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四周年

东风

<p class="ql-block">旧中国人民苦难深重</p> <p class="ql-block">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各民族大都一样,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到了19世纪40年代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欧美、日本帝国主义强烈的入侵,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但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依然处在这三座大山极为反动、腐朽、残酷、落后的统治之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p> <p class="ql-block">俄国十月革命,又称红色十月、十月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或布尔什维克革命,获胜的苏联红军一方称之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99],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国历法,1917年10月25日(公元1917年11月7日),故称“十月革命”。</p><p class="ql-block">1917年11月7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同志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p> <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同志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革命推翻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俄罗斯共和国),为1918年—1920年的苏俄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奠定开端。</p><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胜利前进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四”青年运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p><p class="ql-block">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这次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p> <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湖南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的陈公博和日本小组的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也列席了这次会议。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还规定了党的纪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p class="ql-block">  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p> <p class="ql-block">八一南昌起义地和人民军队的早期将领</p> <p class="ql-block">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p><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p><p class="ql-block">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简称“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建立的中央政权机关。</p><p class="ql-block">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项英为副主席。大会决定将瑞金改为瑞京,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领导苏区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p><p class="ql-block">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毛泽东再次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会师</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和赤卫队。与此同时,经过团结、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雄姿</p> <p class="ql-block">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组成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别委员会;接着成立了袁文才任主席的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红军在赤卫队和人民群众配合下,接连打破了江西国民党军的多次“进剿”。至6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和遂川、酃县、吉安、安福等县的部分地区。之后,又打破了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同红4军会师。此后,红军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根据地不断扩大。</p><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下一部红军坚持井冈山的斗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p> <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p> <p class="ql-block">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党从幼年走向成熟</p> <p class="ql-block">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2]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p><p class="ql-block">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3]。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革命圣地延安</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是革命圣地。延安革命旧址包括凤凰山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等,以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延安宝塔、桥儿沟鲁迅艺术文学院(六届六中全会旧址)、南泥湾、清凉山新闻出版部门旧址、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银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旧址等遗址。</p> <p class="ql-block">延安文芝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于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两个讲话(即“引言”和结论报告),系统地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回答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中长期争论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路线,指明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逼蒋抗日</p> <p class="ql-block">“逼蒋抗日”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采取的一项策略方针。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蒋介石对张学良下达“不抵抗”政策,严令东北军不抵御日本,使之全东北沦陷。在这一刻,在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向全国人民发出通电,提出“停止内战,共御外辱”的口号。逼蒋抗日是全国人民,期盼国家领袖蒋介石早日抗击日本的愿望,同时也加速了蒋介石抗日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七届二中全会</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解放东北、解放南京、解放上海!</p> <p class="ql-block">三大战役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p><p class="ql-block">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和平解放西藏</p> <p class="ql-block">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p><p class="ql-block">经过许多斗争和工作,挫败了美英等阻挠谈判的阴谋。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谈判,并于1951年的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这是西藏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一件大事。西藏和平解放,不仅粉碎了外部势力妄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且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开国元勋</p><p class="ql-block">叶剑英等同志</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朱德</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p> <p class="ql-block">任弼时</p> <p class="ql-block">陈云同志</p> <p class="ql-block">爱国民义人士</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p> <p class="ql-block">十大将</p> <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p><p class="ql-block">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共商国事</p> <p class="ql-block">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 <p class="ql-block">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旗、国歌、国徽</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朝鲜发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邮票</p> <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经济建设</p> <p class="ql-block">水利工程建设</p> <p class="ql-block">体育强国</p> <p class="ql-block">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力克群芳,以七战七胜的成绩勇夺桂冠,开启了五连冠的胜利征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民族大团结</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邮票全套56枚,分别描绘了56个民族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周年大庆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胜利完成各“五年经济建设”计划</p> <p class="ql-block">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p><p class="ql-block">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3月12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消除贫困,实现小康</p> <p class="ql-block">新华社北京2021年8月12日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基本生活水准权。</p><p class="ql-block">白皮书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p><p class="ql-block">白皮书指出,我国贫困人口粮谷类食物摄入量稳定增加,“不愁吃”问题基本解决,重点贫困群体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免于饥饿的基本权利得以切实保障。同时,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p><p class="ql-block">此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贫困人口基本医疗、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核电建设</p> <p class="ql-block">国防建设</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发展经济</p> <p class="ql-block">成功载人航天</p> <p class="ql-block">神舟飞船首飞成功</p> <p class="ql-block">祖国万岁,举国欢腾</p> <p class="ql-block">香港回归尾日封</p> <p class="ql-block">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p><p class="ql-block">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p> <p class="ql-block">《中英联合声明》全文</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满意地回顾了近年来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一致认为通过协商妥善地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有助于维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并有助于两国关系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此,经过两国政府代表团的会谈,同意声明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p><p class="ql-block">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p><p class="ql-block">(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p><p class="ql-block">(三)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p><p class="ql-block">(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由当地人组成。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主要官员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名,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原在香港各政府部门任职的中外籍公务、警务人员可以留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各政府部门可以聘请英籍人士或其他外籍人士担任顾问或某些公职。</p><p class="ql-block">(五)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保障人身、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旅行、迁徙、通信、罢工、选择职业和学术研究以及宗教信仰等各项权利和自由。私人财产、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以及外来投资均受法律保护。</p><p class="ql-block">(六)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地区的地位。</p><p class="ql-block">(七)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继续开放外汇、黄金、证券、期货等市场,资金进出自由。港币继续流通,自由兑换。</p><p class="ql-block">(八)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财政独立。中央人民政府不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征税。</p><p class="ql-block">(九)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在香港的经济利益将得到照顾。</p><p class="ql-block">(十)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p><p class="ql-block">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自行签发出入香港的旅行证件。</p><p class="ql-block">(十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维持。</p><p class="ql-block">(十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的上述基本方针政策和本联合声明附件一对上述基本方针政策的具体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之,并在五十年内不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国两制,伟大构想</p> <p class="ql-block">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自本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的过渡时期内,联合王国政府负责香港的行政管理,以维护和保持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给予合作。</p><p class="ql-block">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为求本联合声明得以有效执行,并保证1997年政权的顺利交接,在本联合声明生效时成立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联合联络小组将根据本联合声明附件二的规定建立和履行职责。</p><p class="ql-block">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关于香港土地契约和其他有关事项,将根据本联合声明附件三的规定处理。</p><p class="ql-block">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联合王国政府同意,上述各项声明和本联合声明的附件均将付诸实施。</p><p class="ql-block">八、本联合声明须经批准,并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批准书应于1985年6月30日前在北京互换。本联合声明及其附件具有同等约束力。</p><p class="ql-block">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代表联合王国政府代表</p><p class="ql-block">赵紫阳 玛格丽特·撒切尔</p><p class="ql-block">(签字) (签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通过,《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确保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得以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会、经济制度、有关保障居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关政策,均以《基本法》的规定为依据。</p><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全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自2021年3月31日起施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邮政管理局恭贺香港回归中国</p> <p class="ql-block">香港风光</p> <p class="ql-block">“一国两制”澳门回归</p> <p class="ql-block">澳门回归,指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p><p class="ql-block">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在准备登上澳门时,托言商船被风浪冲击缝裂,货船潮湿,要求借地晾晒,并贿赂了地方官吏汪柏,取得了停靠澳门码头进行贸易的权利。1557年正式在澳门定居。1582年(明万历十年),中葡订澳门借地协约。澳葡每年向香山县缴纳地租500两白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澳门回归,普天同庆</p> <p class="ql-block">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战败。葡萄牙借此于1849年后相继占领了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葡人闯入香山筑新关闸,擅自以此为澳门之界。1887年12月,清朝与葡萄牙王国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确认葡萄牙可长驻澳门管理。从此占领澳门一百多年。</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葡萄牙总统安东尼奥·拉马尔霍·埃亚内斯应邀访问中国,同中国总理赵紫阳就解决澳门问题进行友好磋商,访问结束后发表联合公报,双方决定就澳门问题于1986年上半年在北京进行谈判。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澳门风光</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赵紫阳总理与葡萄牙共和国政府代表卡瓦科·席尔瓦总理1987年4月13日在北京签署。</p><p class="ql-block">《联合声明》共七个部分:一、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二、中国政府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直辖于中央政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澳门特别行政区自行制定有关文化、教育和科技政策,并依法保护在澳门的文物;澳门特别行政区可同葡萄牙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以“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将继续作为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地区进行经济活动;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由澳门特别行政区负责;澳门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区旗和区徽;澳门基本政策由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50年内不变。三、两国政府声明:自本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起至1999年12月19日止的过渡时期内,葡萄牙政府负责澳门的行政管理。四、两国政府声明:在本联合声明生效时成立中葡联合联络小组;联合联络小组将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和履行职责。五、两国政府声明:关于澳门土地契约和其他有关事项,将根据本联合声明附件的有关规定处理。六、两国政府同意,上述各项声明和作为本联合声明组成部分的附件均将付诸实施。七、本联合声明及其附件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生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伦的创立者</p> <p class="ql-block">期望大陆与台湾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p><p class="ql-block"> 台湾自古即属於中国。台湾古称夷洲。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十七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十七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十万人。至公元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五十点七万余户,二百五十四万余人。二百年间增长二十五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五十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於十六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一六八四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一七一四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一七二一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一七二七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一八七五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和“基隆厅”。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光辉岁月”100周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