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光流淌,岁月更迭,记忆中的色彩渐渐斑驳,唯有那些温暖过我的红,依然鲜明如初,如同一簇簇跳动的火焰,点亮我生命的角落,给予我无尽的力量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时的春节,是红色的温暖港湾。除夕之夜,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村庄,父亲搬出那张被岁月打磨得温润光滑的枣木长凳,凳脚还残留着去年贴春联时干涸的浆糊痕迹。他小心翼翼地踩着长凳,将大红春联抚平在斑驳的门框上。毛笔书写的黑色字迹,在红纸上格外醒目,“天增岁月人增寿”的祝福,被风掀起边角,墨迹晕染开来,宛如他掌心那交错纵横的纹路,诉说着生活的故事。奶奶戴着红毛线帽,帽顶的绒球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她踮着脚,将红灯笼稳稳地挂上屋檐。烛火透过薄如蝉翼的灯笼纸,在她眼角的皱纹里跳跃,仿佛把岁月都染成了温暖的金色。年夜饭时刻,母亲掀开蒸笼,热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红糖馒头在白雾中露出圆润的模样,好似绽开的笑颜。一口咬下去,松软的面团包裹着滚烫的糖汁,从齿间缓缓流淌,那甜味沁人心脾,暖意在心头荡漾,就像灶膛里跃动的火苗。我穿着绣着红牡丹的棉袄,捧着热气腾腾的白瓷碗,听着长辈们说着“红红火火过大年”,那一抹抹红色,随着升腾的热气,深深印刻在童年的记忆里。门前的红灯笼在风雪中轻轻摇曳,与屋内的灶火交相辉映,将整个老屋笼罩在一片暖融融的红色之中,这红色,是儿时岁月里最安稳、最温馨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的操场,是红色梦想的起点。那是一片赭红色的煤渣海,我们穿着打补丁的布鞋在上面奔跑,细碎的煤渣在鞋子里沙沙作响,仿佛是时光在轻声低语。在没有红领巾的清晨,我们会把蓝布衫的袖口翻折得笔挺。当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所有人齐刷刷地将手臂甩成笔直的线条,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五星红旗在薄雾中缓缓升起,鲜红的绸缎犹如一把利剑,刺破灰蒙蒙的天际。那一刻,朝阳的光芒仿佛都汇聚在这抹红色之中,点亮了我们眼中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运动会上,同学们用红墨水将报纸染成小旗,在跑道边奋力挥舞,呐喊助威。风掠过操场,将翻飞的纸旗吹得猎猎作响,宛如红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随后又轻轻落在煤渣缝隙里。记得有一次长跑比赛,我在煤渣跑道上不慎摔倒,膝盖渗出的血珠滴落在赭红色的地面上,与跑道的颜色渐渐融为一体。那时的疼痛刻骨铭心,但也让我在成长路上第一次懂得了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勇气。夕阳西下,煤渣跑道被染成一片金红,我们坐在跑道边,望着教学楼顶飘扬的国旗,心中涌起无限的自豪与感动,那抹红,比任何色彩都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0年11月27日,一个改变我命运的日子。初冬的细雨如轻纱般笼罩着无锡火车站台,闷罐火车吞吐着潮湿的白雾,庞大的车身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远处,人武部的老政委扛着一面鲜红的军旗,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我走来。军旗在细雨中轻轻摇曳,边缘的金线在路灯下明明灭灭,好似跳动的火苗。那时的我还不明白,这抹红色里,沉淀着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浸染着上甘岭的战火硝烟,是无数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淬炼出的信仰之光。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火车缓缓启动,轰鸣声中,军旗在微风细雨里舒展开来,红色的绸缎翻卷,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使命与召唤。我伫立在车厢门口,望着站台上那抹渐渐模糊的红色,心中满是不舍与期待,我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场与红色信仰的庄严约定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军营的生活,是红色精神的淬炼场。战术训练时,碎石无情地将军裤磨出破洞,膝盖渗出的血痕在布料上晕染开来,疼痛难忍。班长用匕首挑开磨损的地方,眼神坚定地说:“这是军人的第一枚勋章。”黄昏时分,夕阳将训练场染成琥珀色,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笔挺地站在军旗下,任凭汗水湿透衣衫,胸膛却始终挺得笔直,心中满是对军人使命的坚守。年终考核时,我凭借优异的成绩,在连队推荐、团部批准下,获得了“军旗下照相”的奖励,这相当于三等功的荣誉。深冬的阳光斜斜洒落,将军旗照得格外鲜亮。指导员站在我身后,用骨节分明的手轻轻抚平我军装的褶皱,他的袖口蹭过我“两点红”领章时,我看见他手背上那道未结痂的冻伤。“站直些。”他声音沙哑,目光越过我头顶,望向军旗飘扬的方向。后来翻看照片,发现他下意识攥紧的拳头,正对着镜头外那面燃烧般的军旗,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军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信仰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1年“七一”前夕,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晃44年过去了,但党旗下的宣誓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会议室里,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墙上的党徽和鲜红的党旗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光芒。当我举起右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如滚烫的铁水,浇铸进灵魂深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肩负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指导员递给我一本红色党章,烫金的边角在阳光下流转着神圣的光晕,它将指引我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4年,为了国庆35周年阅兵选拔,石家庄陆军学院的学员中队开启了日夜苦练的日子。皮鞋磨穿了,就换上一双新鞋继续训练;脚掌磨出血泡,挑破后咬牙坚持。烈日下,汗水在训练服上结出白霜,正步踢过的地面扬起红色尘埃,与我们眼中的炽热交相辉映。然而,最终我们10中队以微弱之差落选。那天傍晚,我望着宿舍仅一墙之隔的11中队入选战友高举红旗欢呼的身影,夕阳拉长了他们的影子,刺痛了我的眼眶。但看着他们依旧拼命加练的模样,我忽然明白:阅兵场上的那抹红,从来不是某一个中队的荣耀,而是所有军校学员共同托起的信仰,只要心中的红旗永不褪色,我们的付出就都有意义。国庆当天,我们中队集体收看阅兵式直播。当兄弟方阵走过天安门,解说员介绍"这是来自石家庄陆军学院的学员方队"时,整个大教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电视机里,阳光给战友们镀上金边,他们帽徽上的红五星连成一片流动的星河。那一刻突然明白:有些荣耀注定要由他人展现,但只要心中的红旗永不褪色,每个奋斗者都是这场盛典的主角。那些挥洒的汗水与未竟的遗憾,终将化作守护山河的磅礴力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岁月悠悠,老家门廊下的枣木长凳仍静静伫立,只是当年贴春联的人己经不在;书房书桌上,“军旗下照相”的老照片还在,鲜红的军旗依旧鲜艳夺目;那本党章的边角已被磨得毛糙,扉页上1981年宣誓时汗渍晕染的红痕,却依然清晰可辨。曾经温暖过我的那一抹红,从不是简单的色彩,它是春节时家人团聚的幸福,是成长路上拼搏的勇气,是军旅生涯中坚守的忠诚。这抹红早已融入我的血脉,在记忆深处永恒燃烧,成为我生命中最厚重的底色,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源于网络,谨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