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代(766)始置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料)<div>绩溪风光秀丽,历史久远,人文璀璨,文化底蕴极为厚重,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前几年曾经来过绩溪家朋和龙川、上庄等地,留下很深的印象。这回和朋友们一起重返绩溪,首站即绩溪博物馆。<div>绩溪博物馆占地15亩,是安徽最大的县级博物馆。馆址坐落于老城区中心地段,原为老县衙和原县政府所在地。</div> 灰白黑色调的外立面,给人以典雅脱俗之感。 绩溪博物馆系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总设计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兴钢,以设计中国首个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和主持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而闻名国内外建筑界,这也是绩溪博物馆对外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吧。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就被这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迷住了。这里没有通常我们见过的众多博物馆那种庄严肃穆高大上,取而代之的是庭院、天井和街巷融合一起的传统院落式布局。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绩溪博物馆”演绎“传统院落式布局”在当代博物馆设计中的运用。</p> <p class="ql-block">首先看到的是四合院模样的主庭院“水院”。设计师运用“折顶拟山”的手法,艺术性地使屋顶与周边山脉相互和应,灰瓦白墙的建筑群如起伏山峦,很美也很和谐。</p> <p class="ql-block">抽象的假山,当代现代艺术</p> <p class="ql-block">绩溪博物馆在设计之初,李兴钢老师就明确了一个设计目标:一定要将原来几个院落中的多数大树悉数保留,它们虽非名贵或秀美,但却给这处经过很多历史变迁的古镇中心之地留下生命和生活的记忆。(资料)</p><p class="ql-block">为了尽量保留场地内的现状树木,博物馆因地制宜地采用“留树造庭”的方法,设置树院、山院、水院为主的多个庭院,加之与周围房屋形成院落组合、以及“灰空间”形成的街巷与水圳,完美呈现出徽州民居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正忙着咔嚓呢,头顶突然有人说话声,原来是工人们在整理屋顶的瓦片。博物馆屋面全部由瓦片覆盖,平时免不了各种原因导致瓦片破损,所以就必须整修。翻瓦片这可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技术活儿,直接关系到室内会不会漏水的大事。</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建筑和庭院本身就是一件直观的展品,向人们展示了绩溪悠久的山水自然之魂魄。</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落内沿着街巷设置有东西两条水圳, 细长平静的流水最后汇聚于主入口大庭院内的水面。</p><p class="ql-block">参观者沿着廊道,穿门而过就来到另一个空间。</p> 中国传统建筑“开放—半开放—半私密—私密”的空间体验,在绩溪博物馆得到充分展现。 <p class="ql-block">这透光的天井,不禁让人联想起贝聿铭先生的收官作品“苏州博物馆”,是否很有“异曲同工”之处。</p> 舞蹈的光影,让这些看似笨重的水泥构件变得轻盈起来。 <p class="ql-block">地面上片片灰瓦散发着古韵,木质的无障碍通道是贴心的温暖。</p> “山院”是博物馆中保留树木最多的庭院,建筑改变形状让出树的位置,别具一格的立面让人耳目一新。 <p class="ql-block">为古槐树留出的“独木”院相对开敞,参观者在庭院内可观赏到古槐树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瓦片墙,令人叫绝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绩溪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已然够惊艳,而馆内展品也是颇具实力。馆内展陈共有六个部分组成,限于时间紧促,我只参观了“人文绩溪”一个展厅,比较遗憾。</p><p class="ql-block">绩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明代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胡宗宪、晚清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胡适等,胡锦涛书记也是绩溪县人。</p> <p class="ql-block">透过玻璃窗,我看见了胡适先生。</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陈列了有关胡适先生的生平介绍以及先生的书信等。</p> 观赏胡适先生之作一联“随遇而安因树为屋,会心不远开门见山”,有感此联意境深远,不仅与绩溪博物馆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而且寓意自然与生命和精神的高度因应。 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 <p class="ql-block">“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位于现代杭州历史文化街区清河坊)”。而胡雪岩,作为胡庆余堂的创办者,以一个钱庄出身、不熟悉药业的人在中国药业史上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资料)</p> <p class="ql-block">庆余堂“真不二价”和“戒欺”的理念,至今对商业经营有启发作用,可惜胡雪岩最后落得惨烈下场。相信很多人看过胡雪岩跌宕的故事后,除了感慨,也一定会有许多思考和启发。</p> <p class="ql-block">离开绩溪博物馆的那刻,有点不舍。回到家整理照片时,更是后悔当时拍摄太潦草,遗漏了许多亮点。</p> <p class="ql-block">绩溪博物馆附近一片绿地上,一块牌子引起我们注意。扫视周围,一座牌坊赫然眼前。“棂星门”三个金色大字亮明了其身份。远处的红墙更让人确定前面就是绩溪文庙,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绩溪文庙外的石桥,即泮桥,是现存的文庙建筑之一,为清乾隆年间所建。(资料)</p> 绩溪文庙始建于宋代,现存大成殿、两庑、泮池泮桥、化龙亭、考棚等建筑,为清代重建。其彩绘艺术为皖南罕见,(资料) 踏入庙门,只见松柏苍翠,泮池如月。殿前露台两侧古植金桂、银桂各一株,枝叶繁茂,长势旺盛。 老树新叶,格外亮眼。 文庙,即孔庙,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朝之后简称为文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的重要礼制建筑,亦有学宫之称。(资料)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者”。大成殿面阔、进深皆15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屋顶,正脊为三路花砖砌筑,两端饰以鳌鱼.脊中置葫芦顶。木结构运用明袱、草架并用之做法,以斗拱承挑屋檐。青瓦飞檐,斗拱承托,巍峨壮观。(资料)</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明间上首高悬“万世师表”巨匾,其下为孔子塑像,并设祭坛,游人可在此凭吊祭拜。</p><p class="ql-block">绩溪文庙大成殿及东西两庑的梁架结构及天花藻井遍饰彩绘,至今保存完好。这些彩绘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更是皖南及至安徽文庙建筑中罕见的民间艺术珍品,充分体现了绩溪文庙的文物价值。(资料)</p> <p class="ql-block">老文保碑上写的是文庙1998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绩溪文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史书记载绩溪文庙:“其庙貌尊严,亭字整饬,规模甲于江南”。眼见为实,不虚其名。 <p class="ql-block">文庙外的化龙亭,原名“浴沂亭”,明代万历九年(1581)改名为“化龙亭”。化龙亭筑于化龙池中心,亭的下部为石砌基墩,上部是歇山式屋顶,占地面积51.48平方米,方形石柱,斗拱承挑出檐,花砖筑脊,小青瓦屋面,正、垂、戗各脊脊头饰以鳌鱼瑞兽。亭的四向设有美人靠,东、西两向各筑平板石桥通往池岸。化龙池呈长方形,人工挖凿,池塝用块石干砌,深1.30米,占地面积为886.6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66年后化龙亭被拆毁,此后三十多年间仅剩亭墩。2003年由政府出资将化龙池与化龙亭全部修复,新修复的化龙亭与化龙池与原样基本相符。</p><p class="ql-block">2016年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参观绩溪三雕博物馆,也没时间去仁里景区。凡事总不可能百分百完美,人要知足,知足常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