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日一学:</p><p class="ql-block"> 🔺“道”,简简单单,直心道场,无所不能,无法不包,具足一切智慧,没有分别对立,都是“一”。但问题是,说她能包容一切,但她又对抗一切;说她是笨猪、笨驴,但她是大智大慧;说她是雄辩真理,她却行“不言之教”。因为“道性”无相。可是三维地球人往往僵死在事相上,而事相是一分为二的,是不圆满的。可是,一个“若”字,画龙点睛,巧妙指引我们认识了“道”。所以,不要把《道德经》仅仅当作世间智慧来理解,那是侮辱《道德经》。</p><p class="ql-block"> 妙法堂是站在老子的高度讲出真实不虚的“道”,但无法保证大家都能看懂。因为世间凡夫的自私贪婪是根深蒂固的,一切都是以“小我”为中心。而老子的真正目的是引导大家走出“小我”局限,看破世界真相,不再执着世间俗事,回归“真心大我”。所以,《道德经》的核心是“返璞归真”;是无私、无欲,不争、不强。这与世间凡夫的认知和行为都是相反的。故而“大直若屈”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告诉各位:得道者往往是隐的,绝对不是社会上那些看似很慈悲,很庄严的大名人。要知道,很多慈眉善目的大师都是做出来的,是心无功夫,相上造作。因为凡夫着相嘛。</p><p class="ql-block"> 这类人很肤浅,喜欢别人称他为“大师”或“大法师”等;他们喜欢受人礼拜,受人供养。更有喜好居高临下,享受众人跪地朝拜的那种感觉;还有喜好伸手为别人“摸顶加持”。可悲那些迷信无智的信众,不但上当受骗,还追捧跟随。</p><p class="ql-block"> 其实,不少得道者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的眼睛长在额头上了,心长到铜钱眼里去了,所以发现不了他们。他们的境界有高也有低,而真正的得道高人是若似弱智,若似卑微,若似庸碌,甚至若似邪恶。</p><p class="ql-block"> 济公唱:“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p><p class="ql-block"> 吃肉喝酒,疯疯癫癫,又脏兮兮的济公,当时有没有人认可他是肉身佛?没有!假如济公出现在今天呢?也一样被视作疯癫人。现在大家应该明白大道“直若屈,巧若拙zhuō,辩若讷nè”的真正含义了吧!</p><p class="ql-block"> 所以,“道”非固定不变;“得道者”也不是某个固定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自妙法堂《道德经》第四十五章⑤</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