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它位于胸腔中央,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水泵,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每一个角落。血液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沿着动脉流向头部、颈部、四肢和内脏,再通过静脉将代谢废物带回心脏。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循环,就像我们每天的生活,需要不断补充能量,才能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网络,红色的动脉血富含氧气,蓝色的静脉血则带着二氧化碳回到心脏。一个健康成年人的心脏,每0.8秒完成一次跳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动周期。正常心率在60到100次每分钟之间,如果超过100次,就是心动过速,低于60次,尤其是低至30到40次,就是心动过缓。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还有长期服药,都会悄悄地伤害我们的血管内壁,让这条“生命通道”变得不再顺畅。</p> <p class="ql-block">如果主动脉的供血减少了一半,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就会缺氧、缺营养,心脏也会被迫加快跳动来弥补。这种代偿性的加速,短期内能维持生命,但长期下来,心脏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寿命也会因此缩短。血管内部一旦出现凝血,就会变成障碍物,身体会启动溶栓机制来清除它。但如果血栓形成的速度超过了溶栓的速度,血细胞就无法正常流动,坏死和钙化随之而来,最终形成硬化斑块。</p> <p class="ql-block">心脏内部的结构非常精密,比如二尖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单向运动,确保血液不会倒流。如果这些结构出了问题,比如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感染、营养不良,或者心脏隔断缺损,都会导致全身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的分支、直角结构、血管内膜损伤,再加上高压血流的冲击,也会让心脏变得脆弱。</p> <p class="ql-block">心脏被一道隔断分成左右两部分,防止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和含氧量低的静脉血混合。如果这道隔断出现缺损,血液就会混在一起,导致全身缺氧,心跳加快。健康的血管内膜光滑、管腔宽大,血流顺畅;而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已经变得狭窄,供血减少。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包括防栓药、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调脂药,这些药物能缓解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p> <p class="ql-block">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血管受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粗糙面上,释放凝血因子,阻止失血。红细胞和白细胞也会被吸引过来,参与修复过程。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会让血管腔变窄,引发心绞痛,甚至完全堵塞,导致心肌梗死。如果上游的大血管堵死了,还可能引发大面积心肌梗死。</p> <p class="ql-block">科学家为了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常常在实验中喂兔子高胆固醇饲料。仅仅四个月后,它们的主动脉就会出现明显的硬化斑块。这提醒我们,饮食对血管健康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血管内壁受损后,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异常,斑块逐渐形成,管腔变窄,最终可能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发展为冠心病。</p> <p class="ql-block">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表现。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心肌供血不足,就会引发胸痛。这不仅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也是我们该重视生活方式的信号。</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不知道,冠状动脉堵塞不到70%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一旦超过这个临界点,心绞痛就会找上门来。这提醒我们,早期预防比等到症状出现再治疗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症和局限性。</p> <p class="ql-block">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和外科搭桥手术。药物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支架能快速恢复血流,而搭桥手术则适用于严重病变。</p> <p class="ql-block">防栓药物如阿司匹林、泡腾剂和巴米尔,能阻止新血栓形成,但无法清除已有斑块。人体的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真正的功能血管,所有物质交换都在这里完成。动脉血管壁厚、弹性好、血流快,而静脉血管壁薄、弹性差、血流慢,还配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p> <p class="ql-block">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和消心痛,可以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症状,但不能清除斑块。调脂药如舒降之能降低血脂,但同样无法清除已有斑块。想要真正降低血脂,还得从饮食入手,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帮助脂肪代谢物从肠道排出,避免脂肪肝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和康可,可以降低心脏收缩力和供血需求,缓解症状,但对斑块本身没有清除作用。</p> <p class="ql-block">洛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血液中的脂肪水平,但对已经形成的斑块没有明显作用。</p> <p class="ql-block">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股动脉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撑开狭窄部位,恢复血流。手术前后对比明显,但支架并非一劳永逸。</p> <p class="ql-block">球囊扩张术是另一种介入治疗方式,通过物理扩张狭窄部位来改善血流,但斑块和粗糙面仍然存在,容易再次狭窄,只能作为应急手段。</p> <p class="ql-block">支架虽然能迅速缓解症状,但远期效果并不理想,6年后再狭窄的风险增加。定向冠脉内旋切术虽然听起来高科技,但操作中可能造成碎屑脱落,引发急性栓塞,风险较高。药物治疗虽然能控制病情发展,但无法彻底治愈冠心病。</p>
<p class="ql-block">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才是守护心脑血管健康的长久之计。</p>