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我来了!

秋秋

<p class="ql-block">在2025年的6月我到了西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终于都有了我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日Z21次列车19:22分从北京西站发车,前往拉萨。</p> <p class="ql-block">6月3日早上,在列车上欣赏旭日东升</p> <p class="ql-block">过了西宁,小食品开始胀袋……兰州站我劳动一下擦下玻璃(为了清晰地看进藏时的美景),老外也想擦,递给他们几张纸,都会说“ Xie Xie……</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后以不同方式又见青海湖~</p><p class="ql-block">列车路过青海湖见牛羊🐂🐐</p> <p class="ql-block">6月3日19:24到达德令哈站,经过一夜一天,看这站名,感觉离西藏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海拔还在上升,夜里21:49到达格尔木站,停25分钟。在格尔木换了两个内燃机车头“爬坡”……在到达格尔木后,车厢弥漫性放氧。上来2名医护人员。</p> <p class="ql-block">卧铺床头都有紧急供氧口。弥漫性放氧是从出气口放出的。在火车上除了看到食品包装都膨胀起来,身体上并没有什么感觉…</p> <p class="ql-block">4日凌晨5:00至5:30通过唐古拉山区域。该时段为青藏铁路海拔最高段(唐古拉山口海拔5072米)</p> <p class="ql-block">6月4日清晨一睁眼,看到白茫茫一片,随着火车行进不同的美景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在列车上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措纳湖!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措那湖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措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465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唐古拉山山脉南部河溪均汇入措那湖流入怒江。措那湖是青藏铁路上的一颗明珠,和纳木措一样,这是一个信徒经常会来朝拜的湖泊。传说它曾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措那湖是一个“神湖”。</p> <p class="ql-block">6月4日8:12分到达那曲站</p> <p class="ql-block">那曲停7分钟,下车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2025. 年6月4日11:42,Z21次列车历经40小时,抵达拉萨站,这里海拔3641米。</p> <p class="ql-block">6月4日中午到了日光城拉萨市(ལྷ་ས་)住在了岷山天瑞大酒店。</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西藏的第一天和最后四天都住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感觉一切OK,下午打辆车去兜风,穿上藏袍拍照📷</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早餐不错</p> <p class="ql-block">自由与远方再呼唤,6月5日,我们奔跑在‌此生必走的318国道上,去西藏的小江南林芝</p> <p class="ql-block">巴松措——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了!</p><p class="ql-block">巴松错,又名错高湖, “错高” 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 3700 多米。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 12 公里,最深处 66 多米。总面积25.9 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湖心岛(扎西岛)是巴松措标志性景点,岛上有1500年历史的错宗工巴寺,传为莲花生大师修行地。可体验转经、挂经幡等藏传佛教文化。寺前的桃松连理树和许愿洞传说深受游客推崇。‌‌</p> <p class="ql-block">卡定沟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畔,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藏语“卡定”意为“人间仙境”,因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冬暖夏凉。</p><p class="ql-block">看点1:千佛崖与奇峰怪石‌——峡谷两侧崖壁密布佛像石刻及抽象景观(如“酥油灯”)</p><p class="ql-block">看点2:“天佛瀑布”‌,落差近200米,瀑布后的岩壁天然形成佛像、护法等形象,如强巴佛(藏族保护神)、观音、神鹰献宝等,这真是要有一定想象力来辨识哟。(见图五,各位看官也发挥想象力吧!)</p><p class="ql-block">‌‌看点3:这里的原始森林与生态‌丰富,沟内松竹蔽日,植被覆盖率高,有红豆杉等珍稀树种,还偶见金丝猴等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江河汇流: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呈现泾渭分明的景观,‌主要由两河水文特征差异、地形条件和自然生态影响共同作用形成‌。具体表现为尼洋河含沙量低、流速快而清澈,雅鲁藏布江含沙量高、流速缓而浑浊,且河道宽阔、水量充沛,使得两河融合缓慢。‌‌</p><p class="ql-block">我们停车南面的山背面就是麦克马洪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渡卡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也是昔日工布王庄园城堡的遗址。入口处设有描绘工布王与波密王战争的砖红色浮雕及碑文,作为历史纪念。现存少量残垣断壁,展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在这里还可远眺南迦巴瓦峰。</p> <p class="ql-block">六字真言的藏文为“༄༄། །ཨོཾ་མ་ཎི་པད་དྨེ་ཧཱུྃ་ཧྲཱི༔ །།”。是藏传佛教核心咒语,象征观音菩萨的智慧与慈悲,具有净化心灵、消除烦恼、积累功德等深层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大峡谷】藏语意为 “从最高顶峰下来的水” ,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地球上最长、最深的峡谷,被誉为 “人类最后的密境”,是大自然最美的模特。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最火的一句是“大江从此不东流”‌,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流向突转为南流的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磅礴气势。</p> <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最高的山峰,也是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高峰。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雪山”🏔️</p><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峰的雪顶在阳光下闪耀,如同镶嵌在天空中的钻石。</p><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峰的冰川,如同时间的见证者,诉说着地球的古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登上海拔4728米的色拉山站,遇上了雨,这是自然与信仰的融合‌, 南迦巴瓦峰的雨被视为自然的馈赠,藏民认为雨水是神山的净化与祝福,想着藏语中“雷电如火燃烧”的传说,享受着雨中的山峰云雾缭绕,南迦巴瓦山更充满了诗意与神秘感‌。“接受所有遇见才是正确打开方式”‌。其实,行走在山间路上,南迦巴瓦山一直在我们眼前,很享受漫步峡谷间,悠然见南峰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日久寺】‌又称巴河寺,是位于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山清水秀尼洋河畔的一座苯教寺庙,始建于公元9世纪中叶,寺庙的建立与苯教大师化鹰镇兽的传说相关,当地百姓为感念其守护而建寺供奉神鹰。具有独特的宗教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走进林芝核桃村金珠家。</p><p class="ql-block">这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尼洋河左岸八一镇下辖的自然村——“公众村”,在藏语里是座落在山脚下树林中的意思。这个村也叫核桃村,可能是因为村口长着一棵1600多年的核桃树得名吧。八一镇小学教师金珠今天没课,接待了我们去她家坐客。小院里开着芍药花、月季花,我更喜欢那土豆花……喝了青棵酒、奶茶、青棵饼、糍粑...村里的藏民生活很安逸,家家门口停着小汽车,靠雪山冰水推动的转经筒慢慢地转动着,千年核桃树和几百年的桑树、桃树也仿佛在述说着这里藏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和浪卡子县。湖面海拔‌:为4441米,湖面呈狭长形,面积约638平方公里,最深处达60米。‌‌观景台海拔‌: 岗巴拉山口观景台海拔4998米,是游客俯瞰羊湖的最高点。其他观景台如4770米和4441米处可近距离接触湖水。‌‌</p> <p class="ql-block">和“藏民”团友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拉基寺(或扎基寺)是西藏拉萨的一座著名寺庙,以供奉财神扎基拉姆(吉祥天母化身)而闻名,扎基拉姆象征财富、健康与勇气。这里香火鼎盛,‌信徒携带酥油壶添油祈福,建筑藏式风格,外墙斑驳沧桑,内部壁画精美,庭院经幡飘动,充满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息,被誉为西藏唯一的财神庙,历史约300年。</p> <p class="ql-block">药王山上比对一下RMB50元</p> <p class="ql-block">在拉萨时正值毕业季,在这里遇到了青春</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里面不许拍照,在外面各种角度拍布宫</p> <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最初由吐蕃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后在17世纪由五世达赖喇嘛主导重建,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中心。‌这座宫殿历经千年扩建与修缮,融合藏汉建筑艺术,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为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具象征性的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布宫,上去不易,下来也难!上布达拉宫时很多人吸氧,但那杯30元&40元的茶比吸氧好用,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由红宫和白宫两大主体建筑组成,红宫主要用于政治活动和登基大典,而白宫则是达赖喇嘛及高级僧侣们生活起居和政教事务处理的重要场所。两宫相连,共同构成了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是世界上位置最高的厕所🚽右边为历史遗迹—-经300年未曾清理的旱厕。</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简直就是藏传佛教的“名人堂”!在这里看到了唯一存下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还有太多太多的佛祖;还有经书………</p><p class="ql-block">(里面重要场所皆不允许拍照)</p><p class="ql-block">大昭寺(Jokhang Temple),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释迦牟尼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寺庙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在藏传佛教中大昭寺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叩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的饮食也是杠杠滴</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的喧嚣,掩盖不住内心的宁静。</p><p class="ql-block">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在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p> <p class="ql-block">参观西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寻找几个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盖个章</p><p class="ql-block">观景台远眺布达拉宫和药王山………</p> <p class="ql-block">那根拉山口,海拔5190米,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境内,是通往纳木措的必经之地,也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属于号称生命禁区的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口。山口的玛尼堆上挂满了经幡。山口标明海拔高度的石碑上刻着仓央嘉措的诗:《那一世》长头磕尽,山路蜿蜒,不为朝圣,只为感受你的温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来世修行,只为途中与你相遇。</p> <p class="ql-block">纳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距离拉萨240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61km。纳木措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蓄水量庞大,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p><p class="ql-block">纳木措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p> <p class="ql-block">仙境?秘境?不知怎么形容你——纳木措</p> <p class="ql-block">再见,拉萨!再见,西藏!</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洒在雪山之上</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1日人民日报“今晚,抬头看月亮!”而我昨晚上是先低头后平视看到了本年度“最低满月”现身天宇。这是本年之中离地面最近的“最低满月”,月亮呈现出微红色。开始在飞机左侧看到落日,以为是映在飞机右窗上(我为看雪山,特意选了靠右窗的K座位)再仔细看,月亮慢慢升起来了……</p><p class="ql-block">西藏之行令人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