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独坐书房阅读,忽感眼睛酸涩,走到窗前远眺,揉揉眼眶,回头瞥见书架上摆放着的油灯架。</p><p class="ql-block"> 这个灯架是我前些年整理旧物时发现的,当时灰尘覆盖着灯架,交接处满是污垢,如果不是我知道它是个灯架,也许就扔在一边了。</p><p class="ql-block"> 我将灯架拿到水龙头旁,拧开水,用废牙刷细细地一寸一寸刷着,清洗干净,发现这个灯架竟然完好无损。</p><p class="ql-block"> 灯架是用竹子制作的,底座有四只脚,方便摆放。四层竹片固定,绝不会散架。拎手呈圆弧形,手感光滑。做工如此精细的灯架,我感觉我小时候没见过,更没用过。</p><p class="ql-block"> 我把灯架晾干,去问父亲这个灯架是哪一年制作的,父亲挠了挠头,表示不记得了,可能是心有不甘,之后又加了一句:“你都60岁了 ,它的年纪应该和你差不多吧。”</p><p class="ql-block"> 端详着灯架,我实在找不出它的“生辰八字”,但我知道 ,只要在架子上加上一个铁质的碟子,在碟子里加上植物油,放入灯草点上,这在当年,就是一盏“豪华”灯具。</p> <p class="ql-block">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家里的灯具也就是油灯,是非常简陋的。一个带铁盖的玻璃瓶,就可以制作成 。在铁盖上打出一个孔,薄铁皮卷成圆状,插入孔中就行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年少时也干过这活,问</span>题是这种玻璃瓶可遇不可求。灯芯一般的材质是棉纱线,如果没有这种线,把草纸卷紧也是可用的,但纸太易燃烧,又易化开,需要经常更换。</p> <p class="ql-block"> 高级一点的灯具就是在商店里购买的油灯,我家里也有一盏。一般大姑娘出嫁,娘家会把这种油灯作为嫁妆陪嫁。这种油灯灯芯是特制的,宽度厚度都与灯头匹配。灯头上还有灯芯的调节转扭,灯芯使用久了不亮了,就把灯芯往上顶一顶。上面有玻璃灯罩,不担心被风吹灭。</p><p class="ql-block"> 油灯用的油都说是植物油,具体是那种植物油,至今我也没弄明白,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这叫洋油。油快用完了奶奶就让我到隔壁村的代销店里去购买,每次买四两,花9分钱,那是十六两称的四两。</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对油灯的印象并不是十分深刻,它只停留在我七岁那年,也就是1972年,那年的下半年,家里通了电,用上了电灯,油灯也就在停电的时候翻出来使用。爷爷是在那年的上半年离世的,他去世前,安装电线的杆子已经堆在了我家附近的晒谷场,我还陪他在电杆堆上坐过。他很期待能见到通电的那一刻,可惜非常遗憾,他没能斗得过病魔,才61岁就永远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刚用上电灯那会家里还是非常节省的,一个30平米的房间,只有一个15W的白炽灯泡。中堂屋面积稍大一些,也就25W。只有过年过节客人多时,才会用上40W的灯泡。如果用上100W的灯泡,那一定是家里办喜事了。并且人一离开房间,必须随手关灯,偶尔忘记关灯,肯定遭骂。</p><p class="ql-block"> 灯泡里的钨丝断了,只要没掉到灯泡壁上,都会小心翼翼的抓住灯头、摇动钨丝,让断下来的那段钨丝重新接上,这样的灯泡还能用上几天。</p><p class="ql-block">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灯泡的亮度也在提高,电灯的品种也在变化。有了台灯、落地灯,也有了节能灯、LED灯,还有灯带等各式各样的电灯。</p><p class="ql-block"> 那年老家造了房子,到底安装了几盏灯,现在也没数过来,其实也不会去数。今年儿子在老家办婚礼,我花了400多块钱,把所有的灯具都升了级,为的就是灯火通明、张灯结彩。</p> <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古时候的夜晚用的是什么照明工具,应该也是油灯吧。从类似于“挑灯夜战”“青灯苦读”的词语中,就可以了解一二。</p><p class="ql-block"> 一盏微光,照见千年人间百态。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描写了深夜苦读的情景。陆游的“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在青灯黄卷中的读书之趣,消解了岁月沧桑。而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豪迈心境。</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如果他们生活在当今社会,还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吗?</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