特人Gaanax.ádi部落建造,以纪念他们与白人的首次相遇,而非林肯总统的纪念碑。这根柱子雕刻于19世纪80年代,后来在20世纪30年代的民间保育团(CCC)项目中重新雕刻。在特林吉特雕刻师的帮助下,CCC将柱子迁移到了新建的图腾公园。虽然柱子上的人物与林肯相似(因为一张他的照片被用作模特),但柱子背后的特林吉特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他们部落的历史和对土地的所有权。 如今公园里展出的这些图腾柱是19世纪特丽吉特族和海达族部落的文化遗产,许多图腾柱都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为保护原住民文化而雕刻的,尽管它们是阿拉斯加原住民在废弃村庄留下的原始柱子的复制品。但是图腾艺术家尽可能地还原了原来的细致雕刻,鲜艳色彩,保留了当地土著部落的历史和传说,承传了阿拉斯加原住民的文化。 参观当地的图腾遗址,可感受到阿拉斯加原住民的文化底蕴。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海的咸香与松木的清香,清新得令人不禁深呼吸。 左边的小房子,是纪念品小卖部。 <p class="ql-block">商店里面,还很贴心的提供免费的热咖啡。外面天气有点冷,又下着雨,喝杯热咖啡,从内到外都温暖起来。</p> 随后我们去了“希腊街”,一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老街,这里曾是希腊渔民和移民的聚居区。 这里保留着许多传统木屋和彩色建筑,街道狭窄而曲折,散发着浓厚的海港小镇风情,漫步在这沿着小溪蜿蜒木板路,是感受凯奇坎多元文化和历史故事的好去处。 <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这条“希腊街”,也被称为昔日红灯区,是因为过去这里曾集中有酒吧、舞厅和娱乐场所,有超过20家妓院。夜生活丰富,吸引了大量水手和矿工,因此成为凯奇坎的社交和娱乐中心,也因而有“红灯区”的称号</p> 每年7-9月,希腊街旁的小溪里,常常能看到鲑鱼逆流而上的壮观景象。这是一种鲑鱼的自然洄游行为,鲑鱼会从海洋游回它们出生的淡水河流产卵。 每到鲑鱼洄游季节,鲑鱼会逆流而上,克服急流和障碍,奋力跳跃瀑布和岩石,回到希腊街附近的小溪中繁殖。这种逆流而上的过程非常艰难,也很壮观。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没能亲眼见证这段生命奇迹,感受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韧性。 阿拉斯加的鲑鱼主要有五种:<div>帝王鲑(King Salmon)<br>肉质油脂丰富,口感柔嫩细腻,味道浓郁,是鲑鱼中最豪华的一种,适合生食或烤制。<br><br>银鲑(Coho Salmon)<br>肉质稍紧实,油脂适中,味道鲜美带点甜味,口感平衡,是很受欢迎的餐桌选择。<br><br>粉红鲑(Pink Salmon)<br>体型较小,肉质较轻,味道清淡,脂肪含量较低,常用于罐头或烟熏制品。<br><br>狗鲑(Chum Salmon)<br>肉质较粗,脂肪含量较低,味道比较清淡,常用于制作鲑鱼籽(鱼子酱)和腌制。<br><br>红鲑(Sockeye Salmon)<br>肉色鲜红,肉质紧实且富有弹性,味道鲜美浓郁,适合烧烤和煎制。<br><br>总体来说,帝王鲑和红鲑油脂较多味道浓郁,适合喜欢口感丰富的人;粉红鲑和狗鲑则更清淡,适合做加工产品。</div><div>这五种鲑鱼都是阿拉斯加非常重要且著名的鲑鱼种类,各自都有独特的体型、颜色和洄游习性。<br></div> 离开小溪,步行回码头的路上 码头前当地特产的礼品店琳琅满目。 各种标本栩栩如生。 手工打造的工艺品匠心独运。 邮轮码头。 <p class="ql-block">回到游轮上,手捧热茶,喝碗热汤,目送着凯奇坎在海雾中渐行渐远。</p> 第四站:加拿大维多利亚——花园与海港的浪漫夜色 邮轮在傍晚时分驶入维多利亚港,远处的城市越来越近,海面波光粼粼,为上岸而不用穿雨衣竟然有点兴奋。 维多利亚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首府。在温哥华建埠以前,维多利亚是加西的重要港口。后来温哥华工商发展迅速,维多利亚的地位尽失,被温哥华所取代。 下船后,大家都想赶在天黑前抵达省议会大厦所在的市中心。接驳巴士排长队。 出租车也是排长龙。 步行不到30分钟就可到达,我们选择快马加鞭地步行。 途中的渔人码头。 名不虚传的“花园之城”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的省议会大厦是一座维多利亚式建筑,位于维多利亚市中心,毗邻维多利亚内港。它由英国建筑师弗朗西斯·拉登贝利设计,于1893年开始建造,1897年10月竣工。这座大厦融合了维多利亚风格、罗马式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元素。</p> 省议会大厦如同一位静坐海湾边的贵族,灰白的石墙历经岁月洗礼,铜绿的圆顶在蓝天映衬下闪耀着古典的魅力。圆顶顶部矗立着镀金的乔治·温哥华船长雕像,成为整个城市港湾的视觉焦点。 <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雕像-是纪念伊丽莎白二世作为加拿大的国家元首及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历史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战士雕像- 纪念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后续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加拿大军人。</p> <p class="ql-block">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的金禧庆典,建筑外立面于1897年首次安装灯饰。如今每晚从日落到凌晨1点都会点亮上千盏灯,光影辉映下的议会大厦成为维多利亚港最美的夜景之一。</p> 费尔蒙帝后酒店,加拿大最古老,最著名的酒店之一。 港口沿岸有宽阔的人行道,街头艺人表演、小摊贩、咖啡馆和餐厅林立,氛围轻松热闹。 维多利亚内港,位于维多利亚市的市中心,是城市的心脏地带。港口历史悠久,从原住民居住时期就开始使用。 夜幕降临,晚霞映照着港口,仿佛进入了一个活的油画世界。 <p class="ql-block">天地之间只剩晚风、余晖和马蹄声。</p> <p class="ql-block">黑色游轮在夜色中如同一头沉睡的鲸,灯光点缀其身,静候启程。</p> <p class="ql-block">清晨,邮轮缓缓驶回西雅图港。回望这七天的旅程,我带回的不只是照片和纪念品,更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对文化的好奇,以及在海风中沉淀下来的那份平静。阿拉斯加的壮美与维多利亚的温柔,在记忆中交织成一段独一无二的航海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