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哎嗨哎…西湖美景三月天呐,春雨如酒柳如烟,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主题歌《渡情》优美的旋律,回荡在西湖的每一个角落,一首歌,一片情,在雨中飘飘洒洒,在抑扬顿挫的旋律中,再现了一个出于人性化的神化与现实主义浪漫爱情故事的完美结合,借助这样一种潜质和内生动力,这种力量的积蓄, 不断生发的情愫,堆积起来就是一种阻挡不住的风情万种。</p> <p class="ql-block"> 这歌声一直萦绕在耳畔,回荡在记忆的深处,踏歌而行,轻松愉快,虽然天不做美,人有情,此时的光阴,虽然不是三月的天,而是在苍茫沐雨的深处梅雨的季节里,投入她的怀抱。慕名前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情,追寻西湖的影子, 在烟雨朦胧的景致中深入西湖,西湖是我们国家家喻户晓的旅游胜地,对她仰慕已久,不止于她的倾城、倾色、清新的美,而在于在这种氛围中,靠近它,体会它,才能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天朦胧,雨朦胧,情朦胧,人朦胧,钟情于自己的内心,执着于笃定的心情, 在烟波浩淼细雨连绵的环境中触摸她灵动的感受,给人一种别样的风情景致!</p> <p class="ql-block">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描绘,经历历代名人骚客负重的洗练,西湖便有了更加值得人们欣赏观光的价值所在。宋代文豪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这样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湖光山色的美景映入了他的心中,比做最美的西子。</p> <p class="ql-block">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展现了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象,荷叶与蓝天相连,荷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有了这样的赞誉,便有了名闻天下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诗词西湖咏流传,千古名句扬天下,寻踪觅迹探未知,亦真亦幻难取舍,瓢取三千游未尽,烟雨暮色去江湖,撩得人心共枕眠。历代文人墨客深入骨髓的精雕细刻,都赋予了她美好的寓意,在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营造下结和现代社会文明精髓的演绎,西湖更像是飞来的天外来客,如此的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徒步环绕西湖,要做好行动前的准备工作,没有精力,没有体力,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愿望,只因为她的华美而坚持,只因为她的富有而远行,用长途的艰辛换来报偿,我想也是值得的。伴着苍茫的夜色,在烟雨朦胧中,在游船上,在导游妙语连珠的讲解中,磁铁一般的眼眸,注视着每一个匆匆略过的景致,其中,每一处庭院、楼阁、亭台、寺院环绕其中,一步一景,一景一画,一画一诗,西湖可以傲视群雄的地方就在于它一千多年的层层积累,看雷峰塔的Via 高耸,轻轻从断桥残雪和苏提岸边走过,不是看死了一个历经年代的标本,而是重新赋予了这个传说新的使命和生命,曾经这段路程诉说了多少不堪回首的故事,如今,正如歌词中唱到的那样:“千年等一回,我无悔阿…”读文赏曲,只为增加自己对西湖的了解和这份情有独钟的热爱,因为爱可以抵过一切,多少人因为向往拥向这里,又有多少人在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把西湖的每一处景观和深藏在那里的文化古韵联系在一起,我们在这样的优美意境中摄取、学习、探索,每一次深入浅出的行动都是一种证明,都是一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提炼;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出行写成一段文字,记录我们对西湖深深浅浅的印记,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生活中少有的厚重,西湖的韵律和审美藏在山水交织的节奏里,藏在时间与空间的碰撞里。</p> <p class="ql-block"> 看细语绵绵的雨滴落在西湖里,微波荡起的涟漪如同跳动的音符,富有节奏感,这种惟妙惟肖的感觉,仿佛让我们听了一段地方的优美旋律一般的享受,湖光山影横斜,水天一色毗连,汇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夺人耳目,度人心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把这些景观景致汇集起来,我以为她就是一种人与神话故事完美的聚合。我以为她的存在不仅是一种造型,起到了开发人的想象和智力的作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召唤和引导。</p> <p class="ql-block"> 来去匆匆,走过你,走过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哪怕那路遥远,哪怕那风雨交加,也不虚此行。西湖的故事动人,西湖的水清廉,西湖的绿浓郁,西湖的花美艳,西湖的别样景观,如果,我们把它一个个都编织起来,让那种无瑕的韵律在心中荡起,让那种久违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里营养自己,直到今日,仿佛还没有走出那种意境当中,一直被西湖独有的氛围熏陶着,一直忘不了那湖,那山,那水,其实,最忘不了的还是西湖那频频跳动的天作美的韵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