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纪念日,是我生命中十分重要的日子,也是我最激动的时刻。<div><br> 上午九时许,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冒着烈日酷暑,将金光灿灿的“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送到了我的手中。这枚熠熠生辉的纪念章,是党中央沉甸甸的殷切关怀,是党对我50年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有生之年的鼓舞和激励。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千,千言万语,从内心里感恩我们伟大的党。<br></div> 感恩党接纳了我。我出生在白马湖畔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我高中毕业后有幸被临时抽到公社通讯报道组工作。在公社机关,党员领导同志不仅从生活上、工作上关心我,而且在政治上指点、帮助我,使我一个刚出校门、懵懵懂懂的小青年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产生了向组织靠拢的思想倾向。在党组织和党员同志的关心、教育、培养下,我于1975年6月25日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由于10年动乱的影响,当时的各级党组织政治生活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我自己从供销社买来了一张大红纸,用黄纸剪成斧头、镰刀,怀着极其虔诚的心情做好了一面党旗,把入党誓词抄写在一张红色的16K纸上。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举起右手,半握成拳,面对党旗,庄严宣誓。这个仪式虽然简单不合规范,但是,它在我的心中是神圣的、纯洁的、至高无上的。宣誓,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终身的承诺;不是一次简单的举拳,而是一次庄重的发誓;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份责任。在当时,我是这样认识的,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 感恩党教育了我。我常想,父母给了我们身体,是党给了我们灵魂,一个没有文化、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人就是一坨行尸走肉。加入党组织以后,接受的教育多了,得到的熏陶多了,自己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得以行稳致远。我两次到省委党校进行半年的脱产学习培训,经历了1985年的全面整党,参加了1999年的讲政治、讲纪律、讲正气的“三讲”教育、2014年的“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1年的党史学习教育、2023年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我的政治信仰更加坚定,我的政治立场更加牢固,对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理解更加深刻。我们共产党如果脱离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水之鱼;我们的各级官员如果不为人民着想办事,就会被人民所唾弃。所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共产党员、共产党的干部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服从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感恩党培养了我。一个人的才能、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党的培养那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个人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靠山,要说有的话,共产党是我的背景、是我的靠山。1976年,我22周岁,组织上吸收我为工农新干部,被任命为岔河公社团委书记、党委秘书;1984年,我30岁,组织上破格提拔我为县委办公室主任,第二年又参加县委常委,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常委;1995年任命我为市委副秘书长,同时兼任市委办公室主任和市委研究室主任;1996年淮宿区划调整,我被调任清河区区委书记;1999年初,组织上又安排我到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县级淮安市任市委书记。2001年8月,淮安市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召开,我当选为地级淮安市委常委。期间10年我任市委秘书长,其中有三年时间市委秘书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一肩挑。2011年8月,因为年龄关系转岗到市人大常委会任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2013年5月经省委批准,明确为正市级干部。我对自己的底细十分清楚,论水平,比我高的人多了去了;论能力,比我强的人也多了去了。我何能何德?何功何绩?如果没有党的培养,没有伯乐的举荐,哪有我的今天? 一百年征程浩荡,五十载初心如磐。如今,我虽逾古稀,但当初的誓言不变,当年的初心不变,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不变。在有生之年,尽其所能做些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起码不惹麻烦,至少不添乱子,始终不渝,善始善终,为党争光,为党旗添彩,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状态,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回报党的似海恩情。<div> <br> 2025年 7月 1日于清寡斋<br><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