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高考之后

秦巴山人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5日,星期三,小雨,微风,天气凉爽。距离高考结束已经半个月了,到了高考出分的日子,又到了将心提至噪子眼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听着窗外车辆轰鸣与轮胎摩擦地面和溅起水花的声音,想着从备考到高考期间的小心翼翼与诚惶诚恐,那些紧张而又沉闷的日子总算是熬到头了。</p> <p class="ql-block">  也许压抑久了,人就会像弹簧一样--压力越大,反弹越大。自6月9日(高考最后一天)晚上开始,女儿的同学们就开始呼朋引伴出去玩了,然后她们在朋友圈、QQ群各种“晒ing”--晒机票、晒美景、晒心情、晒美照……到处都是她们嗨皮的画面。而我们却因为房子租期临近,加之妻子骨折的特殊情况,不得不考虑提前搬家,以便尽早结束六年来颠沛流离的陪读生涯。原计划再延期半个月(当然,也有考前安慰孩子的想法,毕竟高考前不能因为这些小事影响到孩子),方便孩子与老师、同学告别以及返校报志愿,临了想想着实没必要,随决定搬家。然而,孩子却感到无比憋屈,时不时发发牢骚,或偶尔使个小性子。妻子气得直翻白眼,说娃那么大了,一点都不懂事。“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嘛!”我总是这么宽慰她,也安慰自己。由于与同学相比反差太大,虽然孩子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一定非常委屈--为什么别人考完就可以出去玩,而自己却只能窝在家里帮忙做家务? 然而,我想说的是:孩子,既然18岁的你已然成年了,那么在享受成年人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起成年人应该肩负的责任!何况今年家里情况特殊?</p> <p class="ql-block">  搬家的确很辛苦,幸好有朋友帮忙,总算款款搬完。望着满满一屋子横七竖八摆放着杂乱无章的东西,我的脑子就“嗡嗡”直响--毕竟整理起来又是一个“大工程”。还好,虽然那几天家庭气氛比较<span style="font-size:18px;">沉闷,但是</span>在大家共同努力下,<span style="font-size:18px;">忙乱了三四天后</span>(尤其是妻子还拖着伤腿加入进来,成为主力军,一瘸一拐地收拾东西,一到晚上腿就肿涨起来,看得令人甚为心疼;女儿也忙前忙后,不过略带一点小情绪,只因我们的临时决定打乱了她原有的计划),终于找回了点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成都,是我们答应女儿高考完放松的第一站,只是妻子不能前往,略显遗憾。于是,我和女儿说走就走,匆匆赶往成都。我们先后去了宽窄巷子、锦里和川大,参观了四川博物馆、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熊猫基地和杜甫草堂,重温当地风土人情,品尝各种川味美食。时至今日,鹤鸣茶社的茶香四溢与悠然自得、春熙路的龙抄手与陈麻婆豆腐,以及川大南门(蜀上肴)“小煎鸡”的麻辣鲜香还在我唇齿间流淌,那种又辣又麻又香的感觉非常上头,令人至今回味无穷。返程的时候,我们途经广汉,顺道参观了女儿心心念念的三星堆博物馆。当然,女儿也不会忘记带些四川特产--缠丝兔和叶儿耙,犒劳她孤苦伶仃、独自在家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  成都之行全程由孩子安排,从行程规划到食宿预订,全部由孩子负责,我只管跟从。不得不佩服女儿心细--无论多晚多累,她每天坚持记账,将每一笔开支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备注得事无巨细。说是考验也好、锻炼也罢,对于初出茅庐、涉世不深的女儿来说都一段难得的经历。短短四天的旅程,虽然平均每天都要走两三万步,但是她很开心,我也放心。</p> <p class="ql-block">  五天以后,终于到了振奋人心的时刻。一大清早,我们接到老师通知,便匆匆赶往学校。说是填报志愿,实则毫无意义。用孩子的话讲,我们是过来“陪葬”的--毕竟每年(文科)“清北”就那几个,几乎算是凤毛麟角,学校为确保“清北率”和头部地位,防止个别优秀的孩子“乱”填志愿,故按惯例通知所有学生返校,然后再让大部分人离开,美其名曰为“报志愿”。</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00,网络瞬间卡顿,始终没有卡顿的是我们焦急等待的目光与无处安放的手掌。虽然午餐早已上桌,但是我们难以下咽。因为心里有事,所以味同嚼蜡,大家都紧盯着手机,生怕错过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忽然,我的目光定格在手机屏幕上,女儿一把抢了过去,眼圈瞬间变得通红!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将她揽入怀中,然后轻轻地拍一拍她的后背……同时,妻子在家也是坐立难安,直到我们将成绩截图给她,妻子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  正所谓:过程扎实,结果必然。女儿高考发挥正常,成绩自然在预期之内,而我们先前的所有担心和焦虑竟显得那么苍白和多余。学校从去年开始就不让估分,没有哪个孩子愿意主动去对答案,也没有哪个家长会去触孩子的霉头。只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心里惴惴不安,甚至那几天彻夜难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可又能怎么办呢?</p> <p class="ql-block">  出分以后,紧接着就是报志愿。高招会上,各大名校招生老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想把最好的人才收于囊中。孰不知,每年“清北(抢人)大战”的CPI早已完成。而我们,尽管在其面前歆然失色,但在高招会上还算炙手可热。看似简单的操作,实则就像嫁女儿,高的怕高攀不起,低的又怕下嫁委屈,<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是在不高不低中徘徊与纠结,</span>找个门当户对的太难了,硬生生的把人逼成了“研究生”,三大本书翻得我老眼昏花,这个夏天真是在水深火热中度过……若一味考虑院校,就无法兼顾专业和城市,反之亦然;既要,又要,还要,显然是不可能的,除非高考成绩两极分化,不是最好就是最孬。</p> <p class="ql-block">  为方便起见,我领着女儿天天头顶烈日,脚踏电驴,游走在高招会现场。<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折腾了三四天,</span>女儿明显晒黑了一圈,却像打了鸡血一样热情高涨。很多高校都咨询了两三遍我们还是不放心,毕竟大学招生与实际录取是两码事儿,无论招生老师如何巧舌如簧,我们还是要冷静分析--选院校,择专业,定城市……亲朋好友也打来电话,帮忙出谋划策。然而,高考毕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更是她18年来面临的第一次抉择,说是终身大事也不为过。思来想去,还是遵从孩子本心,尊重孩子选择,然后稍加建议,最后交给诸天神佛。</p> <p class="ql-block">  终于,又一个“大工程”顺利竣工,为避<span style="font-size:18px;">免失误,我们特意</span>提前一天提交志愿。高考时的紧张,查分时的不安,填志愿时的纠结,录取前的焦虑,冲又怕冲不上,稳又怕稳不住。虽不是最佳的方案,但一定是最好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30日,星期一,上午小雨,微风,天气凉爽。下午天晴,傍晚天降祥瑞,一道彩虹横空出世,照亮古城的同时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田。此时此刻,情不自禁想起两句诗词: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