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文/编制/岭南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岭南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0556893</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104周年的纪念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通过无数艰苦卓绝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的辉煌。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不由得让我又一次想起了今年春节去重庆欢度春节期间,到渣滓洞、白公馆参观时,思想受到的震撼,江竹筠、徐建业、杨虎成、小罗卜头等300多名革命烈士,在狱中同国民党反动派顽强斗争,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夜,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歌乐山的悲壮情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O二五年大年初一,按照到重庆过春节的计划安排,要参观渣滓洞和白公馆。驱车来到歌乐山麓,满山盛开的梅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赏梅的人群络绎不绝,整个歌乐山梅园,在冬日的暖阳里成了欢乐的海洋。此时此刻我们却无心欣赏,怀着沉重的心情随着人流向渣滓洞、白公馆赶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两者相距2.5公里。</p><p class="ql-block">渣滓洞原(渣滓洞监狱、渣滓洞看守所</p><p class="ql-block">),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现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的一部分,共产党人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200多名革命烈士就关押并牺牲在这里。</p><p class="ql-block">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女牢2间。</p><p class="ql-block">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解放的滚滚洪流中,国民党反动派在逃命的前夕,对囚禁在这里的三百多名革命志士,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长篇小说《红岩》即取材于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渣滓洞内展览内容更加翔实。首次把牺牲在渣滓洞看守所200多位烈士的生平事迹重新进行考证并展出;将“狱中追悼会”“春节联欢会”“大屠杀”等狱中发生的事件展出,展览展示了江竹筠狱中给谭竹安的信、李青林狱中做的枕套等30余件实物和200余张珍贵图片。</p><p class="ql-block">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操守、宁死不屈,展现了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女牢2间。</p><p class="ql-block">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命先烈江姐的形象——江竺筠、许云峰的形象——许建业以及何雪松等200多名革命烈士就关押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流逝,先烈精神永存。革命先烈与敌人在这里进行着殊死搏斗,最后牺牲在这片土地上,这里一间间狭小的牢房,每块砖,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不屈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升起鲜艳五星红旗的消息传到渣滓洞,革命烈士群情振奋,平二室的狱友们一致决定自制一面五星红旗,于是罗广斌拿出自己珍藏的红色绣花被面,制作了下面这款五星红旗,表达了渣滓洞革命烈士对新中国诞生的喜悦和革命胜利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渣滓洞成了国民党严刑拷打刑询共产党人的刑询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览室展出的各种残害革命烈士的刑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刑询、残害革命先烈的老虎凳、电椅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守所卫兵岗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烈士们在狱中秘密成立党的组织,秘密传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消息,组织和发动烈士们同敌人进行各种斗争,烈士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表现出英勇顽强的革命毅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诗歌、文化知识学习、甚至用绝食,团结、鼓励烈士们争取权益,迎接胜利的希望!</p><p class="ql-block">每每看到这些烈士狱中斗争、争取革命胜利和生活自由的细节,都让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深切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许多共产党人背判革命、贪污腐败、甚至投敌判国的无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杀害烈士家属在烈士死体旁痛不欲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即将解放,国民党穷凶极恶,疯狂杀害狱中数百个共产赏人。狱中党组织按照事湔秘密策划,及时实施了暴动,从监狱旁边被洪水冲毁的院墙(狱犯修复时故意敷衍预留)的洞中冲出,向后边的歌乐山跑去……</p> <p class="ql-block">1949年夏,雨水将此处墙体冲毁,特务们以此为借口欲取消放风时间,遭到了全体难友的强烈反抗,经过全体难友们不懈地斗争,监狱方面终于做出让步,由难友们自己修复围墙,难友们趁机将杂草、树枝、碎石等杂物填入围墙。同年10月,该处围墙再次因雨水冲刷而断裂,此时,敌人因忙于大屠杀已无暇修复围墙。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在弃城前对狱中关押的革命者进行了一次集中猎杀,他们用机枪向狱中疯狂扫射,然后浇上汽油,将监狱点燃,监狱两百多名难友中仅有15名难友推倒此段断墙而幸存下来。现在的渣滓洞监狱景区是在原址上按照原样复建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磁器口古镇金碧山下有一片崖壁,镌刻着“华子良脱险处”六个鲜红的大字。这是一处见证了渣滓洞、白公馆狱中党组织一次伟大胜利的红色革命遗迹。</p><p class="ql-block">“疯老头”华子良,是《红岩》小说里的重要人物,他的史实原型叫韩子栋,是白公馆看守所狱中临时党支部的委员。1946年8月,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临时党支部书记罗世文和委员车耀先后,党员同志们没有被敌人的屠杀吓倒,反而是表现出了“善处逆境、临难不苟的英雄气概”,成立了由许晓轩任书记,韩子栋、谭沈明任委员的新一届临时支部,并决定将“越狱”定为狱中斗争的奋斗目标。在近一年的准备时间里,许晓轩、谭沈明、韩子栋分别制订了多套越狱方案。韩子栋因为经常随看守到沙坪坝、磁器口购买生活物资,计划利用到沙坪坝采买的机会从重庆大学旁的中渡口坐渡船过江脱险。经过讨论,支部集体认为韩子栋的计划最容易成功,于是决定让韩子栋承担实施越狱、寻找上级党组织的任务。</p><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18日,韩子栋上身着衬衣,下身穿短裤,头上戴一顶硬壳子草帽,挑一副空担子,随看守卢兆春到磁器口进货。两人从白公馆大门出发,一路往东,经过童家桥,从幸福街进入磁器口市镇,沿着今磁正街询行问市,一直走到嘉陵江边码头,一如平常采买。从江畔往回走的时候,韩子栋趁机提出要到沙坪坝再看看行情,准备实施从沙坪坝逃离的计划。但卢兆春怕热,不愿意再走沙坪坝。韩子栋只得随着卢兆春往回走。两人没走几步,就在街上巧遇童家桥警卫组便衣组员胡为祥。胡为祥邀卢兆春到家里去打麻将,说话间又遇到白公馆医官王殿和离职警卫罗欢德,于是四个人带着韩子栋来到磁器口古镇西端的唐家院胡为祥家中打麻将。四人上了牌桌后,只留一名勤务兵在院中看守韩子栋。韩子栋拿出许多钱,请勤务兵去买个西瓜,于是勤务兵被支开了。等勤务兵走远后,韩子栋装作上厕所的样子,从大门溜走。他先来到街口,准备叫一抬滑竿,到中渡口去坐渡船。可到了街口,刚巧没有滑竿。他不敢停留,立刻改变计划向磁器口码头急行。到了江边才发现江水大涨,平时繁忙的码头没有一条渡船。但他并没有慌乱,而是按许晓轩的提醒,为防特务用警犬追捕,踏入江中,往上游寻找渡船。走到金碧山东侧文昌宫的断崖下时,他看到一只小船经过,连忙呼喊船夫靠岸,提价包船,渡江至江北,胜利脱险。韩子栋脱险后,又历经45天艰难行程到达解放区。找到组织后,他马上提出要见周恩来同志汇报工作,并向中共中央组织部汇报了渣滓洞、白公馆狱中组织的斗争情形。</p><p class="ql-block">韩子栋脱险是渣滓洞、白公馆狱中党员们共同书写的一段红色传奇。革命先辈们在重庆的大地上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用生命去实践红岩精神的这些英勇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精神伟力也必将激励着重庆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勇毅前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麓。</p><p class="ql-block">原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因白驹自诩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用诗人的字号“香山居士”前面二字,为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附近老百姓习惯按照当地的习俗称为“白公馆”。</p><p class="ql-block">白公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主楼有一、二层10间房、辅楼5间房、刑讯洞共16间房。</p><p class="ql-block">主要陈列“红岩魂——白公馆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如王朴、刘国鋕、陈然、“小萝卜头”——宋振中等红岩英烈的革命事迹。</p><p class="ql-block">白公馆是面向社会和民众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基地。</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包含白公馆在内的“中美合作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白公馆刚一侧身,第一眼看到的是“小萝卜头”站立塑像,孩子举目迎宾、双手从胸前互捧伸出,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说、电影、电视里等许多白公馆革命故事中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的画面,“小萝卜头”塑像的神态,表现了孩子渴望自由、渴望学习、渴望阳光、渴望自由世界孩子们幸福生活,我们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精神刹时崩溃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萝卜头,本名宋振中,乳名森森,是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儿子。他于1941年3月15日出生在江苏邳县(今邳州市),1949年9月6日在重庆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8岁,是中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小萝卜头在襁褓中就被关进了监狱,随父母先后被关押在贵州息烽监狱和重庆白公馆。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身体瘦弱,头大身小,狱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小萝卜头经历了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每天吃的是发霉的米糠和烂白菜,长期营养不良导致他身体虚弱。</p><p class="ql-block">尽管身处险境,小萝卜头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智慧。他在监狱中秘密传递情报,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在狱中自由走动,帮助革命同志传递信息。他还学会了使用铅笔和墨水,成为了一名小交通员,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萝卜头的故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是新中国最小的革命烈士,象征着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革命精神和希望仍然存在。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后人,成为革命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狱方认为患传染病的便被关进隔离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乐山上江竹筠(江姐)烈士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建业(许云峰)烈士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细亚烈士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细亚烈士在《红岩》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角色,但她的故事和《红岩》中的情节有紧密的联系。</p><p class="ql-block">黄细亚(1928—1949),女,字琼兰,笔名艾莱,湖南临澧人。她是新青团员、民盟盟员,曾在重庆的国立九中和重庆市立二中学习,积极参与进步活动。她在重庆二中期间,与地下党员林志诚等人发起组织了进步学生社团“五月诗学社”,开展读书活动、讨论时事、办墙报等,宣传进步思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庆幸的是,我们并没有忘记他们,一批又一批的老百姓前来祭奠和瞻仰他们,我听到一位母亲给幼小的孩子讲述黄显声是小萝卜头的老师,听到一位老奶奶对孙子说他们太可怜了,看到年轻人没有再嬉皮笑脸地拍照打卡,而是沉默地随着人流认真观看墙上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完渣滓洞和白公馆,来重庆大都市过年的喜悦心情荡然无存,下山时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就连上山时看到歌乐山满山盛开的梅花,这时仿佛都是国民党反动浱残暴杀害革命烈士的鲜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枝枝盛开的鲜艳夺目的红梅,仿佛是一个个屹立在渣滓洞、白公馆这个战场上与敌人战斗的不屈战士,漫山遍野的梅花,就像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前赴后继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洪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啊!歌乐山上鲜艳的梅花,红的象一面面红旗,那独特的梅花香味弥漫了整个山坡,就连道路上都散发着那特别的香味呢!山坡上那朵朵盛开的红梅花,那香味扑鼻的空气里仿佛烈土的英灵在向我们招手,在诉说着那血腥的往亊,先烈们在嘱托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么地来自不易,你们可要好好珍惜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明: 由于参观时人多拥挤,加上情绪极度悲愤,拍照时不能特别注明,监狱又基本雷同,编辑时所拍人物照片与狱室排列不一定对应相符,敬请读者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