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记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6月8日上午,趁夏日正好,微风不燥,我信步穿过林荫小路来北山抗日英烈纪念碑面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一、三躬寄情,我在抗日英烈纪念碑前沉思</b></p><p class="ql-block"> 抗日英烈纪念碑位于新宾县新宾镇实验小学后山,为县级管理的烈士陵园,占地3000平方米。纪念碑由主体碑及李春润、李红光两尊塑像组成。主体碑型为山形,碑身高9.3米,寓意1945年“九三”胜利,碑座表示党所领导的人民群众是丰碑的基础。碑的正面为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的碑名(烫金黄字)《抗日英烈纪念碑》。我对着纪念碑连躹三躬!</p><p class="ql-block"> 来到纪念碑后面看到两座雕像一座是李春润,一座是李红光的。下面还有烫金的八个大字:“英名永存,功垂后世”。以前清明时节来祭奠过,只觉得两位抗日将领非常年轻,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我用手机把纪念碑后面的文字拍照下来,由于日光强烈有点朦朦胧胧,回家后我还是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p><p class="ql-block"> 背面镌刻李春润、李红光、韩浩、李东光、梁希夫、安昌勋、李明海、傅世昌、赵文喜、杨诺贤、王家训、齐洪治、秦鸿修、崔连枝、张再轩、马锦坡、庄文炳、刘桂贞等著名烈士名单。</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并书有碑文,碑文为:辛未九月,风云突变,日倭寇境,遍地烽烟。东北民众惨遭铁蹄蹂躏,兴京父老倍受兵燹摧残。烧杀淫掠,血溅苏水;清乡归屯,尸横龙山。国人有志,救亡驱虏;壮士悲歌,蜂起揭竿。烈士舍身筑起血肉长城,英雄洒血奋战荒野山关。血盟救国军响首枪于东边,民众自卫军拒日伪之西犯。唐聚伍举义,挂寇弃官;李春润誓师,毁家纾难。杨靖宇麾下桓兴,李红光兵出南满。三进古邑,浴血鏖战;两度西征,举步维艰。密营雪深火烤胸前不暖,露宿霜严风吹背后生寒。扬国魂于中外,留希望于人间。“八一五”光复,逐倭寇出国门,十四载含悲,痛烈士于九泉。鲜血染五星红旗,英魂谱开国歌声。泽被桑梓志后人百代之哀思,丰碑高矗铸烈士千古之雄。</b></p><p class="ql-block"> 这碑文写的太好了,写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罪恶滔天;写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血气方刚,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敢于同侵略者战斗到底不怕牺牲的浴血豪情!我为我们的党和人民骄傲,没有他们就没有十四年的英勇奋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新宾人民为了让抗战英烈的芳名永垂青史,英雄业绩彪炳史册,1989年经县民政局报请上级批准,决定建立抗日英烈纪念碑,以志永为纪念。1989年9月1日,由中共新宾县党史办、民政局、文明办、武装部等15个单位发出《关于劝募赞助资金建抗日烈士纪念碑的联合倡议书》。之后,全县各行各业纷纷捐款,烈士的家属、子女及港台亲朋好友从各地将款寄至建碑办公室。共募捐人民币近十万元。1991年8月2日开始施工,10月15日正式竣工。2008年省、市、县政府又投入40万元进行了维修。当年我和老伴为建这座纪念碑都主动捐了款。</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我们不能忘记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要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二、山河铭记英雄魂,缅怀新宾抗战英烈群像</b></p><p class="ql-block"> 在辽东大地的硝烟记忆里,新宾这片热土曾涌现出无数铁骨铮铮的抗日英烈。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民族长城,用生命诠释家国大义。从义勇军领袖到民众自卫军司令,从抗联战士到大刀会英雄,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而马锦坡烈士的忠魂,正是这群英雄中闪耀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一)义勇军先锋李红光:血染战旗照山河</b></p><p class="ql-block"> 李红光,这位朝鲜族抗日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东北抗联的军歌中。1910年,他生于朝鲜贫农家庭,16岁随父母迁入中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创建南满游击队,成为杨靖宇的亲密战友,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参谋长、抗联第一军参谋长。1935年5月,李红光率部从新宾挺进桓仁,在岔路子老岭沟与日伪军激战,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东北有名的义勇军领袖之一”,1946年,“李红光支队”以他的英名组建,为解放全中国再立战功。那首军歌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正是他用生命点燃的民族希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铁血司令李春润:忠孝难全赴国殇</b></p><p class="ql-block"> 1901年出生的李春润,原是东边镇守使部下,因于芷山降日而毅然决裂。1932年,他就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6路军司令,驻新宾后两次收复失地,率部控制沈海铁路、攻占抚顺,摧毁日军大批设施。同年11月,为筹军火他赴北平求助,临行前跪别母亲:“忠孝不能两全。”归辽后,他在保护武器弹药的战斗中身负重伤,1933年9月因伤去世,年仅32岁。这位凤城汉子用行动践行了“捐躯赴国难”的誓言,他的忠勇至今仍在新宾的山河间回荡。</p> <p class="ql-block">(三)抗联硬汉赵文喜:家破身囚志愈坚</p><p class="ql-block"> 1906年生于新宾平顶山的赵文喜,1932年加入民众自卫军,后投身抗联,任游击大队长。1935年,他在大四平闹子沟设伏,活捉日伪军33名,击毁6辆汽车。1936年秋,敌人抓走他的妻子和8岁儿子,杀害于平顶山万人坑;同年冬,他孤身开展工作时被捕,12月押赴苇子峪刑场,高呼“共产党万岁”,唱着抗联战歌从容就义。31岁的生命,在敌人的屠刀下化作了永不屈服的精神丰碑。</p> <p class="ql-block">(四)大刀会首领梁希夫:刀光如雪斩敌顽</p><p class="ql-block"> 梁希夫(梁锡福)出身山东,1932年组织300余人的大刀会抗日,编为民众自卫军第十一路军,首战旺清门、攻占永陵镇,杀得日军队长小原亡命刀下。1932年9月,他率部进攻抚顺煤矿,焚烧日军设施,打死矿长渡边宽一,却也招致敌人报复——次日,平顶山惨案爆发,3000平民罹难。1934年,他加入抗联,1936年在新宾夹河北被围,突围时壮烈牺牲。那把挥舞在烽烟中的大刀,劈开的是侵略者的嚣张,守护的是同胞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五)文人硬汉马锦坡:诗铭赤胆照汗青</b></p><p class="ql-block"> “狼吏狗官气势凶,酷刑肉绽血衣凝。断头台上又何惧,赤胆忠心报国诚。”这首绝命诗,出自新宾北旺清村的抗日烈士马锦坡。1906年生于中医世家的他,13岁入学堂,喜书画、擅诗词,更爱舞剑习武,毕业于奉天高等警官学校。“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学员武装起义,加入民众自卫军,任营长、团参谋长,曾只身收编土匪“金蝴蝶”,1932年5月从通化增援新宾,重创伪军。同年冬,因叛徒告密被捕,面对酷刑利诱,他在狱中宣传抗日,1933年3月就义前,写下两首绝命诗明志,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将31岁的生命,定格在对祖国的赤诚之中。</p> <p class="ql-block"> 如今,新宾的群山依旧巍峨,当年英烈们浴血的土地已繁花似锦。李红光的战旗、李春润的忠勇、赵文喜的不屈、梁希夫的大刀、马锦坡的诗魂,共同编织成这片土地的精神血脉。他们用生命证明:民族的脊梁从不会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弯曲,而山河的记忆,将永远铭记这些以热血浇灌家国的英雄魂。当我们回望历史,唯有传承他们“复我中华”的遗志,方能告慰那些长眠于辽东的忠骨,让英雄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永续闪耀。</p><p class="ql-block">致抗战英雄</p><p class="ql-block">八十春秋岁月长,烽烟往事未相忘。</p><p class="ql-block">铁蹄踏碎山河泪,热血凝成赤帜光。</p><p class="ql-block">百战身躯埋劲骨,千军肝胆护家邦。</p><p class="ql-block">今朝共缅英魂烈,浩气长存耀四方。</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