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之魅

芊里

<p class="ql-block">燕赵大地,中华民族的摇篮,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当列车驶入河北地界时,窗外的麦浪在六月阳光下翻涌成金色的海洋。这是我第五次造访河北,这片镌刻着华夏文明密码的土地,总能用不同的方式叩击我的心扉。</p><p class="ql-block">在正定隆兴寺,宋代摩尼殿的斗拱如莲花般层层绽放,那些被时光摩挲得温润的木构件,仍在诉说着《营造法式》的匠心。抚过斑驳的经幢时,忽然懂得梁思成当年为何会为这些古建筑热泪盈眶——它们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立体家书。</p><p class="ql-block">太行山腹地的嶂石岩,赭红色的丹霞地貌宛如大地袒露的赤诚,当地老农浓重的方言里藏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遗韵。山风掠过酸枣树丛的沙响,恍惚与两千年前易水河畔的筑声产生了和鸣。</p><p class="ql-block">夏天的白洋淀,万亩荷花撑开粉白的裙裾,木船推开芦苇的绿浪,船桨搅碎满天霞光,溅起的水珠里藏着《小兵张嘎》的童年。偶有野鸭掠过,划破淀泊的柔波。这里的时光,像一首未写完的田园诗‌。</p><p class="ql-block">最令我动容的是赵州桥畔的驻足。这座历经1400年风雨的古桥,没有华丽的外表,却以最朴实的姿态诠释着"实用即美"的真理。桥上深浅不一的沟痕,是无数行人车马留下的岁月印记。</p><p class="ql-block">行走在燕赵大地,再次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 既有长城烽火的刚烈,又有瓷器釉彩的温婉;既孕育过“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也滋养着人间烟火的温情。这一刻我忽然明白,河北教会我的——在粗粝中发现细腻,于沧桑处见永恒。</p> <p class="ql-block">河北博物院,国家一级博物馆,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该院共有《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等10个常设陈列。藏品总数为10万多件,其中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10件文物为十大镇馆之宝,涵盖玉器、青铜器、陶瓷、壁画等多种类型。‌尤其是国宝级文物有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刘胜金缕玉衣、中山王铁足大铜鼎等‌,这些文物代表了河北地区从战国至汉唐时期的工艺巅峰与文化精髓。</p> <p class="ql-block">‌长信宫灯‌:西汉青铜鎏金灯具,以宫女执灯造型闻名,采用虹吸原理实现烟雾过滤,被誉为“中华第一灯”。</p> <p class="ql-block">‌错金铜博山炉‌:西汉熏香器具,通体饰错金云气纹,炉盖镂雕山峦神兽,点燃时云雾缭绕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中山王铁足大铜鼎‌:战国青铜礼器,鼎身刻469字铭文,记载中山国伐燕史实,铭文长度居战国青铜器之首。‌‌‌</p> <p class="ql-block">刘胜金缕玉衣‌: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汉代玉衣,由2498块和田青玉片与金丝编成,玉片钻孔精度达1毫米,内层玉璧布局暗合星宿。‌‌</p> <p class="ql-block">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正定古城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自晋代至清代,正定均为历代郡、州、路、府的行政治所和军事驻地。正定古城是一个充满历史情怀的古城墙遗址,也是一个很有历史情怀的地方。正定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大雄镇,至今南城门还嵌有“三关雄镇”的石额。尤其是阳和楼横跨正定城中心南门内大街上,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在《正定调查纪略》中写道:“在大街上横跨着拦住去路,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正定古城内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全国文保就有10处,享誉“古建艺术宝库”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清西陵是清代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清西陵包括雍正帝泰陵、嘉庆帝昌陵、道光帝慕陵和光绪帝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清西陵建筑基本上是相沿明代帝后妃陵寝建筑样式修筑而成,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整个建筑群反映出清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雍正帝泰陵</p> <p class="ql-block">道光帝慕陵</p> <p class="ql-block">“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里曾是“荆轲刺秦”的出发地。荆轲塔位于易县城西南的荆轲山上,毗邻易水河畔。荆轲塔是为纪念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荆轲而建,塔高26米,须弥座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造型典雅,每层八隅各悬风铃,清风摆动时清脆悦耳,且整个须弥座雕饰极为富丽。</p><p class="ql-block">壮士一去兮的千年回响。‌荆轲塔底下主要埋藏的是荆轲的衣冠冢,燕太子丹知其刺秦必死,故将其衣冠埋于此处形成高34米的土冢,后称荆轲山。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又在冢上建塔,故称荆轲塔。荆轲塔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游人追忆荆轲刺秦王壮举的地方,荆轲的故事和荆轲塔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北方小桂林”的易水湖。</p> <p class="ql-block">狼牙山,古称郎山,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又因其八路军五名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出名。1941年9月25日,3500多名日伪军围攻狼牙山地区,八路军5名战士掩护全连安全转移,3人壮烈牺牲,2人幸存。1942年7月,为纪念五壮士壮举,在狼牙山主峰棋盘陀建立了“狼牙山三烈士塔”。</p> <p class="ql-block">保定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府邸‌,作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曾为74位直隶总督的驻地,包括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名臣。直隶总督,是清朝最高级别的封疆大臣,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因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直隶总督位列八大总督之首,权责重大,故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总督署分东、中、西三路,中轴对称,大堂(发布政令)、二堂(议事审案)、官邸院(起居)等五进院落,严格遵循清代衙署规制。‌‌</p> <p class="ql-block">雄安郊野公园以“生态雄安”为主题,集中体现大型林地的生态屏障、突出自然野趣,强调生态、自然、人文特色。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展现给游客。雄安郊野公园以河北省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元,各自区划的特色建一个展园,共14个展园,共同构成一个“林为体、水为脉、文为魂”的郊野公园。</p> <p class="ql-block">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因电影《小兵张嘎》而驰名中外。白洋淀现有140多个大小不等的淀泊,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抗击日寇的战场,雁翎队即活动于此,作家孙犁的文集《白洋淀纪事》《芦花荡》,反映了白洋淀人民艰苦的对敌斗争历程。白洋淀壕沟纵横,河淀相通,田园交错,水村掩映。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之誉。</p> <p class="ql-block">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38年冉庄地道开挖,于1944年冬天基本完成。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地道及工事以冉庄村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干线,长2.25千米。另有南北支线13条,东西支线11条和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6千米。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赵州桥(别名安济桥,大石桥),是一座横跨在37米多宽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605),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京娘湖,素有“太行三峡”、“太行明珠”之美称,因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途经此地留下很多美丽的传说。京娘峡峭壁高悬,仰望蓝天一线,俯视碧水一带,大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为天下之脊,是中华民族情感归属重要的一个文化地标。东太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属丹霞地貌,</span>山体陡峭、粗犷,形如砥柱,历史上著名的八路军129师曾在这里驻扎战斗、生活过。东太行景区是一处集雄、奇、险、峻和巧石、云海、清幽、变幻于一体的山岳型自然景区。</p> <p class="ql-block">七步沟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由百瀑峡、罗汉峡等六个景区组成。七步沟原名“漆铺沟”,因山里生长漆树、老百姓以开漆铺为生而得名。自唐朝以来,佛教僧众多来此处聚集隐居,取佛家典故“七步莲花”,清朝年间更名为“七步沟”。清朝康熙年间撰写的《罗汉洞碑记》盛赞: “此何境也?非天也,非地也,非人间也。”</p> <p class="ql-block">磁州窑山体浮雕绵延200米,平均高度约 25 米,它以磁州窑悠久历史为蓝本,借 20 多幅生动画面,把磁州窑从创烧直至繁荣的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彭城古镇曾是磁州窑中心,浮雕重现了千年前的繁华。窑炉前忙碌的工匠、街巷中穿梭的商人,热闹集市、繁忙作坊,每个细节都刻画得活灵活现,让人真切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领略磁州窑往昔辉煌。磁州窑山体浮雕质朴厚重,文化底蕴深厚,虽无华丽装饰,却极具震撼力。它不仅是艺术佳作,更是历史教材,将磁州窑 7000 余年历史浓缩于山体。让游人感受千年瓷韵传承,领略古代陶瓷艺术辉煌。</p> <p class="ql-block">响堂山石窟,又称响堂寺石窟,最初开凿于北齐,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凿。响堂山石窟因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洪亮的回声,故名“响堂”。响堂山石窟由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开凿,现存洞窟22座,大小造像4000余尊,以南洞刻经洞、中洞释迦洞和北洞大佛洞最为雄伟,三窟中又以大佛洞装饰最华丽,规模最大。响堂山石窟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美术、书法的宝库,在中国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的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p> <p class="ql-block">广府城,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广府城有2600多年的历史,隋末夏王窦建德和汉中王刘黑闼曾在此建都,以后为历代王朝的郡、州、府、县治所。广府古城墙不仅气势宏伟、古朴沧桑,且广府古城还是一座水城,坐落在洼中央。洼淀常年积水,且水质优良,呈现芦苇茂盛、碧水风荷、雁戏鸟鸣景象,以其北方罕见的秀美水乡风光,被人们赞誉为“北国小江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甲骨文字震天下,殷商文化传千年。”</span>以青铜为礼器,以文字为记载,商人汇聚史前文明,继承夏代王朝初态,在交融与共中形成辉煌壮美的商代文明。商文明中的青铜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高成就,其中蕴含的礼仪与礼制、秩序与地位,文明的杰出代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文字距今3000多年,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p><p class="ql-block">这<span style="font-size:18px;">座鼎形的建筑,有着古铜色的大门,它就是安阳殷墟博物馆,</span>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馆内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国宝级文物有‌‌‌‌‌亚长牛尊‌青铜酒器、司母辛铜鼎‌、‌‌‌‌‌刻辞卜骨‌、‌‌‌‌‌绿松石刻辞骨柶‌等,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古人的匠心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亚长牛尊‌青铜酒器,造型为圣水牛,体态健硕,通体饰龙、鸟、鱼等纹饰,腹部两侧虎纹尤为突出。器盖与器底铭文“亚长”,推测为军事首领的礼器。</p> <p class="ql-block">‌‌‌‌‌司母辛铜鼎‌,妇好墓出土,鼎内壁铭文“司母辛”,“辛”为妇好庙号,是商王武丁之妻的祭祀重器,体现商王室青铜铸造技术。‌‌‌‌‌</p> <p class="ql-block">刻辞卜骨‌,记录商王田猎占卜的甲骨,含93字单字,契刻清晰,为研究商代政治与生活的直接史料。‌‌‌‌‌</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刻辞骨柶‌,唯一文字镶绿松石的甲骨,记载商王巡猎捕获野牛的故事,工艺独特。‌‌</p> <p class="ql-block">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件国宝为贾湖骨笛、‌莲鹤方壶‌、武则天金简‌和云纹铜禁,分别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音乐文明、商代青铜艺术和春秋时期失蜡法铸造技术的巅峰成就。</p> <p class="ql-block">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文物(距今7800-9000年),以丹顶鹤尺骨制成,七孔设计,可演奏七声音阶,音准精确。‌‌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乐器实物,改写中国音乐起源史。‌‌‌‌</p> <p class="ql-block">‌莲鹤方壶‌,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壶顶立振翅仙鹤,底部攀附双兽。其分铸焊接工艺和突破性造型,被郭沫若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体现了春秋时期审美变革。‌‌</p> <p class="ql-block">‌云纹铜禁‌,春秋晚期失蜡法铸造典范,禁体由五层铜梗构成镂空云纹,四角装饰12只立体怪兽。此器证明中国失蜡法工艺比西方早千年,是楚国青铜艺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金简‌,金简刻有63字铭文,是现存唯一与女皇武则天直接相关的文物,记录了她晚年祈福禳灾的诉求。‌‌</p> <p class="ql-block">太行、燕山在这里壮丽;滹沱、桑干在这里柔媚。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丰富的自然风光。当我伫立在太行山脉的垭口,看见层叠的群峰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玻璃栈道上不时有人发出尖叫,而惊飞岩缝里的山雀,扑棱的翅声荡起山谷回声,仿佛千年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马蹄声正穿透时光而来。</p><p class="ql-block">站在正定古城上,猎猎旌旗中似乎仍回荡着金戈铁马的厮杀声;在磁州窑浮雕前,我触摸到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而西柏坡的土坯房,那些简朴的桌椅默默诉说着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时刻。</p><p class="ql-block">燕赵大地,像一本摊开的线装书,每一页都浸润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步都踩在文明的断层上。但这片土地的灵魂何在?或许就在响堂石窟斑驳的石碑里,在清西陵一片落叶的飘坠轨迹上,在白洋淀渔人撒网的弧线中……这片被历史与山河反复雕琢的土地,把千年光阴酿成了陈酒,每处风景都是未启封的坛口。我不过是个匆匆过客,却已醉倒在它醇厚的酒香里,因为我的根脉深处,蕴藏着中华文明最美的诗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