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纯真岁月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寝室里的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两校合併之后,我们班女生共有十九人。其中王玉民、代玉绮、于坤、王秀英年长几岁,盛嘉扬则是女生中年纪最小的,其余的大多年龄相仿。</p> <p class="ql-block">图1:左起:于坤、王玉民、代玉绮</p> <p class="ql-block">图2:我们班最小的女生盛嘉扬</p> <p class="ql-block"> 中午与晚睡前半小时,是我们最热闹的时候。当时我们寝室的楼板非常干净,我们常光着脚在上面跳“芭蕾舞”和各种自创的舞蹈。不知谁兴起的,大家一度热衷起“三角倒立”“弯腰”“拿大顶”來,几乎所有女生都能轻松完成。初小以后,我们的寝室虽换了两次,但寝室始终是我们最快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图3:玩手倒立</p> <p class="ql-block"> 1954年,袁雪芬与范瑞娟联袂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如一声春雷,在全国范围内激起热烈的回响。没想到的是,我们班里的代玉绮竟也能唱。她来自浙江绍兴,因年长些,我们平时都叫她“老代”。那段日子,我们常围坐在寝室楼板上听她唱。她那细腻柔婉的曲调让我们为之入迷。她告诉我们,越剧原是她家乡绍兴的小调,当地人几乎都能哼几句。看着她拿着本子一段段唱下去,大家羡慕极了,纷纷跟着她学起来。不久,班上女同学也差不多都能唱上一两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唱段了,不过大多也只是当歌来唱,越剧的韵味远不及代玉绮。</p> <p class="ql-block">图4:五十年代,越剧《梁山佰与祝英台》宣传画</p> <p class="ql-block">图5:学唱《梁山佰与祝英台》中“我家有个小九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舞台上的精彩绽放</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女生中有不少拔尖人才。记得当时黎小英和陈鲁生被选入重庆市少年宫舞蹈队,陈鲁生是当时重庆市副市长陈筹的女儿。她齐耳短发,眼睛不大,眼皮略有点厚,但身材非常不错,在同龄人中个头算高的。高原等人则被选入少年宫合唱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6:陈鲁生和高原</p> <p class="ql-block">图7:漂亮的黎小英</p> <p class="ql-block"> 有次他们从少年宫带了一个舞蹈脚本“拔萝卜”回来,我们班的女生马上开始研究这个脚本并开始排练,“拔萝卜”舞蹈需要8个人,我和雷咏雪也参加了这次的演出。这是个很欢快的舞蹈。表演大萝卜的是钱小英,她天生一对很美丽的大眼睛,那时她声音极美,很善长表演,她曾主演我校“寒号鸟”剧中的主角寒号鸟,寒号鸟冬天里那凄凄楚楚的歌声和表演,让她唱得委婉动听,演得活灵活现。这次让她演大萝卜,是因为演员的整个身体要被大萝卜罩住,只留个脑袋在外边,因此眼睛的表情很重要,她的眼睛大而亮,且“会说话”,所以由她扮演大萝卜显然最合适;表演小姑娘的是高原,当时的高原长得小巧玲珑,脸圆圆地,很可爱,我们其他人都表演的是小姑娘的小伙伴。这个舞蹈我们排练好以后,黄老师和刘贵长老师又来给我们做了指导和配了音乐,在学校的演出非常成功。后来在“八.一”建军节时,我们这个舞蹈被学校推选到少年宫作为市里慰问解放军的演出节目,记得演出那天晚上,我们的节目演完后,我和雷咏雪把腰上的红绸带取下来当围巾披在脖子上,站在台下和解放军一起观看其他节目。在月光的照耀下,我看着身边的雷咏雪,她正睁着那双大大的眼睛看着节目,眼睛亮亮的,齐耳的头发,红红的脸,紧闭的擦了口红的嘴显得很小,不知道怎么的,我觉得她当时显得特别的美.....,朦胧中感觉我们好象已经长成了大姑娘。</p> <p class="ql-block">图8:午蹈:拨萝卜</p> <p class="ql-block">图9:雷咏雪(原名王凯渝,是川东地下党负责人王璞烈士和左绍英烈士之女</p> <p class="ql-block">图10:大眼睛的钱小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小女生的懵懂情感</span></p><p class="ql-block"> 进入高小,我们班女生似乎进入了少女的朦胧期。寝室里朋友间偶尔会讨论班上哪个男生和哪个女生好了,知心朋友之间也会悄悄告诉对方自己喜欢哪个男生。</p><p class="ql-block"> 最有趣的是五年级发生的一件事,我们班女生决定下晚自习时告诉班长何仲生,班上哪个女生喜欢他。何仲生来自重庆市人民小学,长得比较高大而壮实,眼睛大大的,性格憨厚。那天晚上,我们班女生下晚自习后,全部在教室门口伸着脖子对他喊道:“一二三,XXX喜欢你!”喊完便一起跑了。第二天,我们怯生生地走进教室,生怕他骂我们,说实话,我当时心里特别后悔,觉得十分羞愧。我刚坐下,没想到何仲生从后边用脚踢我的凳子,把我吓了一大跳(他刚好坐我背后),只听见他小声叫我,问道:“你们昨天晚上喊的是什么?”,哈!看来他没听清楚,我一下子轻松了不少,当然我不会再告诉他我们喊的是什么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11:一群小女生对何仲生喊:“一二三,XXX喜欢你!”</p> <p class="ql-block"> 上了六年级,班上男生比我们还疯。当时班上有两个比较出众的女生,一个是刘石达,她活泼可爱,皮肤很白,很像外国女人,她爸爸是当时“革大”的医生,她是上一个年级留级到我们班的;另一个是陈鲁生,她们两人关系很好,都喜欢拿个小茶壶喝水。由于陈鲁生家经济条件好,她的衣服都很漂亮,还能穿上金丝绒裙子。她和刘石达平时衣服相互换着穿,是我们班比较“时髦”的女生。</p> <p class="ql-block">图12:前排左起,陈鲁生、刘石达</p><p class="ql-block">后排:高原</p> <p class="ql-block"> 不知怎么的,男生中很快传出“刘石达和段天星”“陈鲁生和何晋平”好的消息。有趣的是,刘安东和温儒林两个男生还把讲台当舞台在下课时,一个扮演女的,一个扮演男的,表演他们两对“谈恋爱”的节目。我悄悄地看了看刘石达他们,她和陈鲁生、段天星他们也在笑眯眯地看节目,当时实在觉得不解,他们怎么还那么高兴?现在想来,也没什么奇怪的,“爱情”当时在我们幼小的心里就只是两个字,谁也不懂得其中的真正含义,这只是儿时的一个游戏。</p> <p class="ql-block">图13:调皮的温儒林和刘安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同桌间的趣事</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从三年级起就是男女生搭配到坐,我和何晋平在一起坐的时间好象长些,他从开始就给我划了条“三.八线”,不准我胳膊越过一点。上高年级以后,没那么分男女界线了,但是我觉得他好象还是没怎么注意上课,每次上课都把“三.八线”看得顶牢,只要我胳膊擦到线,他的拳头就重重的打下来,有次我实在生气了,在我打开课桌盖时(当时我们的课桌,桌面就是课桌的盖子,打开以后可以放很多东西),趁何晋平想拿我课桌里的剪纸花(当时我们女生喜欢把纸剪成很长的纸网)时,我重重地把盖子放下,并说了句“你干嘛?”,虽然他的胳膊这次被我打了但是他並没生气,只看到我说了句,“你好厉害哦,你说话怎么和你哥哥一样?”,这以后他好象再没注意“三.八线”了,有时上课他有好东西玩时还拿给我玩,关系好象融洽了很多。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进入老年的何晋平</p> <p class="ql-block"> 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教一年级小学生跳舞,这样我认识了不少小朋友。记得当时给尹玲玲她们班编排的舞蹈有“踢毽子”等等,她们都叫我大姐姐,还送我相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集体荣誉高于一切</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很重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一次学校举行全校的广播操比赛。当我们班出场时,我由于紧张,一不小心把站在我前面的李候咪的鞋后跟踩掉了。我吓坏了,因为李候咪是我们班上有名的捣蛋鬼,最喜欢欺负女生,平时谁要是放个屁,他都会大声地叫“扇、扇狗屁!”搞得人很难为情。这时我真担心他会大骂起来,影响比赛。但是这次,李候咪出乎意料地没有骂人,只是掉过头看了我一眼,便随着音乐出场,按规定参加完比赛,至始至终没有去提鞋子。比赛完以后,此事受到老师在全校大会上的表扬,称赞他有集体主义观念,值得大家很好地学习。这件事在我们当时幼小的心里深埋下了“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的观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纯真年代的共产主义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共产主义启蒙教育。犹记儿时,懵懂的我便知晓,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今后的世界必定是“赤旗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邂逅了一个如诗般的词汇——“鸟语花香”。这四个字,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瞬间开启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世界的无限遐想。我常常痴痴地幻想,共产主义社会就该是这般“鸟语花香”的模样: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四季更迭,鲜花始终绽放,那馥郁的芬芳,丝丝缕缕沁入心肺;鸟儿在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清脆悦耳的啼鸣声,此起彼伏,奏响一曲曲生命的欢歌;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快乐而自由地生活着。</p><p class="ql-block">带着这份纯真的幻想,我提起稚嫩的笔,将心中的憧憬化作文字,一篇篇作文里,总能看到“在那鸟语花香的社会……”这样略显稚嫩却又饱含深情的语句。如今回首,那些文字虽显幼稚,却是我对共产主义最初、最纯粹的向往,是心灵深处最本真的表达。</p><p class="ql-block">正如列宁所说:“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儿时的我,用幻想勾勒出共产主义的美好轮廓,那是一份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纯真梦想。尽管那时的认知尚显浅薄,但这份梦想,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成长的岁月里,始终怀揣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断追寻那片“鸟语花香”的理想家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儿时幻想中“鸟语花香”的共产主义</p> <p class="ql-block"> 毕业前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毕业脚步渐近,小学时光如一幅即将收起的绚丽画卷,大家心里满是不舍。</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不知谁在教室黑板上写下“十年畅想曲”几个大字,还添了花边。那时,大家都觉得十年于我们尤如遥远星辰,漫长而又神秘。</p><p class="ql-block"> 课间,我们围坐畅想十年后的自己究竟在做什么,那时我们见面,还能一眼认出彼此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年畅想图</p> <p class="ql-block"> 恍惚间,我突然想起很早以前,一位西南局领导到校时说过的一句话:“不要小看这批孩子,未来国家主席会出在他们这代。”这话如石子投入心湖,泛起层层涟漪。当时我在想,我们这代,真会诞生这样的卓越人物吗?</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小学生活转瞬即逝。毕业前,女同学们交换相片,那小小照片承载着六年情谊,似要定格纯真。钱小英因考进音乐学院附中提前离校,成了我相片集的遗憾。但我拥有班上所有女生及张世莉、刘贵长老师的照片。还有一张老师参加的小学毕业照,这每张照片背后都是难忘故事,多数同学名字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小学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在发梢染上霜雪,我们皆已白发苍苍。回首往昔,儿时那“十年畅想曲”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可那却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梦想起航的港湾,是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文章中除私人照片外其它图来自网络和A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