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米芾《元日帖》感悟

天啊行者

<p class="ql-block">  书法一道,源远流长,自甲骨金文起始,历经千年演变,诸体皆备,各有千秋。其中草书,以其自由奔放、变化多端的线条,最能抒发书者的内心情感,彰显书者的精神气质,故而深受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米芾,作为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独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日帖》是他草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细细品味,感悟颇深。</p><p class="ql-block"> 《元日帖》约书于宋元符二年(1099 年),是米芾在大年初一时所写。这份特殊时间创作的作品,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对书法的执着。</p><p class="ql-block"> 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节临)</p><p class="ql-block"> 在元旦佳节,人们大多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走亲访友、庆祝新年。然而米芾却在明窗之下焚香,展玩唐太宗的《文皇大令》,并尝试临写。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敬畏,更展现了他对艺术追求的不懈精神。“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米芾面对真迹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书法艺术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他深知,真正的艺术精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慑力,不容丝毫亵渎。</p><p class="ql-block"> 从书法技法上看,《元日帖》可谓精妙绝伦。在用笔上,提按分明,对比强烈。如第一行“窗”字,起笔和收笔重墨沉着,中段行笔转折提按间,线条粗细质感变化丰富,尽显米芾高超的控笔能力。第三行“令”、第六行“人”皆重顿行笔,字势灵动又沉稳。</p><p class="ql-block"> 其节律明快,虚实相间。字与字之间虽多不相连,但气韵连绵不断,摇曳生动。一些字组如“向吾友”“不及”“本不”,笔墨乘势而行,延绵跌宕,折转行收,一气呵成。还有些两字之间,如“怀可”“在前”,以末笔相连,用笔迅疾,细如游丝,灵动非常。即使没有笔墨相连的字,上一字的收笔和下一字的起笔间,也能找到空中行笔的暗合和对接。通篇读来,首尾相接,左右呼应,虚实相间,能让人感受到米芾书写时性情迸发、心情起伏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中锋运行,张弛有度也是《元日帖》的一大特色。此帖多中锋行笔,许多用笔个性特征不比米芾其他行书强烈,结字、取势介于“取古法”和“个性化”之间。因中锋运行,腕力沉雄,使转自如,笔意极尽变化,张弛有度。如“文皇大令”四字起笔,前一字以撇代点,后三字撇画各具姿容;“数”字线条力透纸背,展转间始终不松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