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总,是我们浙江省原军工系统老团干对刘亭同志的习惯性称呼。不过,这里的“总”并不表示他担任过军队里的什么总司令、总政委等职务,也不是指他担任过企业里的总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等什么的职务,而是当年浙江省军工系统有三十多个基层企业团委,刘亭同志则是这个系统的主管部门——浙江省国防科工办的团委书记,也就是说,他是我们三十多个基层企业团委书记的上级领导,大家便亲切地嘻称为总书记,后来便简称之“老总”。</p> <p class="ql-block"> 我认识刘亭同志还是在任企业团委书记之前。1983年8月,我分配到国营海东厂,任组宣科干事,刘亭同志那时的正式职务是省国防科工办组宣处副处长,办团委书记是他的兼职。由于组宣工作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刘亭同志。他身高1.7米光景,体型稍瘦,给人第一眼的印象是一副十足精干的样子,尤其是他在讲话时显现出来的思维敏捷性、表达准确性,以及口齿清晰利落,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着实令人赏心悦目。时年刘亭同志30多岁,大好时光,然每当人们恭维他前途无量,未来可期时,他却总是自嘲道:“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年富力不强”。一个谦虚内敛,自知自信、又具巧妙化解尴尬局面的智慧形象,充分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这是我对刘亭同志的最初印象。</p> <p class="ql-block"> 1986年3月,我任厂团委书记后,与刘亭同志的接触就日益增多了,特别是办团委没有正式编制,刘亭同志想出了一个抽调基层企业团委书记轮流到办团委帮助工作的办法之后,我有幸参与了其中几期团干培训班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刘亭同志年龄大我“一轮”,“老总”的称呼大概也是这时候叫上的。我们在一起工作时,有几起事情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在1986年春夏时节,我随老总到温州考察调研,彼时温州正处在“姓社”还是“姓资”的风口浪尖。老总在听取有关人员的介绍之后,特意抽空到了温州的一处小商品市场,亲自尝试了与商家的讨价还价之后,购买了一件皮夹克。随后认真地对我说:“这才是这件衣服的真正价值。买卖双方都认可”。时至今日,我有时仍会想起这件事,不禁思索,老总的市场经济思想,或许在哪个传统政治经济学还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时候,就已悄然萌芽。</p><p class="ql-block"> 也是1986年,当时杭州的解放思想氛围很浓,时常会有一些研讨会、沙龙之类的活动。我也随老总去参加过几场讨论,不过我都是在聆听。但每次老总都要鼓励我一番,要我争取发言,并说:“这是最好的锻炼机会。如果你讲得不好,或者讲错了,没关系,谁也不认识你,也不会记得你;如果你讲对了,讲得好,大家认同了,那就会脱颖而出”。现在想来,正是当初老总这一席话,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的心智,提增了我的勇气,也激励着我后来信心满满地参加各类公考选拔(演讲)活动,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还是在1986年,全系统共青团工作会议在海东厂召开,结束后去大陈岛参观。大陈岛是五十年代中期,国民党守军携岛上居民退居台湾后留下来的一座荒岛,当时共青团中央号召温台一带青年上岛垦荒,是艰苦创业的学习基地。大陈岛离陆地29海里。大约是9月中下旬的一天,我们与会30多人,乘坐交通船去大陈岛,去的时候是风和日丽,波澜不惊。但海上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次日却预报9级台风即将来临,交通船停驶,大家回不了陆地。这一下子把大家急坏了,因为来自全省各地的军工企业团干们,返程车票都已买好,且都携带在身上退不了票。更主要的是有些人原单位工作都已有安排,不能按计划回去将受到影响,再者,滞留岛上经费也无法解决。在这大家都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之际,老总急中生智,果断地带着我找到了大陈镇政府,说明了来意,请求帮助。镇政府非常重视,在综合分析气象、海浪等各种因素之后,决定用镇政府唯一的小型公务船送我们回大陆。小型公务船只有三、四十人的载客量,那天是满载而归,在汹涌的海浪里颠簸前行,生长在山区的军工企业团干们哪里见过这阵势,船舱里个个早已东倒西歪,呕吐不止,一片狼藉。唯独老总独自一人屹立在船尾,目光凝视着海面,时刻注意着天气的变化。可以想见,当时老总的内心承受着多大的压力,肩上的担子又有多重?毕竟这船上承载的是浙江军工的精英和未来啊!时隔三十年后,2017年我们组织了一场浙江军工老团干重上大陈岛活动,回忆起当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大家还是感慨万千,唏嘘不已。纷纷对老总当年展露出来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大胆果敢、胸有成竹的大将风度钦佩不已。 </p> <p class="ql-block"> 老总对自身要求很高、很严格,他曾亲口对我说:“要人认可,唯有学习,干出成绩。我的人生有两大“不足”,一是工农兵大学生,人们一般都认为工农兵大学生全是一些不学无术之徒,而我在大学学习是学得生病为止;二是出身高干家庭,人们往往把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与我的家庭联系起来,其实,我在大学毕业后还是回到东北插队落户的地方去修补地球,后来当了生产队长,从来不依仗家庭影响。我就是想通过努力学习,埋头苦干,弥补自身的两大“不足”,证明自己与人们的世俗认识不一样”。老总当年的这番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巨大,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一辈子不断学习,努力工作。老总自身也是一言九鼎,有言必践,堪称是终身学习的典范。2007年我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攻读EMBA学位时,一天看到一个背挎双肩包,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清华园的熟悉身影,仔细一看是老总,原来他也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攻读MPA课程学位。临近退休还这样好学不倦,斯人如此,我等奈何?</p><p class="ql-block"> 深切感受到老总对我的工作关怀备至、热忱帮助是在1997年下半年开始。当时,我在台州市椒江区计经委主任岗位上,被选派到省计经委挂职锻炼。原方案是安排我到综合处工作。老总得知后说道:“你是椒江区的计经委主任,综合工作应该不是问题,到省计经委挂综合处没有必要。当前及今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是计经委的立委之本。我建议你到投资办来挂职”。由于投资办是老总分管的处室,挂职方案调整不成问题。半年的投资办挂职经历,对我后来在县区分管计经委工作帮助很大。项目工作得心应手,所在县区获益良多。像吉利路桥汽车城项目,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审批,动工建成,与老总的支持,尤其是与此前安排我到投资办的挂职经历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省计经委挂职结束时,组织上明确我到路桥区任副区长,临行前老总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地方基层是干事情,且能干成事的地方。要集中精力每年抓好几项工作,日积月累,争取成为行家里手”。并叮嘱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有好的想法,马上记下来,然后形成文章。如果碰到有些人想摘桃子、揽功诿过,不要与之费口舌,白纸黑字,不言自明。”正是这些谆谆教诲,处事良方,促使并助力我长期以来,把深入基层,埋头苦干作为联系实际改进作风的努力方向,把勤记熟练、分析思考作为总结经验提高能力的工作途径,由此获得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广泛好评。勤记,也帮助我日后能完整回忆某些事情的来龙去脉,避免了一些麻烦;思考,也成就了我目前拥有30余万字的文稿积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总爱惜部下,重情重义。四十年来,不管我是在县区工作,还是在市级机关工作,老总每次来台州总要尽量抽时间见我一面,询问一下工作情况,关心我政治上进步。对我近年来遭受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事情,极为愤慨,甚至还一面为此向上反映,一面宽慰我要想开些。在时代的洪流中,难免泥沙俱下,玉石俱焚,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而我,由于深受浙江军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浸润,也早已看淡放下,安之若素。人生行到水穷处,还该坐看云起时,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六十而耳顺,还有什么事情接受不了的呢?</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来,往事如烟,许多人物和事情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淡去,唯有老总的印象却越发清晰深刻,我们与老总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无间。近年来,老总多次与我们这些浙江军工的“旧部”一起聚首,前不久,我们浙江军工部分老团干还跟着老总到新疆进行了一趟深度之旅,净化旧心灵,放飞新梦想,共同感受大美河山,静好岁月,一同沉浸在苏东坡“亦无风雨亦无晴”的超然境界之中。这大概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奇妙之处。今天也是心有灵犀,在老总百忙之中为我的习作结集出版作序之时,我也突然涌动起要写一篇《老总》的作文,不约而同,岂不怪哉!我想,我们一生能遇上老总这样的良师益友,实属难得,此番情谊,历久弥新,非常不易。让我们共同祝愿老总及周老师青春永驻,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6日</p> 附大陈岛风光 附新疆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