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8年,我的父母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踏上橙山的土地,成为那个时代商业网下乡运动的一份子。他们不仅是供销社的支点,更是村民生活的纽带,负责将生活必需品送到每一个家庭。我们全家的生活空间,是橙山公路旁一栋充满故事的两层木板房,既是繁忙的商店,也是温馨的家。</p> <p class="ql-block">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商店是我们村的希望之光。每月,父亲如时钟般准确地将盐、煤油、肥皂等生活物资送到每户人家手中,而节日时分,他更是如魔法师般变出按人头分配的糖、酒、胆巴、海带等珍贵物品,给村民们带来无限的喜悦。此外,针、线、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以及那些需要凭票供应的布料,都是父亲精心照料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回收农副产品,如鸡鸭蛋、棕巴耳、棕叶子、桐子、烟叶、金银花、冷饭锅巴、黄连、天麻、木炭等,这些不仅是供销社的重要物资,更是农民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转化。</p> <p class="ql-block">工作之余,父亲将爱好融入生活,他在房前屋后种植的果树和花卉,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与色彩。尤其是他亲手种植的蔷薇,每年五月,花开如潮,五彩斑斓,将整个木屋环绕在一片花海中。朝阳底下,藤蔓绕篱笆,蔷薇映彩霞,微风拂过,香气扑鼻,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父亲用自种的竹子编织的篱笆,不仅围住了家园,更围住了满园的春色和记忆。蔷薇花开时,无论是过往的商人还是远道而来的赏花者,无不驻足赞叹,对那些真心喜爱蔷薇的人,父亲总是慷慨地剪下一束花作为礼物,分享这份美好。</p> <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我们姐妹长大成人,相继离开橙山,那承载无数回忆的小木屋渐行渐远,但心中那份对父母的深情,对那满篱笆蔷薇的眷恋,却如同那些花儿一样,年年岁岁,永不凋谢。蔷薇花,不仅是我们童年的记忆,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温暖和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