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儿子再成长一次(第N一1057)

天下为公

<p class="ql-block">20250701山天大蓄卦第二十六第7讲:</p><p class="ql-block">请大家打开易经口袋书第81页。我们接着来学习大蓄卦。这个蓄是积累、累积、储存。那我们读经典就是一种积累。是能量的蓄积。我们知道,能量有向外放,也有向内收。能量收敛。将来才能再释放。太阳发光,它是往外在释放能量。黑洞呢,它是往里面吸收能量。那个天文学里面有个术语叫黑洞。它是那个光到它那地方它就不出来了,全被它吸收了。</p><p class="ql-block">我们看那个阴阳鱼,太极图,里面有两条鱼, 白鱼黑眼睛。黑鱼是白眼睛。你看白鱼那个黑眼睛就是那个黑洞。它往里面吸收能量。吸收能量,能量跑哪里去了呢?跑那边去了,那边那个黑鱼不是白眼睛吗?所以,你这边看,它太阳在放光。他在往外发射能量。其实,另一面,它在吸收,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它在哪个地方吸收。</p><p class="ql-block">我们只知道这个英雄伟岸的一面,建立了丰功伟绩。我们不知道他背后的付出。人们经常说,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个乾坤它是相和的。谁也离不开谁。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组建一个家庭,这个夫妻,其中一方可能在社会上被人尊重。其实,另一方也有巨大的付出。它是成正比的。我们看那个孔夫子是圣人,那孔夫子的母亲伟大呀。孟子,大家都熟悉了。被称之为亚圣。仅次于孔夫子,孔圣人。这个孟母厉害呀。所以,能培养出一个圣贤的儿女。这个妈妈功不可没。所以,我们今天带着孩子读经典就是大蓄。大是大人,君子要培养我们的儿女成就圣贤。他们将来长大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一盏明灯,利益一切众生。那我们今天带着他读经典,就是起步,就是大蓄。所以说,这个教育的事业,教育儿女是一件天大的事。对我们家族来说呢,是传宗接代。我们这个一家生命要延续下去。那对于国家来说,是培养接班人。对于整个世界,对于天下的苍生来说呢,出一个圣人,都跟着借光。所以说,要明白我们自己的位置。有人在争,是男人第一还是女人第一啊?相声里面就讲了,有两个人争,是男人第一是女人第一呀?结果,这个说女人第一的没别的词儿了。就说这个世界、这个人类都是女人创造的,女人生的。这倒是。男人女人一样,都立功了,所以,我们今天这个大蓄,这个读经典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要着急,瓜熟蒂落。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不能着急。做任何事情,它都有一个阶段性,有一个周期性。到了什么时间就会有什么结果。</p><p class="ql-block">比如像读经典。你比如说读三个月,孩子能有一个成果出来。原来,他不能坐着,你给他放音频。他只能在床上玩,你像那个一岁、两岁的,在床上躺着玩。那么,你播放的时候呢,他不能坐直,他能听。他不能给你指读,还做不到。那这时候呢,就可以给他熏陶、熏习。他自己不能独立读的时候呢,可以多听。听的时候,当然量就可以大一点了,按照我们的计划。打开我们的播放器。这个0到3岁。用177的计划。咱们正常呢,是200周。这时候呢,三岁之前的孩子用100周的时间。其实,在咱们播放器使用说明书当中也有介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的去看我们播放器说明书。在手边的,你可以打开,翻到第二页,第二行。如果是0到3岁的孩童,学习经典以听为主。可用100周听其全部音频。操作方法。第一周听读音频一和一百零一,共计7到8样的内容。也就是说,对于1到2周岁的孩子,采取听读时不要求坐正、大声、指读。可以播放7到8样经典。那怎么操作呢?你比如说第一周播放音频,你按数字一和数字101。这就是第一周给孩子听的内容。那第二周播放的音频呢,是数字2和102。那么,以依此类推。大家能听明白吗?能听懂吗?听明白的,请打一个137。那等到第三周,播放音频就是3和103,第四周是4和104。这样100周就能听完。也就是每天至少放一遍。然后呢,听7到8样经典,咱们都是有计划的。跟着计划走就行了。然后这一个礼拜七天。因为内容相同。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内容,七天是一样的。下一周呢再换新的。一年52个礼拜。那52周就换52次内容。那这样呢,100周那就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轮儿。</p><p class="ql-block">那假如说我们这个暑假开始,明年、后年的暑假结束,按照177的规划,那么,就正好一轮就出来了。像这个怀孕期间做胎教。或者是出生以后呢,一岁以内,两岁以内都可以用这个程序。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用听的方式。注意,听也叫读经典。别以为读经典就一定是张嘴出声音,不一定。对一岁以下的孩子,他根本就不会说话,但是,他照样会读经典。它这种读经典的方式叫听读式。</p><p class="ql-block">前面我们讲过,有一个叫跟读式,那跟读式呢,就是成人一句,小孩儿一句,成人一句,小孩一句。你一句,我一句。这样,你读什么,我跟什么,这叫跟读式。跟读式是最简单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最高效的。那我们人类学习就是这么学过来的。而这个一岁以下这叫听读式。你把录音放出来,他就听了。虽然他并没有发出声音来读,因为他那个发音器官还不健全,他还发不出音来。它虽然发不出音来,但是,他照样也进去了。用计算机这个语言来说呢,相当于是输入。他耳朵听到了那种声波震动,就传到大脑里面。他就储存起来了。那这种储存呢,比你长大以后再学的那个效率还高,储存的那个还深。以后印象更深。那你一天放一遍,也可以放三遍,放三遍的话,就是377了,这个三代表三遍。七代表七样,最后这个七代表周期为七天为一个循环。周期性的进行。他就进入一种潜意识。有时候,我们学习一些知识,我们会有一种感觉,诶,这个我好像学过,但是呢,我没上过大学,我没学过,但是,我觉得这个知识我好像学过。这个极有可能就是在胎教期间,或者是零岁到六岁之间你接触过,但是,自己没有印象。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学过。但是,已经储存进去了。就好像一个电脑,一个计算机。他把程序早就输入进去了。到时候一调用,调用哪个软件,哪个软件就能起作用。那你提前没储存过,你调软件调不出来呀,没这个程序呀。是不是?</p><p class="ql-block">我们大家现场都有听过马老师的这个课程的,你看,我们老师在给我们分享的时候,聊天的时候,是不是引经据典?还有一些那个中医的一些方子呀,还有涉及到经典里的一些语句呀,随口就来,脱口而出。是不是?这都是他从小,从五岁,他奶奶就带着他读经典,那时候,听经典,听他奶奶读。那时候还小,不跟奶奶读。他不跟读就不读,奶奶自己在那里哇啦哇啦,大家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冬天,那个时候,那个年代,肯定也没有什么电视,电脑,手机,到了晚上,天黑了,进被窝睡觉了,然后,老奶奶就开始让他跟她一起读经典,奶奶说一句,他说一句,结果呢,小孩嘛,不愿意读,不愿意读,奶奶就背过身去,在那里哇啦哇啦哇啦大声的自己读。不看他,不管他。那你说吵得孩子还能睡得着吗?就听啊,就听读啊。现在呢,老师说,他读经典都读了40多年了,很多东西都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说,你看我们的孩子,从小,甚至是胎教的时候就开始听经典,然后,从小就开始读经典,所以,大家要重视这一段,三岁以下这种教育,我们管它叫钻石期,有人呢,管它叫黄金期。六岁以前叫黄金期,13岁以前呢,白银期。13岁以后就成黄铜了。那我们是咱们是三四十岁才开始读,那都属于黑铁了。但是,也管事,也比不读强。如果有来生的话,那我们这就等于比胎教还胎教呢。为来生大作为提前一辈子就读上经典了。有人说,我读经典是不是晚了?你看我都24了。不晚,你赶紧读,然后,你一结婚生孩子,你看,孩子还没怀上,你就先读上了。这时候,你再一怀孕,那不等于比胎教还早吗?是不是?就像我们静姝妈就是这样的。山东静姝妈,那会叫露露姑娘,就是20岁开始读经典的,那会还没对象呢,现在一儿一女,多幸福啊。是不是?所以,你多大年纪读经典都不晚,这叫当下读经典。是不是?</p><p class="ql-block">最开始的时候名片叫聊城露露,后来有了女儿之后叫静姝妈妈,现在叫姝文妈妈。两个孩子了,大女儿都五岁了,小宝两岁。我看名片上是这样显示的。你说,我的孩子都20多岁了,有点大了。但是,你现在开始读经典,是不是为未来你们有孙子、孙女提前做准备呀?你现在读经典,你孙子、孙女出生的时候,是不是就直接可以教了呀?不用再现学了呀。所以,对于爸爸妈妈说,孩子大了,大了也不怕。因为咱们为孙子孙女提前学习,我们做智慧奶奶。那么,这个0到3岁。你可以考虑用这种听读式。两年咱们就可以听一轮儿。如果还有时间呢,再读一轮。这就叫大蓄。如果说孩子已经到了两岁,或者两岁半呢,那这个时候呢,孩子一般来说呢,都能坐住了。像我们现在的孩子发育的相对来说都比较快,到两岁半就能坐住了,你搬个小板凳,他能坐那了。然后咱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小书桌,就是那种矮矮的那种小书桌,然后,爸爸妈妈坐在桌子的一边,让这个孩子,坐在另一边,就成90度角。你要是做正北的话,就让他坐在正东。坐在这个桌子的两面,然后,把书一铺开,书铺的方向是面向他那个方向,然后呢,你用那个右手给他指,指字的上面。让他呢,用右手指字的下边。然后,这个录音里面读到哪里,我们就指到哪里。录音里面读一行。我们就给他指一行,读一段我们就给他指一段。那这样指读有什么好处呢?注意:这是第三种方法了。那刚才是第一种,第一种叫跟读式。第二种叫听读式,第三个种就叫指读式,这个指读式有什么好处呢?指读式,它是那个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同时发展。那听读是主要以听为主了,发展的是一种听觉的语言,利用这个耳根。你看修行,他把这个六根都用上了。眼、耳、鼻、舌、身、意。注意,这个根很重要,你没有这个根,它根本就学不进去。尤其是我们讲这个触觉,因为这个孩子呀,他刚开始他都是靠触觉来认知这个世界的。你比如说他的嘴唇,他靠嘴唇吸吮来吃奶,情侣他为了表达这个爱意,亲吻,所以说,这个嘴唇是一个很重要的触觉器官,又是接收装置,又是发射装置,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发射信息。其实,人的整个皮肤都是触觉。所以说,你看小孩子你给他摸摸顶,给他头上一抚摸,他感觉很舒服。开智慧呀。你给他抱一抱,或者报起来拍一拍,这种震动,也是一种触觉,很舒服,很安全。这个孩子呢,不要以为他上了小学了,就不需要拥抱了,不是这样的。放了学了,回来了,也要抱一抱。通过这种触觉传递一种爱,传递一种信心。一个浮躁的,孤苦无依的心灵经过拥抱,他感觉呢,我找到家啦,人人都需要这个。大了以后,说我已经18岁了,或者我25了。你结婚以后,你发现你更需要拥抱了,人太最需要这个了。</p><p class="ql-block">而这个世界呢不知道怎么教育的,就是不给。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是需要的。你看这个鼻子,鼻子他想闻那个味道,那你要有一种味道的刺激。眼睛他看那个颜色,还有颜色线条这种刺激,她觉得美呀。还有鼻子他呼吸,你比如说在这个城里的人,工作很紧张,空气也比较污浊。那么,他希望到乡下去,是吧?到我们乡下,特别美,空气清新,一到这来,爬爬山,深深的吸气,就有那种泥土的芬芳。人需要这个。当然了,这个空气中有那个负氧离子,有这个氧气,他觉得是吸收营养。其实,泥土的芳香不光是氧气,人需要这种东西。也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所以,时不时呢,要走到大自然,和大自然去交流,过去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周末,大家可以带着孩子到户外开读书会。读书会可以开在公园里面。也可以开在这个小山坡上。带着孩子出去,到户外爬爬山,划划船,我们新享老师组织的这个户外的读书会,带着孩子们做做这个手语舞。一周一首古诗,一周一个手语舞,也特别的好。多亲近大自然,我们把经典也读了,咱们呢,带着孩子全身心的和大自然去接触,去体验。让你这种优雅的生活状态去融入自然,就是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去交流。全身心的去和宇宙,去和自然,去和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去交流。慢悠悠的去享受这种人生,去体验这种慢生活。这种优雅的生活状态。好,咱们扯远了,扯到其他的根上去了。你就体会,眼、耳、鼻、舌、身、意,都需要这个。那我们读经典呢,就相当于是跟古人、跟圣贤心与心之间的一种交流,这都属于营养。</p><p class="ql-block">现在,人们讲究营养学,说你是不是缺钙了啊?你是不是补点啥呀?缺维生素啊,补点啥呀?其实,人这个精神呢,这个无形的层面,更需要营养,所以,这个五官六根,都需要刺激,你给它一个恰当的刺激,它这个大脑呢,就能够正常的发育。你不给它刺激,大脑就变得木讷了,就好像一个很好的一台电脑,你没给人家装软件,那它什么工作也做不了,你装上相应的软件,他能干出很多的事情来。所以说,我们小时候教什么,他长大以后就有什么。你小时候没给他储备,没读那么多的经典,长大以后呢,他就用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尤其是13岁以下,他记忆力好的时候,那时候悟性还没有开,好像呢,还不理解,但他记忆力好,你大量的给他灌输储存好了,提前这个基础性软件装好。你程序装的多,那将来你用的时候,那么它就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还担心他的作文成绩吗?你还担心他的思路吗?所以,这个很重要。所以说,我们刚才介绍的第三条,就是这个指读式,指读式,它是听觉语言,你在跟读,然后视觉语言,你再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眼睛盯着这个书,手还指着那,它就不会跑,这还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两岁半就该训练了。三周岁了,还没训练的,你该开始了。说他不好好坐着,他不好好坐,是因为你没练呢,练啥有啥。你要定一个计划,比如说三个月,他能坐住了,能指了,结果,你念到第一个月的时候,就能坐住了。但指的不是特别好,这就是进步吗,我记得我们家孩子是两岁半的时候就开始训练他这个指读。不是说上来30分钟就会读了,要经过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读一句。从一分钟开始,然后,我们就读一分钟,再挑战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慢慢的、能读一样、再继续挑战两样、你不要看别人在那个一分享,就说孩子读的如何如何好,或者照片一放,视频一放,做的那么端正,那么的优雅。你说,我们孩子怎么不行呢?你没训练,你没练,他就没有。是不是?所以,你练了,他就有。所以,我们提倡两岁半的孩子就可以开始训练了。用不了三个月,其实一个月就训练出来了,他有模有样的。</p><p class="ql-block">在咱们平台,有大量的这个成果,大家知道,你看我们新享老师家的正泽宝贝,梦游老师家的青青宝贝,包括那个博宏,景岳景坤,他们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妈妈一直带着。你要不练呢,就没有。不是说,孩子他自己就会。不是说一上来就是30分钟。而且,这个两三岁的孩子,他的注意力时间没有那么长,他指一分钟到三分钟,他的注意力就该散了,这都是很正常的,对于我们三岁的孩子,他是不可能完全认认真真指读十分钟、三十分钟的。但是,我们要看到他做到的。你能指读一句,你能指读一分钟。我们就要赞叹。你当妈妈的,千万千万不要吹胡子瞪眼,当然,我们妈妈没胡子,不用吹。反正就是你别凶狠狠的瞪着孩子。然后,就批评孩子,你这孩子怎么注意力不集中呢?怎么不认真读呢?不要去瞪他,你也不要去打骂他。否则,谁愿意跟你读经典呢?一读他感受到的就是痛苦,就是挨训,就是受皮肉之苦。下次谁还愿意跟你读经典呢?要给奖励,赞叹。也包括物质奖励。有时候,孩子他很需要物质奖励,该给的,也可以给。是吧?我记得我们那会读经典的时候。就给他奖励一个小贴画,你看,现在都有那种小贴画,小红花,各式各样的,咱们也可以给孩子买他自己喜欢的那种样式。你给他奖励,读完一本,奖励一个,甚至可以奖励三个,三本读完了,得到三个小红花或者九个小红花,你就找他的优点。一周,你比如说得到20个小红花,还是十个小红花,就可以兑换礼物。这个也可以呀,物质奖励也可以呀,或者一个月一累积,那多少个可以给孩子奖励一本书,也行啊。就是咱们根据各个年龄段,他的这种不一样,我们河北的宣小妈妈在给孩子做积分这一块,做的就特别好。但是呢,我们提倡以精神鼓励为主,赞叹,伸大拇哥。或者呢,抱一抱。那孩子很高兴,身体的接触对孩子来说呢,是一种重要的刺激。给对方一种信赖,一种赞赏的眼神,孩子都能感受到。然后,你的语气呀,说话的语气、语调都特别的重要。所以,大家不会说话的可以学习,你看,像我梦游老师,说话就是不急不慢的,而且特别的温柔。大家可以多向梦游老师学习,而且,梦游老师口吐莲花,你跟她交流,说出的话,总是那么让人舒服。所以,你像这样,孩子肯定喜欢,是吧?不是训斥,又特别有规矩。就是对孩子引导。有的妈妈说出的话就是让孩子不喜欢听,孩子呢,就是要和他对着干。所以呢,我们要学,让孩子喜欢听,这是指读式,指读式慢慢的他就怎么样?能做住了。2到3岁的孩子呢,刚开始坐着,他能1到3分钟指下来就可以了,后面呢,指着指着。因为录音肯定不是三分钟就结束了,有的五分钟,有的七分钟。有的呢,稍微时间长一点,他后面指着指着,有的时候指偏了,指偏了就指偏了。也没有关系,如果他老盯着书,对他的眼球也不利,然后,他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正好就是休息。你得知道这个事情,假装不知道就行了,你非得逼着他眼睛必须盯着书,他的眼睛,眼球非得高度的紧张。有人说,这样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呀?不会的,孩子没有那么傻,不像我们大人。孩子他那个眼睛一累,他。自动的就抬头看看这儿看看那儿。这样,就放松了,一会再看,就不累了,他是疲劳以后就会自动的抬起头来看别的,看别处,所以,他不是故意的,他是完全是自动的。</p><p class="ql-block">在这儿呢,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大家,就是读经典期间,不能说读完一样就给孩子奖励吃的,一边读经典,一边吃零食,这可不好。不能说在书桌上摆好多的零食,摆好多的玩具,这不行。这个书桌要干干净净的,就是一本书。我看到大家那个读经典的照片。有的桌面就太杂乱,桌面要特简单,什么也没有,就一本书,这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孩子看一会儿别的地方。是自动的休息,过一会儿,他又会看回来。之后呢,再跟他一起指,但是,作为大人,你可以一直指着,这都无所谓。所以,你一直一种信赖的眼神,一种柔和的目光,一种温柔的语气。然后,你悠悠的跟着这个录音走。我们的录音质量也很高,有播音员的声音和童音跟读。那么,有的小朋友呢,他喜欢提问。妈妈,这个什么意思?那个什么意思?他有一种这种提问,这是坏习惯,要慢慢的给他纠正过来,但是呢,作为小朋友。因为你过去这种教育,你看,这孩子懂得问这问那,你曾经鼓励过他。所以,他喜欢问这问那。这个时候呢,你可以简单的应答一下,然后,引导他来跟着读,慢慢的走,慢慢的学会跟随。现在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都不会跟随呢?就是因为跟大人在一起时没教他。你比如说,你带他出去吃饭去,或者一起出去购物去。总之呢,你干一些事情,干什么事情最好把孩子带上。让孩子养成一种跟随的习惯。你比如说,两个大人在聊天,小朋友呢,在旁边玩。他知道大人在聊天,他不会轻易的插嘴。那有的那个孩子不懂事,大人想说点正事,他老是要张扬,要显摆,总要争夺两个大人的眼球,让大家都去注意他。这个是坏习惯。是因为父母没有教育过,平时呢,很少带孩子出去,或者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呢,就以他为中心。这是错的,大人是中心,孩子是你的跟班的,跟随的。要学会保持安静。你玩儿可以,你别出声音,别影响大人。要学会保持安静。养成这种习惯,那将来走向社会,不管上学也好,还是参加工作也好。你需要紧睁眼,慢张嘴。你是跟班的,需要你上场,你上场,需要叫你说话,你说话。不需要的时候,你要保持安静。你那会儿乱动,乱折腾。哪都有你一嘴,哪都有你,你管不住你的嘴。最后,领导瞧着很讨厌,下次就不带你玩啦。所以,刚开始,因为在家庭里面,只有妈妈和孩子的时候,那当然这个主角就是孩子,所以,有时候,孩子就觉得他是第一。你一走出去,有一个第三者,跟外界一接触。就发现他被冷落了,他就觉得很失望,他就非要老折腾,让你去注意它,让你去关注它,这个时候,你就要教育孩子。说,我跟你阿姨说话呢。跟你这个舅舅说话呢,你不要出声音,我们这块要交流。你跟他一讲,他就懂了。这是要给到孩子规矩,知道该做什么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该说什么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不说。在什么场合可以说,在什么场合不可以说,你从来都没有给孩子讲,孩子他不知道。其实呢,是大人没有教。那孩子就无法无天呢,你从来都不讲,他不懂这个。包括出去吃饭。带着孩子一起去吃。不一定非得说不让孩子上桌,这不一定。你看,以前我们小的时候,来了亲戚了,喝点酒,那时候,烫点散酒,散装的那种白酒,亲戚来的时候,做一点好吃的呀。那个年代,都是小孩不让上桌,那大人吃饭是一桌,小孩是一桌,现在,我们会发现,这个大人吃饭,小孩也都坐一起,一块吃了,因为现在这个家庭小,都是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不像过去那种大家庭,然后,吃饭的时候呢,大人也多,小孩也多,就分桌吃饭。小时候,有的那个小孩是不让上桌的,他要等大人吃完了,然后小孩才开始吃,或者说,小孩专门有一个小桌。当然,现在是不行了,现在,你说,家里就这个三口人,没法分桌吃,所以,跟小孩就一起吃了。那这些话就要给孩子讲,教一些规矩,给他一些习惯。告诉他,你要学会安静的去听,不该你插嘴,不能插嘴。包括吃饭的时候,不能讲话,不能问的话不问,。不能影响大家。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不能张扬,全是自我。所以,就是得要告诉孩子。这是一个人际交往的一个规矩,见得多了,他就慢慢的懂事了。你看,有的孩子上桌吃饭,大人还没开始动筷呢,孩子先把一盘菜吃完了,吃了一半,这都是没有规矩的。你比如说家里有老人,先让长辈开始动筷,长辈先开始吃了,我们晚辈才能开始,爷爷奶奶还没吃呢。爸爸妈妈还没吃呢,这个孩子先吃了,这都是没有规矩,没有家教。不能怨孩子,是大人没教。好像这个都属于积累。</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就讲这三样,就这个跟读式听读。还有指读式,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讲别的。你像年龄大了以后怎么样?刚说的是年龄小的,年龄大了以后呢,有大宝读经法,大宝读经法呢,有三样。这个呢,就比较适合这个十岁以上的,十岁以上的,这个孩子年龄大的,那教的时候就得换一招了。你看,本来做的就挺好的了,你没有啥新样,你得用大宝读经法,让他迅速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把一篇课文背下来,然后回到学校以后呢,孩子学习,特别的这个自信。背书,他比其他的同学要背的快。尤其就像咱们孩子把古文诗词,他从小就读熟了,背熟了,等到他上学的时期,在班级里面,其他的孩子还为这个背古诗背古文而发愁呢。好长时间,背几天了,也背不下来,而你的孩子呢,稍微读两遍就能够背下来了。那个时候,他就是复习了,尤其说,你看咱们的诗词精选和古文精选。都涵盖了小初高课文里面所学的古诗词,文言文。大家也知道,现在文言文的这个比重加大。如果说孩子进入初中,高中,在小的时期从来没有接触过古文的,没接触过文言文。那么,他学起来是非常费劲儿的。你看,让咱们很多的幼儿园的孩子背的那个古文,有的初中生还不会背呢,那这样的孩子以后上了学,在学校里面,他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自豪,这样的孩子,他喜欢学习,所以,怎么样让孩子好学呀?就是你得让他出成绩,你让他靠自己的奋斗,觉得真的看见那种成果了,周围人那种羡慕的眼神,他这种自信就上来了,有了自信他就好学了。越学越好,越学越好,会越来越好的。所以,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对这没兴趣,哪有天生就有兴趣的呀?都是后天的熏陶,他做了一点点,你得鼓励他。觉得我做成功了,再做一点点。又鼓励,所以。一次次的强化,最后呢,他就有兴趣了。兴趣是培养出来的。</p><p class="ql-block">刚开始读经典,他不习惯,因为他原来看的都是绘本呢,绘本里面都是图片,这个文字少。他觉得看绘本有兴趣,就是因为你开始就用绘本训练他的。那现在你读经典训练,刚开始,你得训练三个月,五个月,才能有一定的效果。所以说,不要以孩子的兴趣为转移,要以他应该怎么学,应该学什么为标准。你大人,你得要有主见呢,不能由着孩子呀。你明白经典好,是我们先王圣贤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个真经。是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下来,那这个是必须要读的,那至于怎么读,那跟老师学了方法以后呢,那就教孩子。你想千方设百计让他读,而不是说呢,他没有兴趣就不读。没有这个道理。你看农民种地,哪个农民是有兴趣喜欢种地呢?那农民没有兴趣种地,难道就不种地了吗?他喜欢打麻将,他是不是就能够天天打麻将不种地呀?那也不行啊。所以,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人,是有责任的人,是有家庭的人,那对这个家庭要有承担。所以,哪些事该干就得干。你没有兴趣也得干。咱们作为爸爸妈妈,我们说,我们不喜欢上班,难道就可以不用去上班吗?是不是你还得要去呀?因为你不去,你夫妻俩上班都不去,然后,我们这个家庭,吃啥喝啥?没有经济的收入,我们怎么生存呢?所以我们没有兴趣也得上班。这是我们的责任,那么,我们的孩子读经典没有兴趣,没有兴趣也得干,咱们可以想办法培养孩子的兴趣,但是,读经典,这是必须要做的。是不是?好,今天咱们的早课内容呢,就给大家先分享到这里。咱们明天咱们早课继续学习,好,感恩大家的聆听,我们明天的早课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